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为什么不“老老实实”搞南拓,非要再弄个东进?

 新用户3596Ds5V 2022-01-24
文章图片1

填个之前在老城不灭,新城当立说过的一个吭哈。

'天府新区还没建设好,又弄个东部新区,成都是不是飘了,步子迈这么太大,不怕扯到吗?'

这是在成都首次提出'东进'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成都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专心'南拓','东进'到底是不是政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表现?

陈叔这回就当一次老千层饼,给大家好好分析分析。

个人认为发展天府新区是为了造就双中心城市,以承接未来5-10年的新增人口做的必须之举。

而东拓之行的原因有二:

一、打破成都几千年来围绕龙泉山脉向西发展的局限。

狭义的成都平原被西侧的龙门山脉和东侧的龙泉山脉牢牢包裹。几千年来成都就是在这两座山窝中积攒实力。

文章图片2

成都平原地形

成都近些年飞速发展,人口激增,龙泉山脉对发展的限制越发明显,主要体现在耕地红线和环境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供给,国家出台耕地红线政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成都地处平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如果继续在龙泉山以西发展,面临着城市与耕地之间打架的局面。

要在粮食生产和城市发展之间做选择是不可能的,'二者我都要'肯定是政府的明确态度,也才是维持长期发展应有的态度。所以跨越龙泉山脉,向东出发好像也略带一点'妥协'的味儿。

文章图片3

成都是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 图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锅底',空气中的悬浮物不易吹走,加上建筑、交通等工具产生的粉尘影响,经常会出现雾霾围城的情况。虽然成都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关停了周边的一堆污染性工厂,但也付出较大的代价,很多因环保而失业的员工虽然部分选择了去跑滴滴、送外卖和快递,但还是有部分人真的就失业了。

工业不能不发展,所以将工业重点放在东部新区,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成都的人才承载能力。

靠东进战略保住龙泉山西侧的宝贵耕地,并重点在此开发金融、IT、科技、教育、旅游、文化等产业。在龙泉山东侧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污染,同时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未来城市的承载能力。

这样就突破了龙泉山脉对成都发展的限制。

后面就看政府未来通过怎样的力度落实规划,如何将新区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贡献值,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展策略,从而让成都在这一次'跨越'中,'如臂使指'地领导成渝城市群晋级中国第四级的位置。

毕竟太多新区都'死'在了PPT上。

文章图片4

二、促使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第四极

选择东进,就是为了践行国家促进成渝城市群建设的战略,中国向西,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是大趋势。

处在成渝发展主轴的龙泉山脉东侧自然就乘上了这座大车,说是躺赢也不为过。还有天府机场的落地,让龙泉山脉东侧的城市成了未来的交通枢纽城市。这颗成都'东进'的压舱石。

文章图片5

成都、重庆长期以来的'背向发展',已经导致成渝城市群呈现发展失衡的'中部坍塌'格局。

看看前三级,都是一个中心加一个万亿副中心带着旁边的一堆弟弟们玩。

想要成为第四级,成都和重庆自己要继续打铁,同时也要反哺周边的城市。不要忘了后面有以武汉、郑州、长沙为主的中部城市群在虎视眈眈。

灯光图能精准反应城市之间互动是否频繁、产业是否互相依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简直是“灯火通明”。

大湾区城市群几乎就没暗处,长三角各大城市把长江入海口照得透亮,京津冀城市群里的北京和天津照亮了北方的夜晚,至于河北就...

成渝城市群,中间确实有点黑,所以需要二者相向而行。

文章图片6

城市群灯光图

从秦开始,两千多年来,成都城址未变、城名未改、中心未移,形成了“两山夹一城”的城市格局。但作为西部的老大哥,在国家整体不断向前的趋势下,不允许它'固步自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被赋予新任务、新角色,同样它也没让人失望。

很显然,成渝相向而行背景下的成都'东进'策略为成都跳出盆地,拓展新产业空间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这次的空间结构的大改变,势必会给成都带来巨大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