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灵芝,人间有仙草。从古至今,铁皮石斛一直被誉为“药中黄金”和“救命仙草”,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今天,我们讲讲广南县铁皮石斛的故事。 ![]() 栽在石头上的铁皮石斛 广南县地处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地貌核心地带,气候类型多样,属于低纬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7℃,蕴藏着大量的古老、珍稀濒危特有生物物种资源。广南铁皮石斛素有“软黄金”之称,当地壮族称之为“黑节草”“西枫斗”。2013年,广南铁皮石斛素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广南县铁皮石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1月、2015年6月分别被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广南西枫斗地理证明商标”和“广南铁皮石斛地理证明商标”;2015年7月28日,广南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以“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 ![]() 2015年7月28日,广南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以“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 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载:“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广南铁皮石斛最补血、精、津,令人精、气、神充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石斛碱、石斛氨基酸、石斛多糖等,多糖含量可达到26.2%以上,是铁皮石斛中的佼佼者而名扬海内外。据清道光《广南府志·物产》记载,从明朝起广南黑节草(铁皮石斛)就开始外销,民国时期本地商人将鲜黑节草运销沪、杭等地。加工成“西枫斗”是云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是提取物制成“脉络宁”的重要原料。 ![]() 由宋朝著名学者苏颂奉诏编撰的《本草图经》20卷(另目录1卷) 20世纪20年代初,广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石斛植物资源,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加工环节和技术,生产出天然药用饮品“铁皮枫”斗又称“西枫斗”,至今仍是云南省独特的名贵饮品。西枫斗的饮用方法跟饮茶一样,但比茶叶耐泡,可以连续泡用2至3天。广南西枫斗分“黑节西枫斗” 和“吊兰西枫斗” 两个品种。按质量分三个等级:一等品用优质黑节草鲜品全茎加工而成,一株草的茎部恰好可加工成一粒两圈半的螺旋状成品,经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每粒成品均可伸展出龙头凤尾状;二等品经开水冲泡后,螺旋颗粒伸展呈有龙头凤尾或有凤尾无龙头状,因系草茎下半部或上半部加工而成;三等品系茎的中部加工而成,在开水中浸泡后,只伸展出龙身,无龙头凤尾。 西枫斗具有清热解暑,滋喉润声,生津散结,消散肿瘤的独特功效,主要用于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1983年6月,广南县林业部门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首次在广南六郎城后山人工栽植黑节草试管苗5688株,通过一个生长期后的调查,成活率为14.47%,为后来的人工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优质黑节草加工的西枫斗产品 ![]() 铁皮石斛成熟期 广南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莲城、五珠、杨柳井等乡镇,通过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有机结合的新路子,采用仿生栽培为主的模式进行培育,走出了石斛产业发展的“广南模式”,研发出石斛花茶、石斛花酒、石斛鲜汁、铁皮西枫斗、石斛精粉、石斛馒头(饺子)、石斛面膜、石斛牙膏、石斛爽肤水、石斛口红、石斛饮料、石斛膏、十壶啤酒等系列石斛衍生产品并投放市场销售。 ![]() 造型各异的铁皮石斛 目前,广南县培育打造了集度假、体验、文化创意、特色医药、养老、城市邻里等功能于一体的石斛康养旅游小镇。紧扣打造“世界的世外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性县”三个发展定位,打造出腾讯云技术支持的产业互联网5G+区块链100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广南县遍地的“仙草”让石山变金山,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勾绘出壮乡广南和谐优美的画卷。 (通讯员:兰天明) (编辑:曾炜炜 排版:李法楠 审核:侯佑琴) |
|
来自: 泛海乘风 > 《023.其它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