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风其浩荡兮

 崆峒樵隐 2022-01-24

楚风其浩荡兮——读漆雕世彩《梅赋》

阅读量: 1391
作者: 敢峰
发布时间: 2012-09-06

我亦楚人,不谙楚韵,犹如游子不识故乡的云和月,诚为憾事。同乡漆雕世彩独具深情,立志恢宏楚辞,持所著楚辞体诗集《梅赋》来访,嘱我不拘长短写一篇评论。这真的把我难倒了。推辞不恭,写又不能,真乃楚天罚我,复何言哉!

谈到楚韵,不由得不首先想到屈原的《离骚》。我接触《离骚》,是从少年时读《<离骚>今译》开始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位于湖南的永兴县上初中。万衡校长请来了一位名士,住在学校,创作《<离骚>今译》,将油印稿散发给学校一些师生,并在师生中吟唱。我当时虽不甚懂,也可以说基本不懂,但那种气荡云天、情倾山河、韵味悠长的感觉,使我终生难忘,甚至连那位名士吟唱的神态都依稀在目。世彩先生持《梅赋》来访,使我不禁同七十年前的这件往事联系了起来,今昔相望,倍感亲切和兴奋。屈子其归来兮,昔遇名士作《<离骚>今译》以飨时人;楚韵其恢宏兮,今更有楚地骚人献《梅赋》而试笔。楚天之云出巫山和五嶷兮,飞越千古;楚江之水历云梦和三湘兮,万里流长。

《梅赋》一书,以《梅赋》篇为首,其长篇巨制,为屈、宋之后两千多年所仅见,同时还编入了其他二十余篇,读后非常兴奋。对这批赋本身,我自恨根底浅,情怯不敢妄加评说。这是实话。不久前,我曾写过几句短诗:“早年读书不认真,及长治学终难成。未经沧海也知水,到了巫山不识云”(《书悟》)。但是,作为一个读者,面对鸿篇巨制的《梅赋》,我要拍案说一个字:“好!”好在何处?其感有四:一是楚辞古奥难读,而《梅赋》通篇无古奥难懂处,虽似山高林密,奇石嶙峋,但读来却感一路风光无限,老树屡见新枝,引人入胜,无“蜀道难”之憾。此乃作者才华横溢,极尽骚体诗之长,又能匠心独运。楚韵淡抹,如楚天秋云,益增其魅力。二是,梅乃中华诗词的一个永恒咏题,词人骚客几乎无人不咏梅。但作者却能另辟蹊径,从其友人所绘梅画入梅,使读者跟随作者走进一个梅的世界,把梅的神魂、风骨和情怀淋漓尽致地咏了个“透”,可谓集古今咏梅之大观,更上了一层楼。三是,把梅人格化,以梅喻人才,由梅及人,在与古代诗贤相会中,借龚自珍《病梅館记》愤怒抨击世间各种埋没、压抑和摧残人才的现实,发出震撼天庭的呐喊。这是《梅赋》中的最强音和高潮。可以说,它实际上是一篇难得的将梅人格化了的长篇人才诗。四是,整个赋的艺术结构独特,手法奇妙。似繁而简,小中孕大,从观画进入,最后又从画中跌出,使人如梦境醒来,回味无穷,领会到艺术中真幻合一、古今连通、人神(人天)对话、物我两忘的境界。与陶潜《桃花源记》异曲同工,美哉,妙哉!我喜梅,也读过一些咏梅之诗作,还从未有过像这次读《梅赋》时的震撼。此乃我虽不谙楚韵却自告奋勇“敲边鼓”之缘由也。

特别要提及的是,在读《梅赋》后我又读了《梅赋》一书中作者所写的序言。由赋及序,我的认识也在升华。其中,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此公对恢宏骚体诗之情与志,确如楚江奔流之水,不可以阻,不可以斗量。要起骚体诗(或者说是楚辞)两千年之衰,就要有这样一种情与志,这样一股子劲,这样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天降斯人,勇当此任,此楚韵之幸也!诗坛之幸也!亦当今中华文化复兴之幸也!

以屈子《离骚》为旗帜为代表的骚体诗,是国之魂宝,巍然傲立于诗歌大江的入口处,雄视着依地势东流并与其他河流汇合所形成的形态各异、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江河湖泊。在近两千年中,其势虽衰,然其神魂美韵却无不融进各个时代的诗体之中,或隐或显,星辉璀璨,波光曜金。真可谓:起于楚天,月涌大江,盛时极伟,衰也魂立云间,韵附九派,百世流芳。仰望云天,盼屈子其归来兮,携李、杜、苏、辛诸诗贤行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环顾四方,喜当代诗人之群起兮,诗接千载,百舸争流,涛声壮远。天降斯人,振起楚韵历两千年之衰兮,壮志凌云,恢宏创新,世所昐焉。

对于古体诗词(当然也包括辞赋)的传承和创新,我是“一体论”者。即:“老中孕新,新中扬老。新从老出,老因新高。亦老亦新,亦新亦老。秋色春光,一体为宝。”(《与友人论诗》)首先要“学步”,多读点古体诗词,学着写点古体诗词。必要的模仿是需要的,但千万不要误入“效颦”之途。有了根基,就要敢于萌新芽,发新枝,探索着往创新的路上去。根基越深创新的意识越强,就越好。此论不知如何,借此机会请教于诗坛诸位师友。

最后,写小诗一首,题为《赠漆雕世彩》,以结束此文。诗曰:

楚山有志,

楚水有情,

楚地有才,

楚天无涯。

楚月如舟,

楚云似马,

君行何处?

赋海为家。

古师屈子,

近友梅花,

恢宏创新,

双箭齐发。

楚风其浩荡兮,

壮君大江东去,

群星共璀璨兮,

光披巍巍中华!

(2012年8月29日)

作者简介:敢峰,1929年1月生于湖北黄陂,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国务院科教组干部,《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青春的叮咛》、《教育与人才新说》、《直取“1+1”之探索——用演绎数论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诗集《风岸》等多部专著。

附:

【敢峰短信】

世彩先生:《梅赋》已拜读,一个字:好!奈我不谙楚辞,相关知识也欠缺,只能在所列评论题目外,随兴之所至,敲敲边鼓。如何是好?

敢峰2012.8.23.  22: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