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的中医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别样的中医

01

上个学期,我教孩子们中国“三大国粹”,孩子们说了很多,京剧、书法、国画,唯独没有人说:中医。

不可否认,中医在逐渐没落。现代医学对中医的冲击很大,我妻子的表妹原来学的是中医,后来也改入西医的门墙,经济收入颇为可观。在株洲,大部分医院都是西医,我所知道的两家中医院,有时也开西药,开出来的中药或是熬好的中药袋,或是只需冲泡的药粉,价格还颇高。

去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横行,我关注的几位国内中医大咖们在渠道上给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又无奈地表示,他们被排除在主流渠道之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话也不能说。中医的尴尬状态可见一斑。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后,中医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中医也慢慢有了些话语权。

在新形势下,古老的中医必须要有包容、发展的心态,和西医相结合,既不敝帚自珍,也不妄自菲薄,用整体、辩证的观念面对这个孱弱、虚浮的世界,终究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02
术绍岐黄

今天我们重点不说中医的地位,主要来聊聊中医的别称。中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西医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叫什么呢?

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养生防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下来。岐伯是黄帝的大臣,典主医病,史称岐伯医术高明,“脉理病机治法经运气,靡不详尽”。黄帝是华夏族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从“岐黄”的名字来看,古代对老师的地位还是很尊崇的,没有因为黄帝是人文始祖,而强行越过老师岐伯而叫“黄岐”。后世的官本位主义就说不定了。

03
悬壶济世

第二个名字叫悬壶。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曾做过市井小吏,有一天在酒楼上喝酒时,偶然看见一个悬挂葫芦的老翁在集市中卖药,等到停市时,就跳进壶中,集市上的人都没有看见。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老翁对费长房说道:“我本来是神仙,因为犯了错才来到这里,现在我准备回去了,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吗?如果不愿意的话,楼下我准备了一些酒,算是和你告别了。”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这就是“悬壶”的由来。后来,有的医生也有在其诊所前“悬壶”,作为医馆的标志。古代郎中常常手持虎撑,腰悬葫芦,走方济世,药王孙思邈和“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画像上也常见“药葫芦”。“悬壶”也就逐渐演变成中医的标志和称呼了。

04
青囊传书

第三个名字叫青囊。这个故事和华佗有关。曹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于是把华佗找来当自己的家庭医生。曹操是长期头风症患者,患病的时候,华佗给他扎针灸,随即好了。但这个病没办法根治,于是曹操就一直想留华佗在身边。华佗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是读书人,内心对自己以行医为职业感到羞耻,又离家太久想回去,于是向曹操请假说是回去取药,到了家里又推脱自己妻子有病,超过了和曹操约定的期限也不回去。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去,又下令郡县催促,华佗自恃有曹操依仗的医术不肯回去。曹操大怒,派人打听,得知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生病,于是将华佗抓来关在狱中,审讯后,华佗承认有罪。荀彧求情说“华佗医术高明,能救人命,应该宽恕他。”曹操恨华佗拿自己的病威胁自己,不肯受人威胁,于是下令杀了华佗。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凭这可以救活病人。”狱吏害怕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用火把书烧掉了。据说这本书就是《青囊书》。《三国演义》把这一段再进行演绎,说华佗把他毕生的医术写在《青囊书》内,交给了姓吴的狱吏,狱吏把他带回家,结果被妻子拿去烧掉,吴狱吏只抢回了最后一两张,写的是阉鸡狗的小手术。其实,“青囊”是黑色的袋子,是医生用来装医书的。出门行医带着青囊,一遍随身翻阅。华佗临时前给狱吏的,只怕就是这个“青囊”。不管怎么说,“青囊”也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05
杏林春满

第四个名字叫杏林。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少年学医,曾任侯官县小吏,晚年到庐山下隐居,董奉一面隐居修道,一面为当地的老百姓诊病疗疾,而且在行医时从不索取报酬,只有一个要求: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就让病愈者在山坡上栽杏树五棵;每当治好一个轻病患者,就让病愈者在山坡上栽杏树一棵。由于董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赠医送药,不取分文,所以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病愈者栽下的杏树也愈来愈多。十余年后,庐山一带的杏树已郁然成林,多达十万余株。董奉在杏林中建了一座简易仓房,并告诉人们,但凡有买杏子的,不用交钱,也不用和他打招呼,只要带来一些谷子,将谷子倒入谷仓,就可以拿走同等重量的杏子。董奉每年以杏换得粮食,救济周围的贫苦老百姓和接济断了盘缠的路人。董奉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

那有没有贪小便宜的病人呢,也有。但他们却害怕杏林的守护者——老虎。有一只老虎在忠诚地守卫着杏林,这只虎不是董奉养的,也是他的病人。有一天,董奉在回家途中,看见路旁的茅草堆里躺着一只老虎,董奉心中害怕,他发现猛虎表情痛苦,职业敏感让他觉得这只老虎像是有病。董奉问老虎:“你在此等候,是不是让我给你治病?”老虎点点头。于是董奉就给老虎检查起来,他叫老虎张开口,发现喉咙里面卡着一块大骨头,于是他把手伸进老虎口中把骨头取出,老虎的病就好了。老虎为了报恩,从此就在董奉的杏林里当起了守护。从此,人们又称中医为杏林。

06
   都说要文化自信,中医从业者们,不要起“某某中医院”这样的名字了,我建议,可以用上“术绍岐黄”、“杏林春满”的成语或诗句,医院门口做一个“悬壶”的logo,发的中药一律用“青囊”装袋。中医的特色和文化会不会更明确、更独特呢?
END
纵是无情也动人
微信号:zswqydr-xpy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