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鉴历史智慧,合理任用干部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4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三集

(全文共1241个字,阅读需8分钟

  所以我们看孟子说,他说:“爵一,齿一,德一。”让我们尊敬有爵位的人,换一句话说就是领导者。尊敬上了年纪的人,尊敬有德之人。那中国古人为什么特别尊敬有爵位的领导者呢?因为在选拔官员的时候,古人就秉持了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群书治要·傅子》中所说的,“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与。”这个爵位,就是领导的位置,不授予给无德之人;俸禄,换一句话说就是工资和奖金,也不给予无功之人。也就是说,你的德行越高,你的领导位置越高,你对国家的贡献越大,你所享受的工资和俸禄也就越多,这是一种很好的选官机制。

图片

  在《群书治要·墨子》中,也有一段话,也是讲了中国古代的这种激励机制,值得我们现在人汲取和借鉴。他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与之爵,重与之禄,任之以事。”说古代的圣王,他办理政治,都是使有德的人,列于其位,就是有一个官位,使贤能之人得到尊重,即使是农民和工匠、商人有才能者,就被选拔举荐,给以高位、给以厚禄,委任以政事。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受赏,量功而分禄。”这并不是因为他有贤能便赏赐,而是想通过他们来成就事业,要想把事办成、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这样做。所以,应该凭德行归其位次,以官职为国家服务,论业绩进行奖赏,按功劳颁给俸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恒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故得士。”所以这个官,不会始终富贵,而百姓也不会终生贫贱,有才能就会得到选拔荐举,无才能就会被免职。崇尚公义,消除私怨,避免私怨,所以才能获得贤士,获得德才兼备的人。

  “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故尚贤者,政之本也。”得到贤才有什么好处呢?君王得到贤才,则计谋不会穷尽,身体不会疲劳,名声树立而且功业成就,善名更加彰显而邪恶不会产生。因此说,尊重贤才,这是为政的根本。所以,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选贤任能,还是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群书治要·尚书》中,也记载着这样的考核制度。这个考核制度对于我们今天避免为官的人不担当,也有很重要的启发。他说,“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就是三年对干部的政绩进行考核。考核之后,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如果这个官员有政绩,确实做得好,就要提拔他;如果他昏庸、愚钝没有政绩,事情做不好,这就要罢退他,黜退他。

  这些选拔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既保证了能够吸引德才兼备的精英之士从政为官,也保证了唯有德才兼备的忠义之士才能脱颖而出,在仕途上步步高升。如果你不是这种能够担当,敢于负责的人,在这个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之下,就已经被筛选罢退了,淘汰了。

  所以,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需要一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这也需要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继承和发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义精神,借鉴中国古代任贤选能的历史智慧,把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选拔出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