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重身体和行为,功夫全在点滴处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4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一集

全文共1313字,阅读需7分钟

  《小儿语》上有一句话说:“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这也是提醒我们庄重对人很重要,慌里慌张的就容易出现错误。

图片

  庄重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礼记·玉藻》中也讲到,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足容”,就是我们行走的时候,一定要稳重,像大象一样四平八稳,非常缓慢。曾国藩就经常教导弟子说:“要走路慢,说话慢,吃饭慢。”都是教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一种稳重的作风。

  “手容恭”,就是在坐的时候手容恭敬,要手敛;“起脚敛手”,在走路的时候不能甩着胳膊,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这个“目”就是眼睛,“端”就是端平的意思,就是既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因为或者显得很傲慢,或者显得很不屑、心不在焉。

  这都告诉我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心里有傲慢,或者心里有刻薄,心里有不满,表现在眼睛上都不一样。还有的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眼珠子叽里咕噜地乱转,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人心思很复杂,心眼儿动得很快,在那儿不停地转、不停地动。

  “口容止”,这个“止”就是停止的止,告诉我们话要适可而止,要给别人表现的机会。君子不能够无言,不能够不说话,但是起码要做到慎言。比如说《论语》中,《里仁》篇有一章经文,说:“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就是讲话迟钝、言语迟钝,跟别人讲话不会抢着讲,而是慢半拍,说话也很谨慎,但是做事的时候行动很敏捷,这就是君子。

图片

  在《论语·季氏》中也提到如何讲话,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讲,随侍君主往往容易犯三种过失,这个过失都是言语上的过失。第一种,“言未及之而言”,就是不该你讲的时候你就讲了,这就是犯了心浮气躁、没有耐性的毛病,不懂得观时机。第二种,“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该讲的时候还不说,这就是隐匿,这又是过失,错过了讲的时机。第三种,“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就是“盲”,盲目,在君主,特别是领导旁边,不懂得察言观色,不知道君主的意向在哪里,乱说话,说话也不看对方的意向,不看场合,这样就会失礼,甚至会坏事。所以,这三种过失我们都要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留心,要用心地观察,你才能知道领导的意向。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要把心收摄起来,不可以放逸,一放逸往往就会犯过错。

  “声容静”,就是我们的声音,说话的声音不能大声喧哗,像噪音一样。我们中国人说话声音都很大,比如说坐飞机的时候,第一排的人,声音可以传到最后一排;在中餐厅彼此交谈的时候,这声音都是乱嚷嚷的一片。但是你到了西餐厅,就没有这样的表现,西方人他很重视感受别人的需要,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交谈影响了别人。

  “头容直”,这个“直”就是不歪斜,要端正。像我们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不能把头侧在一边,这也是我们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气容肃”,这是我们的喘气声音不要太重,要给人一种肃静的感受。“立容德”,就是我们站立的时候,不能倚在一边儿,一定要端正,这样给人一种有德行、有身份的感受。

  “色容庄”,也就是容色要庄重,给人一种有威仪的感受,别人就不敢轻慢。这个都是告诉我们“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也是我们讲的“俨若思”,就是要学其庄重。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