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忙年之——拾掇肉

 五多言的空间 2022-01-25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围着她的妈妈不停地转圈,嘴里哼哼唧唧含混着:”妈妈,牙疼”!妈妈坐在小板凳上,正从炉火中拿出烧的通红的炉钩子,摁在脚边的肥头大耳的糙皮上不停地出溜,一股股带着毛发味道的轻烟窜起来,弥漫在这个不大的小房间里。

那肥白的皮肤,在一次次的炙灼中,开始泛出淡淡的金黄色,变得好像越来越招人喜欢,越来越有烤肉的娟秀模样。

这是我记忆中的一个场景。几乎每年,我都围在妈身边,看她做这一套规定动作。

猪头,猪蹄皮上的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烧掉的。

那时的猪肉都是带皮的。皮通常被单独片下来,煮肉冻。里面的毛,在皮煮化了后,会被笊篱蓖出来。

也有沥青拔毛的,好些的用松香。处理不好,猪头肉上面会残留黑色的沥青,尤其一些褶皱处。

具体怎样用沥青、松香去毛,我没见过,但想一想,必是连毛带一小层表皮撕裂下来的。毛骨悚然的想起了岳飞。

火红的炉钩子在猪耳朵、鼻孔里钻来钻去的时候,我自己的耳朵、鼻子也不舒服起来,下意识地摸摸。还好,都还在。

猪头烫完毛,要用斧头一劈两半。洗净了,放在八印的大铁锅里,插上柴火煮一天,直至脱骨。

肉去皮,切成两斤大小的方块,洗净了,摆在盖顶上,一盘盘拿到院子里的石头上、矮墙上、板凳上……等着它们自然上冻。

冻结实了,一块块摆进小木箱子里。木箱子是装炸煤雷管、炸药的,木板钉得细密结实,原木色。舍不得烧火,废物利用,当储物箱使。

装好箱,就开始捣腾煤堆。要将木箱们藏在煤堆底下。虽然没有冰箱,放外面这个天然大冰箱里再压上煤,安全。

那堆煤就堆在南窗前。紧贴窗根的是一条小道,木头栅栏门。我家跟邻居大娘家的便捷通道。

煤堆向南,是粗木头搭的木棚子,苫了黑灰色的油毡纸。里面放农具和玉米等未加工的粗粮食。

我逃学了,不敢回家,就躲进木棚子里。躺在玉米棒子堆上,玉米棒子硌着我的腰,我也觉得比教室里的椅子舒服。

再往南,是鸡鸭鹅的家。是一间砖混房子。房子南窗搭着木架子,通到单独的院子里。它的对面,是一大片蔬菜园子,中间隔着一条路,一道木栅栏。白天,禽们在围着栅栏的院里刨土、互相追逐;夜晚,沿着架子进屋,屋里也是高出地面半米多的粗木架子。禽们就蹲在上面打盹。

家里养了百十只鸡,真正的自繁自养。自家鸡下的蛋,挑了外形圆满的,放在纸盒子里,盖了小被子,摆在奶奶睡的火炕上。奶奶夜里总是起来翻翻它们,让它们受热均匀。有时候盖棉被,有时候盖床单。过二十来天,就会有嫩黄的小嘴,从里面一点点的把蛋壳啄破,钻出来一个个浑身湿漉漉的小鸡,软趴趴的,没力气。待到小鸡的毛干了,就毛茸茸的球一样到处滚,在纸盒子里跑来跑去了。

我看得最多的,是拾掇鸡。从杀到褪毛到破腹、撕鸡内金。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一个婶婶请人来帮忙杀鸡。因为是八月十五,被请的人可能忙不过来,下午四五点钟了,还没来,眼见就耽误做晚餐了。我了解到后,就说,这有什么难的。就在婶婶家门前干涸的沟里,一刀一只,放倒了鸡鸡鸭鸭的七八只。婶婶站在老远的地方,咋舌的望着我。

看得多了,不觉得是在伤害什么,是在剥夺什么。

我那时是吃肉的,享不了肥肉,一吃就恶心、头疼。但瘦肉吃起来还是很香的。最爱吃的是猪拱嘴。妈总是留了给我。现在想想,妈还是偏心我的。一直都认为,爸喜欢大姐,妈,喜欢哥。我跟二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有时候,到了日子,小鸡也会睡过头,不肯自己琢出来。那是它们生病了。还有奶奶在照蛋时发现的,停止发育的。它们最后就成了毛蛋。

一些城市的市场里,常会有烤毛蛋卖的摊子。很便宜。很多人不敢吃。

上学时,学校食堂做过一次田鸡。很恐怖的,你用勺子舀上来一只,它就那么蹲在你的勺子上,望着你,望着你……我不敢吃。

很多同学说好吃。他们小时候就吃过,在记忆里种下了,它是食物的认知,所以,长大了再吃,就不害怕,觉得本来就是那样的。

猪的内脏,爸从不买。我就不会拾掇。后来有机会进生猪屠宰场,看了很久工人们翻肠子的技术,终于算是学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