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养父母的大智慧丨余莉讲座

 情缘半岛 2022-01-23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孝敬之心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

  孙星衍在《礼记集解》中说:“谏之所以不入者,必己之孝敬有未至,故复兴起其孝敬,冀以感动乎亲而复进其说也。”

  他的意思说,儿女劝谏父母,之所以父母听不进去,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孝敬之心没有达到极致。因此,又重新兴起他的孝敬之心,希望能够感动父母,能够再次进谏父母,让父母能够听进劝告。又,孔氏曰:“犯颜而谏,使父母不悦,其罪轻;畏惧不谏,使父母得罪于乡、党、州、闾,其罪重。” 

  孔颖达说,犯颜而谏,让父母不高兴,他的罪过轻。相对于什么轻呢?如果你畏惧不敢进谏父母,使父母在乡、党、州、闾中获罪,那么这个做儿子的罪过也就重了。所以父母有过错,人子要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地予以劝谏。如果谏言不被接纳,就要更加恭敬地孝顺父母,等父母愉悦的时候,再进谏言。不要等着父母本来就很不高兴,甚至火冒三丈的时候你去劝谏,这样就会火上浇油,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劝谏也要有劝谏的智慧,要抓住时机。趁父母高兴的时候,你去劝他,什么东西都比较容易接受。

  〖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挞〕就是击的意思,鞭打的意思。

  即使招致父母生气发怒,不高兴,鞭打自己以致流血,也不应心存怨恨,反而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父母他生气了,也有生气的理由,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乱生气。那么即使自己犯了过失,父母鞭打自己,把自己打得流血了,也不应该心存怨恨。一个人心有怨恨,说明内心还有嗔心。所以对父母有嗔心,那么对于别人也会有嗔恨之心。所以从侍奉父母的过程中,让一个人把“我”给放下了,“我”慢慢的淡化了。“我的意思”、“我的想法”、“我的主意”,这些就慢慢的给放下了。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

  〔贻〕就是遗,遗留的意思。〔令名〕就是美名。〔果〕就是坚决。

  孔颖达疏:“子事父母,父母虽没,思行善事,必果决为之。”儿女侍奉父母,父母虽然过世了,你想着要去做善事,也一定要果断地去做,一定要把这个善事做成。

  高愈曰:“为善未决,去恶未勇,人情之常也。喜其荣亲,则善必为;恶其辱亲,则恶必去。荣辱不击于其身而击于亲,盖孝子之心如此。”一个人作善不果断,去恶不够勇敢,不够勇于改过、去恶,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一个孝子为善能够让父母欢喜,让父母荣耀,这个孝子也会欢喜,他做这个善事,一定会很果断,一定要把它做成。厌恶这个恶会侮辱到父母,他一定也会勇于去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父母已经过世,子女在行善之际,想到会给父母带来好的名声,必当坚决去做。这个也是对父母的孝心使然。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七集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