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省一等奖)《乡土中国》阅读指导方案

 东栏雪onm1fg5j 2022-01-25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案例评比一等奖

图片
图片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方案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肖良 )

图片

一、课程导入

材料一:种菜是中国人的本能,几千年来祖辈都靠务农为生,感觉每个人的身上都流淌着“种菜基因”。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有条件要种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菜。纵使身在高楼大厦也无法阻挡大家对种菜的热情,有院子的种院子,没院子的种阳台,没阳台的上天台;花盆、泡沫箱子、饮料盒子什么都可以成为种菜工具。

材料二:十堰市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有几十万人搬离家园。

故土难离,即使要搬去的地方条件更好。有的人望着老屋默默流泪,有的老人趴在祖宗的坟头撕心裂肺,有的人悄悄捧一把黄土塞进口袋里。无论他们栖居何方,那一片故土已成为他们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和伤痕。

     明确:以上两则材料,昭示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沉情感,中国人的土地情节深受几千年不变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千年以下,不绝如缕,更成为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图片

二、土地特点和乡土文化

乡村建立在泥土之上,乡村中的人靠农业谋生;人住在乡下,依赖土地,受到土的束缚,也从土里长出了光荣的历史,形成经验和传统,最终形成中国基层社会一般结构,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当下关联着过去

图片

设计目的:通过生活现象勾连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些观点论述,让学生明白当下关联着过去,了解中国乡土性特点能更好的认知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仅作示例,亦可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现象,用费孝通观点做出阐释)

1、高考作文题:小陈举报老陈引争议(为尊者讳,亲亲相隐,差序格局)

2、中国人的面子和虚礼(名实分离)

3、生活中存在着师道尊严;严父慈母(长老权力)

4、祥林嫂等下层妇女的悲剧(礼俗社会;主动服膺传统成自然习惯)

5、兄弟结义、、姊妹结社、帮派团伙(同性组合比异性组合重要,事业社群)

6、办事不讲规则喜欢托人找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缺少法治教育)

7、小孩取名字随父亲姓(血缘;亲属;身份;家族)

8、任人唯亲,贪官为子女捞钱谋位子(差序格局;自己人)

9、安土重迁,思维僵化,进取意识差;科学思维和法制意识淡漠(乡土社会封闭、保守、自足)

。。。。。。

四、核心概念理解

差序格局

指的是以“己”为中心,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网络。


礼俗社会

在稳定的社会中,传统、经验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人们对传统规则的主动服膺,按照仪式的规定去做。


长老统治

是在社会继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长辈为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教化权力。


无为政治

农业基础不足,剩余物资有限,横暴权力受到限制,有为的皇权和无为的政治循环交替出现。


无讼

礼先于人存在,人们从小就养成习惯,对传统规则的主动服从,维持礼俗的力量是自己的内心。


身份社会

用生育所发生的血缘关系规定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名实的分离

随着社会变迁速率的增加,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与变动的内容之间距离增大,名实之间的分离出现。

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虚伪成为必然。

家族

家这种生育社群被赋予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家的大小依事业大小而定,这种不断扩大的绵续性事业社群就成了家族。


五、分章节内容梳理

第1章  乡土本色

乡土社会

离不开土地

不流动,孤立,隔膜

熟人社会

礼俗社会

从熟悉得到信任,法律无从发生

第2章 文字下乡

面对面社群

文字交流不如面对面交流

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

第3章  再论文字下乡

有语言无文字

语言先于人存在

经验、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

第4章  差序格局


关注点

人与人关系

公私界限

个人与团体


差序格局

关系、交情

分别、差序、差等、“伦”

无(富于伸缩性,可天下一家);公私相对

自我主义;

自我中心


团体格局

权利

平等

有(清楚);绝对

个人主义(宪法保护个人权利)


第5章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人与人的联系

道德的基本观念

道德体系


差序格局

自食其力的生活,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的和次要的

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孝和悌;忠信

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团体道德缺乏


团体格局

“团体”是生活的前提,每个人在团体中互相发生关联

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不是有形的东西;神和上帝的观念

每个人人人格上平等;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权利的观念;履行义务的观念


第6章  家族


性质

主轴

纽带

功能

夫妻感情


中国乡土家庭

绵续性

父子、婆媳

事业需要(事业社群);讲究纪律

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


西洋家庭

临时性

夫妇

两性感情(亲子社群);注重感情

生育

淡漠


第7章  男女有别


基本特点

社会联系

男女关系

组合方式

对生活的态度

阿波罗式的文化(乡土社会)

完善的秩序

长成的,熟习的,自动的

生理差别;

心理隔离

同性组合;家族代替家庭

以克己来迁就外界

浮士德式的文化(现代社会)

无尽的创造

不断的变

社会关系的破坏,创造新的社会关系

生理差别;求同努力

异性组合;以生育为功能的家庭

克服阻碍;追求生活的意义

第8章  礼治秩序


存在的社会形态

维持力量

性质

前提

礼治

乡土社会

稳定

传统

个人习惯

从教化中养成

主动服从成规

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为前提

人治





法治

现代社会

变迁快

国家的权力

法律

从外限制人

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人

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

第9章  无讼

以“礼”为准则(乡土社会)

规则先于人而存在。

行为者从小熟习。

长期的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乡里所谓调解是一种教育过程。

以法律为准绳(现代都市社会)

国家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

法官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并不教化人。

法律不是固定的规则,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

第10章  无为政治

无为政治

养民

把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了同意权力去活动

第11章  长老统治


着眼点

权力表现

性质

存在形态

诱人方式

横暴权力

社会冲突

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的主从形态(上下之别;支配和被支配)

压迫

阶级斗争

经济利益

同意权力

社会合作

权利和义务

社会契约

同意

社会分工

荣誉和高薪

教化性权力;

爸爸式

(长老统治)

社会继替

先于人存在

陶冶;

同意(对成人)和强制(对新人)

规范;传统;

礼;文化性(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

长幼之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

时势权力

(第13章)

社会变迁

知识

反对;注释

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形式与内容的分离;虚伪

领袖和英雄

第12章  血缘和地缘


社会结构

社会地位

团结性体现

人与人的交易


血缘社会

稳定的,缺乏变动

固定

人情

以人情来维持;相互馈赠

身份社会的基础

地缘社会

变动得大

个人选择

权利义务

商业;贸易;当场算清

契约社会的基础

第13章  名实的分离

形式与内容

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对家长意志表面的无违,事实上却被歪曲。

虚伪的无可避免。

第14章  从欲望到需要


行事方式

功能

性质


乡土社会

欲望

传统社会;经验的累积

和于人类生存条件;

文化事实


现代社会

需要;

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行为

理性时代


六、乡土文化重点知识

设计目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乡土中国》,尤其对其中的重点表述要透彻分析,能运用书中观点解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学以致用。

1(1)面对面社群。在这种亲密的熟人社群中,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表情、动作等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

(2)在这种世代定居的环境中,“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3)这种缺乏变动的社会依靠血缘维系,社会结构几乎是不变的。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它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地域的靠近是血缘亲疏的一种反映,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2(1)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人们以相互馈赠的方式,靠人情来维持交易,以保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2)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含义。

(3)在乡土这种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4)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5)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6)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是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

3(1)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和亲属关系所决定的和别人所联系成的有差等的社会关系网络。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圈子的大小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定。

(2)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己及人,推己及家国天下,所以君子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

(3)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最基本的是亲属,道德要素是孝和悌。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的伸缩。(2015小陈举报老陈事件中情与法的两难)

(4)中国的家是一个绵延的事业社群,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附着在家庭之上,最终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5)事业社群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需要讲求纪律和规则,因而私情被排斥在外。在乡村,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日常可见。

(6)感情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在心理上形成隔离。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以维护既有的社会关系。(兄弟结义,同生共死是乡土社会里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重要的表示)

(8)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人从长期教化中养成了主动服膺传统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的少变化满足了这个前提。(祥林嫂的悲剧有深刻的个人成分)

七、小结

   现代化席卷全球,中国也正日益融入世界大家庭。传统的乡土中国虽然已基本解体,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依然或多或少存留着乡土性的影子。

费孝通带着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热爱,用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精神,针对中国传统乡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目的是从理论上概括分析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这种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值得广大青年学习。

    建议拓展阅读《乡土重建》。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