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只有正五品职位的大学士,权力为什么会高于职位正二品的六部尚书?

 广东黄汉光 2022-01-24

明政府建立之初,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代旧制,由中书省首长中书令,担任宰相,做为皇帝的助理。中书省内设立六部,负责全国行政。


 一三八○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以此事为契机,下令撤销中书省编制和丞相职位,不再设“代天子理万机”的丞相。提升六部为一级中枢机构,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不再设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发号施令。

图片

朱元璋下令从此之后不得再设置丞相这个职位,以后有敢于建议复设丞相者,全家处死。自秦汉以来,一千六百多年间,丞相一直是与君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力量。中国有史以来在政治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


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朱元璋另外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即是“大学士”。大学士冠有某殿某阁字样,以资分别(殿阁都是宫廷中的建筑物)。大学士的职位很低,只正五品,比各部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等于各部最低的助理科员。

图片


大学士原本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由于殿试时文理出众,名列前茅,进入翰林院,得到博览群书的深造机会。翰林几经升转,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就可以被任命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其职责是替皇帝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于是,不久之后,大权遂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内阁也成为没有中书省名义的中书省。

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辅”。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以此行使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图片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与前朝宰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没有选才授官的权力。吏部掌理官员选拔考核,直接向皇帝负责,权位特重,居六部之首。万历以前,阁臣兼领吏部,只是偶然出现的特例。万历皇帝幼年即位,张居正独揽朝政,吏部才受命于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有意削弱内阁权力,但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巍遇事仍向内阁大学士请示。

万历十八年(一五九○年)户部尚书宋壎改任吏部,力求摆脱内阁的控制,恢复吏部的权位,遇事则从不请示内阁。次年,宋壎卒于官。继任吏部尚书陆光祖继承其志,对首辅申时行不予理会。按之前旧例,吏部尚书与大学士在途中相遇,不会避让。之后大学生权重,吏部尚书须引避。陆光祖据理力争,于是又恢复旧例,提高了吏部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