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十——冇得闲听讲夜苏,就没有太平天国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2-01-25

桂平民间有个俗语,叫讲耶稣。为了写文章的方便,本文用桂平白话谐音“讲夜苏”。

知道这个俗语的意思与用法的,也四十岁往上的人群了。从桂平的日常用语方面来讲,“讲夜苏”并不是宣传什么外来文化,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态度,有“嫌人讲话啰嗦”的意思

比如当被人不停的劝说,指正自己的行为的时候,而自己又认为自己没错,又不想再听了,不耐烦了,就会顶一句:“冇要在讲咁多'夜苏’,吵耳!”

这句带有外来词汇的俗语为什么会在桂平出现,又为何会流传开来的呢?这就是故事了!

表面意思,当然就是和字面的意思有关系了,那真的是“讲夜苏”。

1840年后,外国势力入侵,同时,外来的文化也随之到处传播开来,文化入侵最明显的,就是“夜苏”文化了,深入到全国各地。这种文化在广西也有很多,还因此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如“西林教案”,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而查阅历史,实际上外国传教士数百年前就就进入中国了,但“夜苏”文化正式进入桂平,是比较晚的,据桂平的文献记载:“1880年,由美国基督教宣道会传教士裴约翰传入桂平。”此后慢慢发展成为今天桂平存在的外来文化,至今单是桂平城区就有两处外来文化的地方。桂平历史:外来文化在桂平

千百年来,传统的,民间单纯的风俗信仰其实就是佛,道,儒文化,这些在民间有很深的基础,“夜苏”文化的进入,通过传教士不停的向民众传播,宣讲相关的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去顺从,去信仰那些文化。这当中过程必定不容易,很多传统的人是不愿意听,也不愿意信,不接受这些外来文化,于是,“冇得闲听讲你夜苏”也就有了另外的一层意义。

如果按这种说法,那“讲夜苏”俗语的产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但是,“讲夜苏”的出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时间更早上几十年,那同样是真的在“讲夜苏”,而且这个“讲夜苏”引发的历史事件,更是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那就是太平天国。

在那个时代,是谁把这种文化引入桂平?又如何影响到桂平及周边广大地区的呢?现在桂平话中语意上表示“啰嗦”的“讲夜苏”,怎么又成为太平天国在桂平金田发生的重要源头呢?

这就得从洪秀全和冯云山说起了!

1843年,科举考场失意的洪秀全,得到了一本《劝世良言》,看着这书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上帝之子,“夜苏”之弟,从此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拜上帝会”的历史算是开始了。随后,冯云山的加入,两人开始研读相关的内容,先后到广东连山八排瑶山区,贵县赐谷村(现贵港西谷村)作宣传。

但是,由于连山八排一带,属于瑶族聚居区,有着很深的区域民族文化,那个时代,不说外来文化,就是汉文化普及都有限制与困难;而赐谷村一带是山区,又是区域边缘之地,人们生活也比较困苦,一日三餐都难有着落,“拜上帝会”那一套不被当地人所完全接受。所以,洪,冯二人的宣讲工作并不顺畅,也坚持不下去,一年多时间,两地的宣讲失败,最后两人只得无奈的离开赐谷村。

洪秀全直接广东了,此后几年,他真的就进入教会深造,学习西方的这个“夜苏”文化。他学得如何,那现在不好定义了,说法很多,据坊间流传,教会的人说他对教义认识肤浅,拒绝对他施以洗礼。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被教会承认洗礼的人,在此期间竟然写了《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等,这些后来被太平天国尊为圣典的东西。

那冯云山呢,离开赐谷村时他也很迷茫,也打算回广东,在回程时路过浔州府桂平城,巧遇了原来相识的桂平人张永绣。故人相遇,冯云山也就暂且逗留下来住上几天,交谈近况中,张永绣介绍了一些桂平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说到紫荆山的历史,大明一朝大藤峡里的一些风起云涌。

小小桂平,竟然有这样的传奇?于是,带着好奇与疑问,在张永绣的帮助下,冯云山到了桂平北部的金田,紫荆山。

落脚金田,紫荆山,首先是维持生计,得到别人帮助,介绍入当地私塾教书,闲了平日里也出去捡捡牛粪,走村窜屯,有意无意间就和周边的劳苦大众交流熟悉起来。

虽然冯云山的科举水平也不行,但好歹是个读书人,是个私塾先生,他很清楚,明白跟不同阶层的人,应该聊些什么,讲些什么。于是,他挑准时机,在双休日,平时晚上,在劳苦大众收工后,闲下来的时间里,就和去和人家拉家常,讲故事。

慢慢的,在普通民众眼里,人们就把他看作是一个实在的,见多识广的文化人,大家都很喜欢和他聊天。除了天南地北的聊,他有意无意的,就把“拜上帝会”,上帝,“夜苏”这些东西带出来讲了,渐渐把当地人的思想倒向往“拜上帝会”上引导。

“夜苏”讲多了,就结合现实世界,开始讲讲那些“庙”“坛”的局限性,压迫性。那个时期,在大藤峡地区的那些庙,坛,其实很多都主要是由当地的官,绅,地主所捐建,代表了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利益,他这么一说,正好说到大家的苦处与心情。

正所谓:不同阶级七分敌。大家对此产生了共鸣,心情自然澎湃起来,大家越听他“讲夜苏”越觉得这个“夜苏”不简单。

那个时代,交通,资讯不发达,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在本地生活,对于以外的世界认知,最多是到圩日,趁圩时听听赶圩往来的商贩们讲讲经历,再高级一点,就是听听一些评书故事,总之认知十分有限。而紫荆山有一位爱讲“夜苏”的教书先生,带来了这么一套“夜苏”理论,通俗易懂,话能说到大家心坎里,不说接受多少,那起码心里的那颗对美好生活愿景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金田,紫荆山一带,说是也山区,也算贫脊,但离当时的广西三大古埠之一的江口都很近,信息流传也还算是方便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冲着这个“讲夜苏”的教书先生,十里八乡的人,都纷纷来听“讲夜苏”的传奇,并接受,加入“拜上帝会”。

时机成熟了,冯云山讲的东西就进阶,深入了,讲的也就是后来的《天朝田亩制度》里的东西,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这就更得人心了。“得闲听听冯先生讲夜苏”也就成为日常的一种享受与期望,对未来也就有了期待,没事就聚一起听听。

就靠着这么的“讲夜苏”,冯云山的声望上升了,并把周边区域几县的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太平天国最初的武装核心。

所以说,没有冯云山最初耐心的“讲夜苏”,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故事发生了。历史证明,“沉醉啰嗦讲夜苏,并不都是烦人的,耐心听了,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