分享

终南隐士的陶然忘机——读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目给了我们很多线索,终南山,是长安附近的大山,唐朝的隐士多隐居在此。为什么在这里隐居?离长安近,随时可以接受政府的征召。最有名的一个人叫卢藏用,他想入朝作官,就隐居在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成语“终南捷径”就是从此而来。

我们知道李白一辈子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认为他这个人天生傲骨,有个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其实不然,李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个性,他也想参加科举考试来着,他是因为“出身不好”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他家是经商为生,处于“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是没有科举资格的。所以,当李白有个出仕的机会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卢藏用老师终南捷径的套路在,李白也在终南山隐居过一段时期。

李白从终南山下来,拜访隐士斛斯山人,在人家家里住宿,主人置酒招待。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两句照应诗题“下终南山”,下山时已是傍晚,日落月升的转换中,青山斜阳,冷月清辉,两种不同的景色一一笑纳。小时候,我们没有情趣,只会说“月亮走,我也走”,而李白表达换一个主语,一句“山月随人归”就写出了月亮的多情好客。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顺着月色回头看下山的路径,看到终南山莽莽苍苍,别有一种神奇辽远的韵味。李白的诗一气贯之,不可分解。前一句“暮从碧山下”引出这一句“苍苍横翠微”,而这一句把山写得这样有格调,又隐隐为下一句山中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这是本诗的第二部分“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深山藏隐士,斛斯山人和李白相携归家,诗中没有提到主人的为人,但“童稚开荆扉”却侧面反映出主人好客。小孩子快活地开门,说明李白和他们关系很好,看样子也不是第一次来做客了。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炼字的功夫高在这里。到这一句四次提到了绿色,但每一次都用字不一样,“碧”山、“翠”微、“绿”竹、“青”萝,虽然都是绿,但感觉每一种绿都不一样,绿的层次、绿的浓淡、绿的成分都不一样。和“山月随人归”一样,这两句都是拟人,顺着前面的“童稚开荆扉”,主人是好客的,连青萝都是善解人意的,为人拂去灰尘。绿竹、幽径说明主人志趣高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青萝有情拂行衣,主人置酒得休息。“美酒”是物质上的享受,“欢言”是精神上的共鸣。在经历了疲惫的登山之旅后,能得到好客的主人的热情招待,李白本人应该也是逸兴横飞,连连举杯了。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欢言美酒,酒酣耳热,不知主客是谁第一个唱起了歌,就像古琴曲一样悠远深邃。歌声在月夜中飘扬出去,似乎天上的星河也不忍卒听,要昏昏睡去了。高歌是语言的高级形式,美学形式,也说明主客尽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自己说醉了,其实是喝高兴了,至于主人斛斯山人也很高兴。从言笑到高歌,此时已经达到无需言语的境界了。在这种境界里,醉也好,乐也好,“陶然共忘机”,扫却尘世间的一切机心,这是李白对这次“置酒”的最高评价,也是朋友间最难达到的境界。如今的老友,多了些人情世故,多了些照顾对方感受的小心翼翼。一旦开始怕朋友有意见,有想法,就是有了“机心”,朋友间的感情说到底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李白从下山,到借宿置酒,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朋友间的境界。虽然李白到终南山目的多少有些暧昧,虽然李白最后“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展现了老友间那种真挚亲密的感情。但李白作诗的时候多少还是有“机心”的,他希望自己的醉能带给主人乐,能达到陶然忘机的状态。但把这种状态说透了,就说明当时李白没有醉,存了“机心”。

当然,这种“机心”是好的“机心”,只有对友情珍惜的人才能写出这种美好的状态。虽然是有雕饰的陶然忘机,但万事不可求全,此时,读诗的我们,又有谁能做到“忘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