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风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整首诗像一个谜语,正文像谜面,诗题像谜底。如果仅从猜谜的角度来看,也是很高超的谜语。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每句诗的第三个字都嵌上了一个数词,但也不觉得突兀,这也是很高明的写法。

诗题叫做“风”,风是很难写的,因为风无形。我们读过很多写风的名句,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得意马蹄疾”、“东风无力百花残”,都写出了风的某一特点,但很少有人能像李峤这样以“风”为对象进行吟咏。

简单说一下李峤,他是典型的御用文人,位居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而不倒,三度拜相。在云诡波遹的时代能够保全性命甚至屹立不倒,是很有政治定力的,这也能帮助我们分析他写的这首诗,虽然是咏物诗,但不带一点主观议论,不是老辣的政治家是写不出来的。

首句“解落三秋叶”写的是秋风,落叶本是自然规律,但加上一个“解”字,就凸显风的主体地位,同时表现出风的温柔缠绵。风本无形,叶落而知秋,叶落而晓风。

次句“能开二月花”写的是春风,花开本也是自然现象,添上一个“能”字,也是把“风”作为主体。“吹面不寒杨柳风”,惠风和畅,百花催开。春风不仅是绻缱柔美的,还是甜蜜温馨的。

作者不按时间规律,先写秋风再写春风,显然是有所取舍,先用秋风铺陈,重点还是突出春风的娇妍。至少让整首诗的格调是往上走的。

第三句“过江千尺浪”,已经不满足伤春悲秋的小确幸了,而是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风无形,既有柳三变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有东坡居士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小鸟依人的小可爱,也是平地惊雷的野蛮女友。

第四句“入竹万竿斜”,从江边到了竹林,竹本修长挺立,高洁凌云,但此时也要弯腰鞠躬,让出一射之地。

此时此刻,我才理解李峤为什么咏物诗一句议论都不发了。他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不能落人话柄。这首诗看上去什么都没说,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风无形,正如天威,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严厉的,可以让人爱,也可以让人惧,还可以让人折节。我们怎么可以对这个世界不怀着一种敬畏,一种忧患,一种警惕之心呢,我们怎么可以不对自己喜欢的世界温柔以待呢,我们怎么可以不对我们珍惜的事物满怀热爱呢?

《风》全诗没有一个“风”字,但句句都在写“风”,通过有形的叶、花、浪、竹,写出了无形风的特点。这是很高明的写法。《飞狐外传》里有一个暗器名家柯子容“柯子容除下长袍,露出全身黑色紧身衣靠。他这套衣裤甚是奇特,到处都是口袋和带子,这里盛一袋钢镖,那里插三把飞刀,自头颈以至小腿,没一处不装暗器,胸前固然有袋,背上也有许多小袋,衣袖、裤脚上,更全是暗器”,看上去很厉害,但胡斐想的是“同是暗器名家,赵三哥潇洒大方,身上不见一枚暗器,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姓柯的未免显得小家气了”。真正的名家写美女不会通篇 “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写爱情也不会通篇的“我爱你”;不落俗套,不流于庸碌,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小贴士:

李峤是武则天、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深得时人推崇。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辞采华美,堪称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

武周时期,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德裕、刘宪二人害怕来俊臣的淫威,隐忍不言,只有他仗义直言:“见义不为,无勇也。”于是和他们两人一同列举事实,说明其冤枉。为此而违背了武则天的旨意,被贬出为润州司马。

后世史学家对李峤一致给予差评,是怪罪他先折节依附于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在审理驸马都尉王同皎案件的时候,因惧怕武三思的威权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狱中,晚年的李峤,身为宰相依附于韦后,在削去相王李旦辅政之职的问题上一言不发。在这些事上,我昨天重看了一遍《我不是药神》,对李峤多了些理解。

李峤的一百二十首杂咏诗,也就是咏物诗,在中唐时期,随遣唐使东渡到了日本,现存最早的手抄本是日本嵯峨天皇亲笔抄写的,共二十一首,在日本已经被定为国宝。《杂咏诗》在日本的影响极大,是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和士族阶层重要的读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