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司天火淫:温气流行,金政不平,病本在肺,平以酸冷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诸气司天,三阴已毕。

阴极必阳。一阳为少阳,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气候物候和病候又当如何,火淫于上,民病于下,又当何以平之?

先附录原文如下: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一、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少阳司天,必定厥阴在泉、寅申之纪。如下图: 

《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讲:“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素问·五运行大论》鬼臾区讲:“少阳之上,相火主之。”是以少阳司天淫气之所胜为“火淫”。

少阳火淫为相火之淫,少阴热淫为君火之淫,相火为煨火,君火为焰火。前面精读§24司天热淫:怫热至,火行其政,病本于肺,平以咸寒”时已讲过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兹不赘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讲:“少阳所至,为炎暑……时化之常也……少阳所至为为火生,终为蒸溽……德化之常也……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气变之常也……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为惊躁,瞀昧暴病……为喉痹耳呜呕涌……为暴注瞤瘛暴死……病之常也。

1.气候物候

温气流行

少阳时化之常为“炎暑”,气变之常为“飘风燔燎”。燔燎,炎热甚极之状。少阳相火淫胜且怒风大起,风助火势、火助风势,气候远超正常之“炎暑”,气变而成炭炙燔燎似的焦灼煨火之气候。

此炭炙燔燎或焦灼煨火之气流布于天下,是为温气流行”。

“温气流行”或当为“瘟气流行”——炭炙燔燎并能使人中暑的热火瘟气流布散行于地。《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讲:“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简言之,温气或瘟气当为暑热之气。

窃以为,此处的“温”字,当为“瘟”字之错刊。因为,寅申之纪,少阳相火司天加临主气三之气,而主气三之气恰好也正是少阳相火,两火相得,两小火合为一大火,大火熊熊燃烧,已非寻常“炎暑”之气可比,而是燔燎烧灼极热之气。此种燔灼之气如果再以“温”言之,则相当不合情理。一般讲来,厥阴之气的和平之气才为温,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岐伯讲:“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极热之气也以温言之,则反乎常情。

故“温”字似应修正为“瘟”,从会意的角度讲,瘟字是疒和昷的合体字,疒表示生病,昷既表暖又表热,“瘟”意为病于温病或热病。

气候都炎暑到令人中暑的地步了,再泛泛而谈“温气”显然已不合时宜,故当以热火致病之“瘟”字来代之。

当然,“温气流行”也可以不修正,因为阳明燥金之“气变之常”就是“散落温”,秋行春令,温气流行。

另外,温气流行也可解释为大火之气流行,《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温气流行之“流行”,形容温气或火气之大与重。

金政不平

相火淫胜则金受其制,金为秋气主清凉,金为火所克则金气不及,不及则金秋清凉之平气难布其政,秋天应凉不凉而偏“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讲:“阳明所至为散落温……气变之常也。”散落,阳明燥金之气肃杀之甚状,秋风凋零树叶四散飘落,这是清凉秋气反常之变,但物极必反,“金位之下,火气承之(《素问·六微旨大论》)”,燥金过胜则火气承而制之,火热制清凉而温气化生,是以金政不平,温气流行,秋行春令

但是,从常理来说,少阳司天,相火之下应当水气承之,但水气承制相火过胜的气变之常为“飘风燔燎霜凝”,显然这是同温气流行的经验观察之现实气候不相吻合的,故只能从“金位之下,火气承之”之“散落温”的角度去理解“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2.病候

火淫于上,民病于下

民病头痛

少阳相火之气在天为炎暑,淫胜则为飘风燔燎,在脏为心,心主身之血脉,火性炎上,心火淫胜则升腾向上不与肾水交,故邪火之血气上涌入脑且难以肃降,轻者头痛难安,重者中暑昏厥,甚者抽搐暴亡,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讲:“少阳所至为暴注,瞤、瘛,暴死……病之常也。”暴注为洞泄,瞤为(眼部)肌肉抽动,瘛为筋脉抽搐,暴死为猝死。

头部为诸阳之会,热火淫胜邪热上冲皆可令人头痛,但部位又有所不同,如清代陆以湉《冷庐医话·卷三·头痛》讲:“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但岐伯并未明确指明到底是哪一种头痛,或许三种皆有吧。

发热恶寒而疟

火淫胜于上,民中暑于下,热火内燔,故发热恶寒而疟,病于足少阳胆经,言疟必不离少阳。

君火在脏为心,相火在腑为三焦和胆。清代黄元御在《伤寒说意·少阳本病》中讲:“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经在二阳三阴之间,阴阳交争,则见寒热久而阳胜阴败,但热而无寒,则入阳明;阴胜阳败,但寒而无热,则入太阴。”足少阳胆经化气于相火,其经行于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之间,一阳之少阳淫胜则三阴之太阴和二阳之阳明交相争胜,阴阳割据交相胜复则寒热交替,忽热忽冷,忽冷忽热,是为“疟疾”,俗称打摆子

疟,周期性地发热恶寒与发寒恶热轮番交替。

少阳司天之气正值主气三之气少阳相火主时之时,客气主气皆为少阳相火,又是小满至大暑之间的仲夏时节,本就是各种蚊虫滋生容易传播致病微生物的时候,再加上少阳火气淫胜,是以寒热交替疟疾之病在寅申之岁或少阳司天之时特别容易高发、频发。正由于此,才怀疑上文中的气候“温气流行”当为“瘟气流行”之错刊。

2022壬寅年也是少阳司天之年,新冠疫情形势仍不容小觑啊。

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

相火淫胜克制肺金,肺主皮毛,肺卫闭实,毛窍郁闭,不得汗泻,则热积郁于皮肤腠理之间,故“热上皮肤痛”,皮肤色黄,火色赤,热火之气积于皮肤,故“色变为赤”。

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

肺主津液宣发和肃降,肺金为心火所刑克,一方面,肺卫气伤而卫气闭,不能将热邪通过发汗排泻而出,另一方面,肺宣发肃降津液机能失调,不能通利水道以降浊阴,从而水液不能通过膀胱尿道排出体外。热气积于表,水液积于内,水液无外泄之道,上下左右奔突,只能聚水于身面皮肤腠理之间,而成胕肿之证;聚于腹腔之内,而成腹满之证,腹胀如鼓,则不得坐卧,只能仰面而强行呼吸,是为“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

泄注赤白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相火淫胜伤肺亦伤大肠,火伤大肠即发痢疾之证,大便溏泄一泄如注,火伤于血分则注赤,伤于气分则注白。

疮疡

热火之气积郁于皮肤不得汗泻,久则生疮、溃疡。

咳唾血

咳为肺病,唾为肾病,血为心病。热火郁结于上,心火蒸腾而不得肺气之肃降下交于肾水,水火不交、心肾背离、肺宣发肃降失调,是以“咳唾血”。

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

心火升腾而不下,故烦心;心热传肺,心肺皆居上焦胸中,故胸中热;肺开窍于鼻,肺热过甚,故而甚则鼽衄即鼻出污血。

病本于肺

以上诸证,虽表证不一,但其根本在于火淫而胜金,故病本于肺。

天府绝,死不治

天府穴属于手太阴肺经。清代严振《循经考穴编》讲:“广注:宜直手合掌,眼视中指,取鼻尖点到处是。”

天指清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讲:“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府指聚集处。天府亦即清阳之气聚集处。清阳出上窍,肺开窍于鼻,鼻上通于天下通于肺,清阳之气聚于天府处。

天府穴脉诊应手者,肺气足,脉诊而不应手者,说明火刑金太甚,肺气败绝之兆,故死不治。

二、火淫所胜,何以平之?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此与前面少阳在泉“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基本相同,兹不赘述。

另外,本人于此篇文章亦有不满意之处,应当借合适之机重写之。

独学则寡闻,切磋方长进。

敬请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