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国梁 | 万岁!自由的马萨达

 微湖渔夫 2022-01-24
图片
马 萨 达

马萨达,是一座磐石,是一座犹太民族自由精神的雕像。
马萨达,是一只雄鹰,是一只蹲伏在死海之畔的不屈而又不死的灵魂。
你想了解以色列这个神秘的国度,你就不能不到英雄的马萨达。
马萨达,是犹太民族数千年苦难史中最壮烈、最凝重、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页。它是一个永不愈合的创伤,每日里撕裂着犹太人的心。
 

马萨达,横空出世,威严肃穆地站在死海西岸一个叫犹地亚的旷野上。
马萨达,是一突兀于砂砾荒原的直指青天的巨大磐石。它易守难攻,是一处难得的战略要地。在希伯来语中,“MASSADA”的含义就是“要塞”
坚硬的山崮拔地而起,山的底部是深深的沟壑,使得它与周围的山岭分隔开来。山崖上只有一条极险的羊肠小道,可以攀援至山顶,真是鬼斧神工。山顶是一船型的平坦高原,东西宽三百米,南北长七百米。平坦的山顶、硕大的岩体、斧劈的石壁、险要的地势组合起来,形成一座天然堡垒,俯瞰着死海平坦而宽阔的海岸。
潮起潮落,马萨达千古不语,一直默守在死海。公元前40年,犹地亚国王希律对它突发奇想,在山顶修筑起一座巨大而华丽的宫殿。受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宫殿设计奇巧,工程浩大,气势非凡。希律王想象,宫殿建造在这孤立的高山之上,远离尘世,悬挂半天,云来雾去,岂不如天堂一般,可以过着半人半仙的生活。在这坚固的磐石之上建造宫殿,也象征着他的统治将固如磐石,一袭千年。
荒原上的风是干燥的。在灼热的阳光下,我们乘缆车抵达山顶。天地苍茫,山风猎猎,断壁残垣,希律王宫殿的众多遗迹历历在目。这古迹残痕,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人强烈地吸引到那一段悲壮的历史中去,令你震撼,叫你悲痛,使你脱身不得。
历史回到公元70年,强悍的罗马军队攻占了耶路撒冷,一百多万犹太人被屠杀。九百多名犹太人在英雄奔雅尔的率领下,高举义旗,逃出圣城,击败驻守犹地亚的罗马军队,设置防线,坚守马萨达。一时间,马萨达成了犹太人反抗罗马暴政的根据地
腥风血雨中的马萨达啊,高昂着坚硬的头颅,似乎在期待着人们的回答:
文明何时战胜野蛮,
自由何时战胜独裁,
平等何时惠顾到每一个民族……
 
图片
罗马人的营地和包围马萨达的长城的残迹


马萨达这座巨磐,在罗马军队的枪林箭雨面前,整整坚持了三年。它英勇顽强,岿然不动,成了犹太民族反抗外族侵略、争取民族自由的一面鲜亮的旗帜,不愿做奴隶的犹太人仰望着它。
坚固的马萨达极大地激怒了罗马人。有一位叫施维瓦的罗马将领,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摧毁这座堡垒,以熄灭掉这燃烧在犹太人心中的最后一息火焰。
施维瓦调来罗马最精良的军队——第十军团。由一万五千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在马萨达周围建起八座军营,继而垒起一道四千五百米长的围墙,把每一座军营联结起来,铁桶一般将马萨达死死围住,切断了守卫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之得不到任何援助。在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失败后,罗马军队用土石堆起一条通往山顶的坡道,以便让攻城器械能够抵近马萨达的城墙。
这是一种致命的进攻策略。土石堆越垒越高,罗马军队在上面用抛石机发射出巨大的火球,使马萨达变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场。罗马军队昼夜不停地筑路,终于把坡道修到了山顶。马萨达已无险可守。
奔雅尔看到,一切努力都已无济于事,马萨达的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他把人们召集起来,向他们发表了一篇异常悲壮的演说:

“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暴政的英雄,也是最后失去抗争能力的战士。明天拂晓,城堡就要被攻破了,但我们决不投降!试问当一个俘虏,你我能忍受作为奴隶的羞辱么?我们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受人凌辱、儿女沦为奴隶吗?不!绝不!!当自由还属于我们,刀剑还在我们手里,就让我们作一个决定,用生命去维护我们的自由!英雄的荣誉将永远属于我们。把所有的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吧!我们宁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

“不自由,毋宁死”的召唤,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个民族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一个贡献了《圣经》的民族,又一次面临着空前的劫难。勇士们怒目饮恨,把剑问苍天,人间是否有公正?!难道有文化就要被毁灭,有思想就要被折磨,有财富就要受劫难?!
犹太,一个甩不掉偏见的民族,一个走不出创伤的民族,一个背着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的民族,一个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异想的民族,你为什么总是多灾多难?你悲壮得令人欲呼无声,欲哭无泪。
但我在马萨达流泪了,思想之痛压迫着我,恍然我耳边又响起那段话:

我年复一年,始终看到他们,
他们超越时代,他们走着
他们不朽的灵魂渴望着为上帝贡献。

图片
险峻的马萨达


马萨达,是一截直插云天的残剑。它被残了,但让我感到它仍然是那么坚韧、那么刚强。
悲壮的事情发生了。人们视死如归,他们选出最勇敢的十个人,由他们来担任最残酷的使命——杀死自己人。那些自愿受死的勇士们,排成队,依次走到刀剑面前,勇敢地迎向刀剑,慷慨赴义。他们实现了先知的预言:“母亲倒在孩子的尸体上,父亲倒在儿子的尸体上。”“不自由,毋宁死”,他们全都衷心地接受了这一神圣裁决。他们杀死自己的兄弟,杀死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女,未婚夫妇像母亲杀死儿女一样彼此刺杀身亡。他们勇敢地死去,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托付给“永恒”。
当十个勇士完成这一极不情愿的使命后,他们又拈阄选出一人,由他杀死另外九人。最后的这位勇士在确认兄弟们均已死亡之后,放火烧毁城堡,在同伴的身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苍天有泪,青山作证,这个暗淡的日子,是在公元73年。
第二天黎明,罗马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攻入堡垒,但他们看到的是九百六十具尸体相互枕藉,鲜血染红了山顶,整个城堡寂然无声。只是在他们搜索到地下水窖时,才找到两位老妇人和五个幼童,听老妇人泣述了这一悲壮的故事。
马萨达啊,你悲壮得令懦夫也生长出勇气。
马萨达啊,你高贵得连天边的云也不敢给你带来一点阴影。
马萨达啊,你帮助弱者战胜了强者,少数战胜了多数,正义战胜了邪恶!
马萨达从此成为犹太民族不惜牺牲争取自由的象征。
马萨达,还会有人为自由而流血,还会有人为真理而杀身!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些被欺辱被奴役的人,心中的仇恨在发芽,像笋一样长大。
马萨达,你用生命用血泪,诉说着昨日惊心动魄的苦难,使每一个见到你的人,都虔诚地把你珍藏进心间。
马萨达,我心中的自由圣殿。

图片
马萨达城堡遗址


在荒凉的犹地亚沙漠,在寂静的死海岸边,我久久地凝视着悲壮的马萨达。我像在读一段先知的神秘预言,想默默地读懂它,去领悟它深刻的内涵。
我想,读懂了马萨达,人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个几乎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始终的弱小民族,能够在沧海桑田的历史演进中,历尽千难万劫,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繁衍,生生不息。
我想,读懂了马萨达,人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个社会政治建制相当原始与涣散,并且没有铁腕人物统治的民族,数千年杂居在各个民族之间,却能始终保持自己的“族类边界”和所有成员的民族认同感。
我想,读懂了马萨达,人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个几乎两千年都没有自己国土的民族,几濒灭绝,却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生死依恋着以色列,以其突出的智慧和才能顽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们或许会意识到:是马萨达!它千秋万代激励着一个热爱自由民族的灵魂。
马萨达,是犹太民族精神的一块砺石!
我有所醒悟了。死海洸洸,天风浩浩,我听到马萨达之巅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只要我们心中,
  还藏着犹太人的灵魂,
  朝着东方的眼睛,
  还望着锡安山顶,
  两千年的希望,
  不会化为泡影,
  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
  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E N D——

图片

作者简介:张国梁,笔名嘉树迎风,1955年出生于滕县大坞镇。1978年考入山师大,后在山大历史系近现代研究生班学习。在省政府县团级、地厅级领导岗位上工作25年。他在对外工作上卓有建树,考察访问了50多个国家,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67人,受省委省政府嘉奖20多次,其中立功3次。他“为人谦恭,为官清正。为学精深。”家庭藏书逾万册,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藏书家庭”。他信奉“文章千古事”,几十年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文史哲》《大众日报》《山东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诗文260多篇(首),出版有《他乡的云》《域外采风》《世界外交家传》《山东进士》《山东外事史话》等著作11部。他心系桑梓,热心滕州历史文化,与张知寒教授等人倡导发起墨学研究,倡议成立了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墨子学会”,并任常务理事。《墨学研究之当代意义》是当代墨学研究鼎力之作,《墨子世系考》与知寒先生《墨子里籍考》被誉为“两论定滕州”。现任滕州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善国文化研究会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