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桥听钟 寒山寺里说寒山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循着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诗,我走进了寒山寺。

我看到了那座硕大的铜钟,这钟声敲碎了时光,敲过了东海,在大唐敲醒了依稀的渔火,在如今敲出了盛世的平安,敲起了张继的愁绪,敲动了毛宁的无眠,也把我们敲到了寺庙前。

寒山不是山,寒山是个人。

相传寒山因长相不佳科举失意,出入儒释道三家,终成一代高僧,被后人誉为文殊菩萨转世,传说他生活甚是贫困,看破世事,佯狂处事,是济公一类的人物。

所以,当年经安史之乱后的张继,在羁旅的客船上听到钟声,他有没有想起那个入世不得而佯狂出世的诗僧呢?钟声依旧,诗僧已杳,天涯孤旅,知己难寻。夜半的钟声是自己和寒山都曾听过的吧,如江水一样连绵不断的愁绪也是一起体会到的吧?这种古今一致的情绪只用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悠远地表达出来了。

在寒山寺,张继的诗被立为一座三四米高的石碑,供后人景仰。张继没曾想到,他这首诗捧红了自己,捧红了寒山寺,也捧红了寒山。

《枫桥夜泊》是《唐诗三百首》里的名篇,是中小学必备古诗,还被日本、东南亚等国家选入小学教材。唐朝是诗的国度,与李白、杜甫等人相比,很多诗人名声不响,张继就是因为这首诗才让人记住了他。张继至今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很少,大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中了进士,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我们只知道这一首,当然,这一首就足够了。

至于寒山寺,自唐宋以降就一直香火不断,与别的寺庙不同,这座寺庙供奉有寒山与拾得两位诗僧。所以参拜这座庙宇的文士居多,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均有题咏。更难得的是,随着这首诗的流传,据说唐代的寒山寺大钟已流入日本。甚至日本还建造了一座“寒山寺”,也筑大钟,也建“枫桥”,也立张继的诗碑。

再说寒山,寒山在国内不算出名,但却在国外大火,而且火得一塌糊涂。寒山最先是在日本火的,宋元之际,寒山诗和佛教禅宗一齐传入日本,寒山诗被作为禅诗广为流传。进入20世纪以后,寒山诗不断再版,日本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寒山的学者。小说家森欧外撰写的短篇小说《寒山拾得》被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作品。

日本人将寒山诗的禅意内化成自身文化,最后影响到西方世界。美国人斯奈德将24首寒山诗翻译出来,这24首寒山诗使得寒山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位诗人。在美国非常流行的《中国文学选集》里,选入唐代诗人九位:王维8首,李白12首,韩愈2首,白居易7首,元稹2首,李贺6首,卢仝2首,李商隐11首,寒山——24首。“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凯鲁亚克在他的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中介绍了寒山精神和禅宗顿悟的修行方式,结果寒山成为了西方世界“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的宗师。这影响了欧美世界近二十年,甚至在今天,这种影响也没有完全消失,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查尔斯·弗雷泽的作品《冷山》,连续45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3年,这部作品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由妮可·基德曼和裘德·诺主演,这部电影我看过,讲述一个战士从战场回来和妻子团聚的故事,男人渴望回到家园,女人开始面对生活,而生活就是在做自己和与社会的摩擦中不断向前。其实,这部作品应该翻译成《寒山》,因为弗雷泽明显是受到了寒山的影响,他在小说的扉页上就明白地引用了寒山的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那么问题来了:寒山凭什么?

前文说过,寒山似儒非儒,似道非道,似僧非僧。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道家和释家都列入门墙,作为得道的神仙和隐世的菩萨出现。甚至他和拾得被雍正皇帝封为“和合二仙”,成为了官方认定的民间喜乐之神。事实上,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关于寒山的记载非常少,这给研究寒山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又给后人杜撰、敷衍故事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寒山就这么成了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

甚至我们去的寒山寺,和寒山也没多大关系,寒山一辈子都在天台山修行,没来过苏州,但就是这么一种来自民间的神奇力量将寒山与寒山寺联接在了一起。

寒山不会想到,他会成为“嬉皮士”的大宗师,历史给了寒山太多神秘的面纱。我认为,真实的寒山精神,只能从他的诗里面去找。

首先,他的诗里有道家逍遥自在的思想,这与现代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有共通的地方。“道有巢许操,耻为尧舜臣”,“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这些诗都表达了他自由出世的想法。

其次,他的诗有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恬淡宁静,这种道心禅意,云水禅心是现代人缺乏而又向往的。“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寒山诗在流露出自然的悠然忘机,令人神往。

再次,寒山的诗有对世界的观望和批判,这也引起现代青年深深的共鸣,在社会中也许青年们尚没有话语权,但拥有对这个世界无穷的想法和热情。“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吃他根脔着,何太忍心腹”,在寒山诗里,充满着对世界的怜悯和慈悲。

也许寒山的诗写得浅近,更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但我觉得,不管有没有被误读,在寒山成为世界的寒山之前,他首先是中国的寒山。无论是儒释道哪一种在起作用,寒山身上的精神品质很明显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世界都在解读寒山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回过头,去体贴、去安慰、去拥抱那个孤独的灵魂,去读那些写在墙上、涂在树上的诗句。

我用这一段做结尾——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