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要做到四多四少

 亦然花开 2022-01-23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一些写作技巧。这些技巧,大多要求在写作方式上有所变化,而不是单纯地坚守某一种模式,一成不变。

比如,多使用主动语态,多用一些动词,多进行句式变换,多用一些平行句等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才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精彩,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一、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句子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之分。

主动句一般结构为“主—谓—宾”结构,在主动句中,施动者出现在句子前端,受动者出现在句子末端。

被动句颠倒了正常的“主—谓—宾”句子顺序,将施动者放在句子末端,受动者放在句子前端。

一般情况下,写作应该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因为主动语态以行为为导向,更直接和简练,只用很少的词汇就可以表达清楚句子的含义。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作者想隐藏施动者的身份时,行为人不明确或不重要时,作者想要追求创作的多样性时,就适合使用被动语态,有时甚至非常有必要。


二、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在写作过程中,许多人喜欢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

词语名词化,是写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动词和形容词转化成名词的过程。

词语名词化会弱化文章的内容,可能使句子更长,读者在提取句子含义时会更费力。

在写作时,要避免把动词转化为名词,也要避免把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比如,我们要把“利润的减少”写成“减少利润”,把“规划的制定”写成“制定规划”,把“测量的精确性”最好写成“精确地测量”,把“工作时间的合理性”最好写成“合理的工作时间”。

写作时,要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名词。比如,“新手必须用心做好个人训练计划的制定。”就可以写成:“新手必须用心制定个人训练计划。”这样表述起来更加直观、明了、有效。


三、多用句式变化,少用固定句式

写作过程中,如果总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句式,会使文章变得枯燥无趣。

比如,有人在整篇文章中都采用“主—谓—宾”的句序,尽管它产生的力量是最强的,但所有的句子都按照这种形式,特别是一连串的句子全部采用相同的形式开头,就会让人感觉接受不了。

因此,要多进行一些句式变化,特别是经常变换一下句子的长度和开头,就会使文章变得更加活泼和灵动。

我们可以交叉使用一些长短句,而不是一味地用长句或者短句,这样会使句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还可以尝试用主题开头、短语开头、动词开头、副词开头、形容词开头,而不是一味地用主语或名词开头,这样灵活多样的开头方式,会使文章更富魅力,更加生动。


四、多用平行句式,少用单句

在写作中,通常用一致、平行的形式表达一连串的事物。

这里的平行,是指一句话中相似的部分应当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或者结构相同,或者句式相同,这样,会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这有点像排比句,句式一般都是一致的。比如,他研究、创造、推广了这项神奇的技术。

再比如:为了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

任何性质的词语都可以使用平行结构,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连词,还可以是一个结构化的短语。

当我们想要罗列一系列的事物时,就可以使用平行结构。

使用平行结构要严格遵循某种原则,即要么每项前面的词都重复,要么只重复第一项前面的词。因此,对第二项串联事物的处理,决定了后面所有串联项的形式。

比如,小李去了北京、上海,去了广州。

就可以改为:小李去了北京、上海、广州。

或者改为:小李去了北京、去了上海、去了广州。

而当一些句子去掉某些词语之后,仍然能够保证语意清楚时,也可以使用平行结构。这种写法叫省略表达。

比如一些句子中,第二个动词如果与第一个相同,就可以省略。

如果句子第二部分的动词与第一部分的动词不一样,就必须全部写出来。

想要检查平行结构是否有误,只需要把句子的每个成分都补充完善,确保句子的每个部分都能够独立,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检查验证。

在使用平行结构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关联词。比如“或者……或者……”“要不既不……也不……”“要不……要不……”“不仅……而且……”“既……又……”等。如果动词放在关联词前半部分的前面,则动词不需重复;如果动词放在关联词前半部分的后面,那么它也要放在关联词后半部分的后面。

写作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在变化中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则是艺术。写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统一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