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味道.散文】杨世荣||纳西人过春节

 颍州文学 2022-01-25

                                        

                                        
纳西人过春节
文/杨世荣

纳西人过春节,用纳西语叫“由本吉正过”。过春节的时间与汉族完全相同,却别具一番纳西特色。有句纳西话说得很形象, “达瓦纳西努”,即是春节前夕纳西人疯狂地采买年货的意思。为什么说纳西人疯狂呢?答案还得从我幼时的年味儿寻找了。
儿时的记忆中, “ 年”总是姗姗来迟。依稀记得,在离丽江古城最近的忠义市场内,商贩的叫卖声,人群的嘈杂声、孩子的哭闹声、衬托着纳西族的七星披肩、白族的红蓝头饰、汉族的衣裙窸窣,编织成一副民族团结的五彩斑斓的画卷。偶尔,来往的单车铃铛“叮铃叮铃”响个不停,把那绑了双脚的鸡,惊飞了起来,扑打声中,一阵阵尘土伴随着零落的鸡毛,四散开来。但疯狂购置年货的纳西人和汉人却顾不得这些,只顾扯得脖子脸通红的,为了一些必需的年货,争吵着,砍着价,但随后,却能听到那爽朗的笑声,那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街市热闹非凡,年味儿十足。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挤进了市场,仿佛一切都是免费的。街面没了缝隙,脚踩脚、头碰头、菜篮子撞菜篮子。小孩子们只需轻轻将脚尖一踮,便可以在涌动的人群中“飞”着向前进。那可真是叫“脚不着地”了。花样儿年货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糖果烟酒土特产;从鸡鸭鱼肉,到腊味蜜饯;从冰粉凉虾,到汽水可乐;从老黄历红灯笼,到门神对联礼花炮,还有那诱人的糖葫芦和棉花糖,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一边目瞪口呆,一边垂涎欲滴。父母花光了积蓄,攒满了喜悦。他们背上的每个串街篮都装得满满当当,手里的菜篮子也是鼓鼓囊囊,我和姐姐紧紧抱着一套沉甸甸、红艳艳的新衣服,一直舍不得放下。
接着就剩细数除夕倒计时的激动和期待了!
纳西人过春节,重点是过除夕。除夕有“炖猪头”和宰鸡的风俗。要制办各种菜肴和果品,拜祭“灶君”,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一大早,还未听到第一声鸡鸣,大家便开始忙碌。全家齐上阵,开始打扫卫生。楼上楼下,客厅卧室、正房草楼、院子天井,每个角落被收拾得一尘不染。父亲再把所有的垃圾铲到后院,倒入提前挖好的小坑中,置些干松毛于最上层,点上火,待到化为灰烬,添上新土,填平,寓意为:旧秽除。随即回到院内,将刚采撷的新鲜松毛分撒在地上,它们挟带葱绿,释放松香,寓意为:新象新气象。母亲分别在灶台上、祖先牌前、大门口焚上三柱香;在专用的酒杯、茶杯里倒满醇酒,代表酒满敬人,但只能倒半杯好茶,这是在遵从“茶满轻人”的民间说法。母亲先在灶台上、大门口泼出去一些,再将酒、茶端放于楼上祖先牌前,全家人一齐磕头行礼,这既是在祭拜灶神,也是在恭迎祖宗回家过年。随即大家又继续忙碌起来,父亲杀鸡、宰鱼、剃去猪头和猪尾的残毛,再放到热水里洗得蹭亮。我负责烧火,炉火旺盛,把厨房照得透亮。母亲将手洗净后,揉糯米面,将面团做成纳西族七星披肩那样大小的圆形,放入油锅中炸成姜黄色,再用漏勺捞出来放进盘子里,蘸白糖或蜂蜜吃。糯米粑粑代表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母亲再炸出七色虾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象征生活丰富多彩。姐姐心灵手巧,做得几道特色菜。莲根炖排骨,代表多子多福,身体健康;猪头猪尾蔬菜火锅,是“一年到头,有头有尾,鸿运当头,财源滚滚”的寓意。凉拌鸡豆凉粉,鸡豆凉粉又叫“黑凉粉”,凉吃拌以酸醋、酱油、葱花、大蒜,能开胃消食;炸米灌肠,纳西语里叫“麻补”,由新鲜猪血、米饭或糯米饭及茴香、花椒面,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起,然后用力灌入加工过的猪肠而制成的米饭肠,可切成片,煎吃或蒸吃,煎食味道脆香,香糯可口,可以长时间储存。这两道菜是纳西族的传统美食,除了丽江,再无可得的传统手工美味。
当然,除夕晚餐的主角儿——大甑子饭,(“脑读好的布”,纳西语),还得母亲亲自动手。用一个大甑子(古代炊具,主要用于蒸米饭, 外部略像木桶,但里面篦子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形蒸底,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蒸上十多碗生米,生米煮成熟饭后,足够从除夕吃到元宵,寓意为:新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父亲则又忙着清洗大门,褪下旧对联,又开始写新的对联,这也纳西族男人的特长,喝酒架鹰、吟诗作画。贴上新联、再贴上门神、挂上红红的灯笼。等一切忙完后,父亲再赶去请祖父母、外祖父母共进晚餐。
大甑子饭置于正中央,糯米粑粑、七色虾片、鸡豆凉粉、莲根排骨、炸米灌肠、猪头火锅、酱爆肥鸭、纳西烤肉、山药炖鸡、鱼皮花生、配上杨林汾酒和鲜橙汽水,刚好十二道菜,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余!开饭啦!父亲迅速去放炮仗,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爆竹声中一岁除。祖父与外祖父相互敬酒,祖母与外祖母,边吃边聊。吃到最后,饭菜已凉,言语续热,父母相视而笑,先看看老人,又看看我们。我们姐妹趁大人们不注意,贪心不足地吃个遍儿,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那一嘴巴子的香甜可口,有滋有味,至今难以忘怀!大人们收拾好厨房,在院子里烧起熊熊篝火,六人为众,手拉手跳起纳西舞蹈。外祖母擅长纳西民歌,即兴表演,信手拈来,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段情谊舞一曲。“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家相互拜年:“唠唠又获,汝什号衣又获”,祈愿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童年的年味儿还历历在目。转瞬又是隆冬腊月,新年又将悄然而至。无奈,时下疫情肆虐,年味儿或许会清淡许多。但一家老小,依旧将围于炉,暖于心,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双手合十,期许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的祖国大家庭,各族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共祝母亲永远繁荣昌盛!春节的味道,灿烂的新年,我们还很年轻!

作者简介:杨世荣。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春节味道.散文】刘久锋||似水流年中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耿晓丽||追忆儿时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赵畅||曾经的山村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张玉东||豆香清悠远
【春节味道.散文】李荣福||平定美食数饺子
【春节味道.散文】韩敬文||那幸福悠长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王新芳||煎饼里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刘会生||我留恋那浓浓的京华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方向||行走在纸上的祝福(组诗)
【春节味道.散文】起司加白||秧歌
【春节味道.散文】赵友坤||犹忆当年年味浓
【春节味道.散文】王颖||回家过年
【春节味道.散文】李雁春||品味年味儿
【春节味道.散文】周明金||杀年猪
【春节味道.散文】王散木||难忘家乡的嗨子戏
【春节味道.散文】小小崔||香香甜甜腊八粥
【春节味道.散文】刘建安||放爆竹
【春节味道.散文】包容||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孟萌||年味(组诗)

邱华栋、阿来、徐则臣联袂推荐,王宗仁作序。点击链接,购买主编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