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司天寒淫:寒气反至,血变于中,病本于心,平以辛热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六气司天,是以有风、热、湿、火、燥、寒六淫之胜。

今天我们精读详释最后一淫:寒淫。

司天寒淫就是太阳寒水司天之际,寒气淫胜。

那么其相应的气候物候和病候又如何呢?又当何以平之呢?

先附录原文如下: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tái],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一、太阳司天,寒淫所胜

太阳司天,必定是太阴在泉、辰戌之纪,如下图: 

1、气候物候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前半岁,寒气偏胜,气候偏冷。

寒气反至,水且冰

司天之气太阳寒水主司辰戌之纪前半岁的气候。去岁卯酉之纪主气终之气太阳寒水刚过去,今年辰戌之纪太阳寒水又新来司天,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前寒去,新寒接踵而至,是为“寒气反至”。

冬去春来,本应春暖花开,却因寒气反至导致水面薄冰尚且未完全融化,是为“水且冰”。

运火炎烈,雨暴乃雹

运火炎烈,是火运太过之年,戊癸化火,戊为阳干,主火运太过。

太阳司天是辰戌之纪,辰戌之纪火运太过之年是戊辰和戊戌两年。

岁运太过之火加临太阳寒水,太阳寒水司天又加临主气三之气少阳相火,两火夹一水,寒水之气又淫胜,冰火两重天,相激相荡,是以“雨暴乃雹”,仲夏之季气候应热而反为淫胜之寒气加临,又逢火运太过之年,故暴雨冰雹并至。

2、病候

气候物候影响病候,寒淫于上,民病于下。

①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心主身之血脉,寒凉则血凝,肺卫结聚从之而不通则成痈,应属心肺之证。寒气反至,水且冰,这是太阳寒水司天淫胜之时的气候和物候。春寒料峭,冻杀年少。《素问·离合真邪论》岐伯讲:“夫邪之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民感于寒邪则血液冷凝,故流通不畅。《素问·八正神明论》岐伯讲:“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血气流通不畅则成壅塞,《灵枢·痈疽》岐伯讲:“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壅塞而为病则成“痈”。

痈和壅相通,痈而不治则成“疡”,疡则皮肤不但痈肿而且溃烂流脓,疡而不治则成“疮”,疮则肌肉溃烂流脓并伴有高烧肿痛。痈、疡、疮三不治则发展成“疽”,由肌肉入腑再入脏,最后,死不治。《素问·八正神明论》岐伯讲:“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痈疡”二字,应该注意防微杜渐啊。

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

寒气邪胜则乘侮心,此皆为心证。

太阳寒水属肾,肾之寒气上逆凌心,寒客于心,则为“厥心痛”,厥亦即逆

厥心痛与真心痛乃相对而言,《灵枢·厥病》对此有所区分。秦越人《难经·六十难》讲:“其五脏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清者,即名真心痛。”唐代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注》注曰:诸经络皆属于心,若一经有病,其脉逆行,逆则乘心,乘心则心痛,故曰厥心痛”肾寒之气上逆乘心而痛,是为“厥心痛”。

呕血血泄鼽衄,皆属出血之证,亦同心证相关。

《灵枢·本神》讲:“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调经论》亦讲:“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心藏神,寒气逆于心则心气虚,故“善悲”。

《灵枢·五邪》讲:“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寒邪客于心,厥心痛,喜悲亦即善悲,时眩仆亦即突然晕厥。

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面赤目黄

运火炎烈、雨暴乃雹的气候物候情形下,民乃病如斯,且多属心包之证。

《灵枢·邪客》岐伯讲:“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心不受邪,心包代之。《灵枢·经脉》岐伯讲:“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胸腹满,胸胁胃脘不安,善噫嗌干,渴而欲饮

肾寒上逆,心火难降,心肾不交则中气难转,是以中焦之肝和胃发病如斯。

色炲

炲(tái)乃烟气黑尘或为深渊之水色。

面色焦黑,是为肾证。《素问·风论》岐伯讲:“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色炲亦即面色深黑,不同于肤色之浅黑。

病本于心

太阳寒水淫胜,刑克心火,是以“病本于心”。

神门绝,死不治。

神门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属于手少阴心脉之俞穴,心藏神,此穴乃心神出入之门户,是以名为“神门”。

神门穴动脉应手,脉诊不应于手,乃心气败绝之象,故死不治。

二、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动气亦即脉动之气,知其脏,气至则脉动,脉诊脉动之气有无可知脏气之盛衰。

此句意在总结前文诸气司天淫胜而致民病之临脏脉诊规律。例如,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此句也是对前文六化分治“以所临脏位,命其病也”、岁主脏害“以所不胜命之”的注解。例如,太阳寒水淫胜而临肾脏,故命其病为寒证,此为辨证;寒水淫则君火不胜(水克火),心属君火,故命之以病本在心,此为辨病。余皆类推。

辨证辨病以平之治之,那么,司天寒淫,当何以平之呢?

三、寒淫所胜,平、佐、泻

太阳寒水司天寒淫于上,民病于下,岐伯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前面讲过,太阳寒水在泉寒淫于外,民病于内,岐伯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寒淫于上或寒淫于外,其平,其治,医理相通,可对照参看。

1.平以辛热

“平”以言折泻寒淫邪胜之气。

寒邪淫胜肾阳气虚。辛能散、能润,辛味金化入肺经,肺金生肾水。味辛性温热药物能发散寒邪,温润肾阳。辛能散寒,热以治寒,故“平之辛热”。

2.佐以苦甘

“佐”以所利,因势利导,佐补、佐助或佐助。

苦味火化入心经,苦能燥、能坚,味苦性温热之药能佐助心火温补肾水,热燥寒邪以坚固肾阳,故“佐以苦”。

甘味土化入脾经,甘能补、能和、能缓,味甘性温热之药能佐补中气,佐助脾土克胜肾水之寒邪,以和缓肾水寒邪之苦急。

苦能驱寒坚阳,甘能缓和寒邪,故“佐以苦甘”。

3.以咸泻之

咸味水化入肾经,咸能下泻,后文岐伯还要讲: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味咸性温热之药可润化水凝之气,以折泻寒邪之气,并令其从膀胱水道排泄而出,先泻气,后泄物。故“以咸泻之”。

六气六节分治,有司天,有在泉司天、在泉各有淫胜,亦各所有不及六气司天在泉淫胜已明,下面就要讲在司天在泉之不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