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讲国学——古代考试考什么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每年夏天,中考、高考结束,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天我就聊一聊古代的考试。

古代最主要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古代选拔人才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随着士族的没落,庶族的兴起,到了隋朝,科举制应运而生。

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明经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也就是现在我们考试中常见的填空默写和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子们对典籍的熟悉程度,也就是说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没有一定的才华,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因此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也成为各科之首。当时曾有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三十岁考取明经科是年龄比较大的了,而五十岁考取了进士却很年轻。这句话说明明经易考,进士难得,也暗示进士和明经的地位。我们熟知的那些文坛巨匠,大多是进士出身,比如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司马光等。

进士看不起明经,就像985、211的看不起三本民办大学一样。李贺从小就有诗名,特别受到韩愈的推崇,很多人都想和他结交,大诗人元稹也很想与李贺交往,于是便将一名片递交给李贺,没有想到李贺看到后,给元稹回了一句:你明经及第,与你交往,让别人怎么看我?这让元稹十分恼怒,便暗暗记恨李贺。所以后来元稹当礼部郎中,就说李贺父亲名晋肃,讳肃宗之号,坚决反对李贺及进士第。这事有可能是杜撰,但即使这个事情没有,情理有。进士和明经地位就是不一样。

特别注意一下唐朝科举考试,加考的杂文明确规定是一首诗,一篇赋。这是考察学生临场作文的能力。换一句话来说,从唐玄宗加考杂文考试以来,明确把写诗作为了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唐代是诗歌的年代,唐代为什么诞生了群星璀璨的诗人群体。宋以后科举取消了写诗,中国人写诗的水平就每况愈下了。科举催生了诗人,也催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作。我们熟知的很多有名的诗句,就是在考场中诞生的。比如说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尤其是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更是千古名句,有一种说法这两句是钱起在进京的途中在江上偶然听到的。这两句诗被誉为千古之绝唱,它们单独拿出来是一流之作,放在全诗中一同欣赏,更是超一流的水准。《旧唐书·钱徵传》直接称之为“鬼谣”,认为并非人力所能写就。在《唐诗分类绳尺》中称为“通篇大雅,一结信乎神助!”在《五朝诗善鸣集》则被称为“真神助语,湘灵有灵。”


诗人祖咏写了一首考场诗最高水平的诗作《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是好诗,可是不符合要求,才写了4句,只能算是一首残诗。考官好心提醒他还没有写完,要他补充完整。可祖咏潇洒的说了两个字“意尽”,竟然就不写了。结果?祖咏因为诗作不符合要求没有被录取。


特别要说明的是,考场上写诗是很难的,它和平时写诗概念是不一样的。考场上写诗有命题,有格式,有时间限制,还要入情入境。有的诗人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考场上多半要交白卷了。正是因为种种限制,所以流传的好诗不多,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真正的好文章并不多。唐朝是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么多大诗人经历了科举,并没有写出超过钱起和祖咏的诗来。我们熟悉的杜甫,写诗写成了诗圣,但是在考场上却铩羽而归,屡考不中。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所谓八股取士,也就是考试写八股文。考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分为八个环节,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是一套严格到极致的写作规范:全文分成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都有苛刻的要求。主题更有严格限制,每一个观点,都得遵循大儒朱熹的名著《四书章句集注》,连修辞手法也有规定,文章的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子。如此苛刻规矩,好比杂技表演里的走钢丝,多迈一小步,就是万丈深渊。

八股取士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培养了一大批生硬呆板的考试型人才。《儒林外史》里有一位鲁编修,他教育女儿的经典名言是:“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东西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但历史上不乏八股文写得好的人才。改革家张居正,大圣人王阳明,中兴名臣曾国藩,这些人出将入相,无不以八股文起家,都是从这里过来的。

蒋梦麟和陈独秀都中过前清秀才,有一次,陈独秀问蒋梦麟:“你是什么秀才?”蒋梦麟回答:“策论秀才。”陈独秀哈哈大笑说:“那你这个秀才不值钱,我可是八股秀才!”蒋梦麟连忙作揖。公认八股秀才“值钱”,可见八股文之难做。

        

唐朝科举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宋代宋太宗为了笼络人心,加大了录取率。但不管怎么样,科举总体来说录取率不高,考中的有“登龙门”之说。我们现在高考录取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当然只算名校的话还是比较低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年代,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考试是读书必须要面对的。这就是我们避无可避的现实,没有投入战场的决心与态度,就在人生的历练中落了后手。《城南旧事》英子的父亲对她说“闯练、闯练”,我也对所有尚未经历高考和已经结束高考的孩子们说,别怕,去闯练、闯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