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江门-杜阮镇

 我願追随風趙 2022-01-25
江門
KONGMOON CITY

题外话:杜阮镇,是棠下镇的邻居,但相比于棠下邻居的好运,杜阮邻居就平凡得多了,虽然也是城中村工业区,但是他没有被选为市中心的幸运,他只能靠种苦瓜致富了,并发明了一个品牌“杜阮凉瓜”哈哈哈,不过相比于全国特色小镇,杜阮的确是逊色不少,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也没有很多古村落,名人当然有,侨乡人杰地灵,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怎么说,杜阮镇就相当于中国无数个城中村乡镇一样,普普通通,平平无奇。

杜阮为什么叫杜阮
据说在南宋绍熙年间
(1190-1194)
一位杜先生和一位阮先生
一起来到了冈州
见到一个地方山清水秀
风水不错
就在这住了下来
从此以后
这个地方就叫杜阮
也叫唐阮
(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唐阮)

从杜阮公路上远眺叱石山。其实我一次都没有爬上过去,据说这座山与圭峰山是相连的,有些人就是从圭峰山爬到叱石山,再从叱石山爬回圭峰山。。。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
现在杜阮
有几个人姓杜啊
姓阮的人也不多啊
那这两位先生的后人呢?
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杜姓和阮姓
本来就不是一个大姓
即使他们来到杜阮
可能也就是独门独户
子孙也不会旺盛到哪里去

中央台百家讲坛的一个节目,刚好杜姓和阮姓是一起讲的,所以就出现了杜阮,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杜阮镇上过央视,哈哈哈哈哈。

那杜阮的大姓呢
好话啦
就是我们
杜阮黄氏望族
据说
在南宋咸淳九年
(公元1273年
这时离南宋灭亡不远了
也难怪
起一个这样的年号
又咸又蠢
不灭亡才怪)

崖山日暮。南宋的覆灭之地。


一位黄先生来到杜阮

并在这里住了下去

这一住就是一生一世

并在这里繁衍生息

生了很多儿子

儿子又生孙子

一直生到了现在

使黄氏成为杜阮

首屈一指的大姓

台山的黄公祠,建筑很奇怪,我觉得不伦不类的,杜阮的黄公祠我没有去过,在一间小学里应该有一间,但是不让进去。。。黄氏在台山是大姓,据说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他们都奉居正公为始祖。


那这位黄先生是谁
他有着什么样的背景
到了现在也是众说纷纭
就让我来说一说吧
首先
我们要追溯到一个人
黄居正(政)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百度百科。前些年,我看过一部关于张大人的的电视剧,感觉还不错,虽然有美化成分。


张居正就听说过
这黄居正是谁啊
就是一直没有结论
有人讲
他姓黄名由字居正
是福建莆田人氏
祖籍为江夏黄氏
在宋孝宗1175年时
詹骑榜进士第一
就是俗称的中了状元
(这是很厉害的事情啊)

据专家论证和北宋出版的《百家姓》记载,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是中国大姓"黄"姓的始祖。江夏,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数千年来,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的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黄姓子孙人数在大陆排在第七位,有两千七百多万人,在台湾排在第四位,海外黄姓华人在华人中所占比例亦很大。黄姓是名符其实的大姓。-百度百科

这位黄先生于是
就变成了黄大人
官至刑部尚书
(相当于司法部长)
位极人臣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可能是胡妃事件)

也迁居到了南雄珠玑巷

黄大人呢生了很多个儿子

其中一个叫做黄源深

这是来自互联网上的一种说法。


这位小黄大人呢

是宋孝宗1181年的进士

(虎父无犬子嘛,

不过这两父子中举的

时间真没差几年,有点假)

做过江南的徐州知府

浙江都漕运使

(都是地方大员)

也做过京官

后来从南雄宦游冈州

可能是贬官

后来就居住到了

冈州象山源清坊土地巷

(新会杜阮乡)

然后就一直住在这里了

杜阮镇贯溪乡,我曾经无数次经过这里,但没有进去看过。图片来自杜阮小伙伴婷姐@sotingm


这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呢

就不是这样说的了

首先

黄居正公

跟这位黄由状元先生

没有半点关系

也就是说

黄居正公

从来没有中过状元

不过他也做过官

什么官

天章阁待制学士

吏部侍郎

也不是小官了

不过也比不过黄状元

他后来迁徙到南雄珠玑巷

杜阮某个市场国庆日的盛况。目测这里是江门大道下边吧?@sotingm


也是生了个儿子黄源深

小黄大人

也是迁居到了

冈州象山源清坊土地巷

但有人讲

这个土地巷并不是杜阮

而是会城象山土地巷

后来这条巷改成了青云坊

再后来改成了诗书街七巷

这条巷我也不知道在哪

新会仁寿步行街。明显就翻新过,个人认为呢,翻得太新就是假,我觉得江门长堤风貌街的颜色还不错。


哈哈

有空找找去

小黄大人

并没有迁居到杜阮

迁居杜阮的是他儿子

叫做黄国泰

不过在讲这个国泰公之前

先吹一吹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

也就是小黄大人的老婆

国庆期间的杜阮街头,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应该是贯溪吧。图片来自@sotingm

奉天诰命,可以讲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最高荣誉。


姓米

大米的米

俗称为米氏太婆

是小黄大人的

原配夫人

但她有个

更加显贵的名字

一品邦显夫人

也被后人称为

米氏太君

佘太君就听过

米太君还是第一次听

据说她丈夫小黄大人

也没有做到一品官啊

为什么她

能做一品夫人

米氏太君的墓地一直是后世子孙保护的重点对象。


这就要讲回

我们文章

开头那个时间

南宋绍熙年间

在位的皇帝是宋光宗

但他只做了5年皇帝

就被老婆气疯了

然后

被儿子和大臣逼下台了

。。。。。。

这个儿子

就是宋宁宗

他有一个皇后

叫做杨皇后

过了二十多年

杨皇后终于熬死了皇帝

宋理宗即位

(小时候我一直

以为他叫送你终。。。)

杨皇后变成了杨太后

这位太君的陵墓的确显贵,不过老实讲,都过了800年了,里面还有尸骨吗,最多就是一堆黄土罢了。。。


一日

杨太后身体不大舒服

可是整个太医院

都治不好

也可能是不敢治

什么病呀

不敢治

乳疾

一群男太医好意思嘛

于是杨太后就很不开心

太后不开心

皇上也担心啊

虽然不是自己母亲

但怎么说自己的皇位

也是靠着这位太后

才能得来的

不然

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呀

话说南宋的皇帝跟新会这个地方真是有缘,死在新会的有,后人在新会生活的也有,难道这真是前缘已定?


(宋理宗与宋宁宗并非父子

与杨太后更加非亲非故

他是宋太祖后人

与宁宗关系非常疏远了)

于是皇上就号召天下

寻找名医为太后治疗

(最好是女的)

刚好

这个消息传到了

米氏太婆的耳中

刚好

太婆又有两下子

于是

杨太后就下诏

让太婆进宫了

太婆一进宫

果然妙手回春

太后非常高兴

就让皇帝封了

太婆一品邦建夫人

以表彰她的功绩

区县建制已经几度变迁,从冈州变新会,从新会变江门,从乡变镇,而太婆墓依然屹立不倒800年。所有的政权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据说

太婆后来与儿子国泰

迁居杜阮乡

一直到终老

坟墓也是太婆

自己选择的

她的坟墓

现在还在杜阮

声名显赫

奉天诰命

而她儿子国泰

也是嘉定元年的进士(1208)

后来回到冈州

迁居杜阮

终老此地

一言以蔽之

无论哪种说法是真的

真相就是

这一家三代

都是当官的

而且还娶了

一个杰出女性

那个时代的诰命夫人

应该是普通女性

最高荣耀了

。。。。。。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宗族。


而那位身世不定的

居正黄大人

乃是黄氏入粤太祖

而小黄大人的几个儿子

除了迁居杜阮的国泰

还有国宗定居到

鹤山沙坪一带

国秉定居到

东莞茶园一带

国安定居到

香山荔枝山一带

国器定居到顺德等处

也有说都迁居到台山的

台山现在

黄氏族人非常多

据说海内外乡亲

已经达到50万人

总之是子孙散布四方

走向全世界

。。。。。。

我们还是说回杜阮黄氏

说什么

名人啊

不过并不多

有史册可循的就一个

当然了

可能宋朝的祖先

已经把官运都用完了

后世子孙就少了

少也好过没啊

而且这还不是

普通名人官员

而且是新会抗清领袖

民族英雄

黄公辅将军

杜阮叱石山上的黄公辅祠。


黄将军生于

明万历四年

(1576年)

不是和白沙先生

一个时代的

他也没有白沙先生

那么聪明

他是40岁才中的进士

曾任福州蒲城县

莆田县尹(知县)

因薄税轻刑而

受到百姓的欢迎

其实在高架桥上行经的车辆,很难会想到桥上一片孤寂,只有汽车飞驰,侨下竟然会这么热闹,人来人往,哈哈。图片来自@sotingm

是一个好官吧

所以受到朝廷重用

天启二年(1622年)

(这个皇帝不怎么正常)

被封为南京山西道

监察御史

但时值九千岁

魏公公当朝

黄大人就很不爽

你个娘娘腔

凭什么把持朝政

我还没机会把持呢

于是上书弹劾他

罗列了24大罪状

可把魏公公气得

马山给我滚

于是黄大人就革职了

革就革呗

骂一骂你个娘娘腔

气到你抽筋也好

于是黄大人就回了杜阮

等了九年

黄大人终于被平反

被崇祯皇帝再起用

做到湖广参政

分守湖南宝庆

镇守长沙

期间多次带兵征缴

湘西“瑶乱”有功

(都说明亡于流寇

这时的明朝

已经是四面楚歌了)

收到朝廷封赏

这虽然不是黄大人的铜像,但神韵总是相像的。


崇祯十六年

67岁的黄大人

告老还乡

如果讲崇祯的年号

可以持续多五年

或者十年

很可能黄大人就会

在家乡安然逝去

像祖先米氏太婆一样

被世代子孙拜谒

杜阮贯溪市场附近,很多人围在一起估计在打麻将。图片来自@sotingm


可惜没有如果

时代注定

黄大人的不平凡

仅仅过了一年

崇祯十七年

农民军攻破北京城

崇祯帝自缢

随即清兵入关

黄大人听到这个消息

悲痛万分

这皇帝虽然能力有限

可是在位十七年

勤勤恳恳

待我老黄也不错啊

怎么说灭就灭了

这皇帝有种啊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比宋朝那群

什么玩意儿皇帝

有种多了

怎么老天爷

你就这么不公平呢

想我堂堂大明

精兵良将

武器装备

哪一样不比

那化外蛮夷好呢

奈何天灾人祸

流民四起

难道当真天命如此?

黄大人仰天长叹

久久未能平复

后来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击楫中流谁祖逖?

祖逖是谁

闻鸡起舞的那位主角

也是东晋年间的将军

一位很有才干

与志向的将军

黄大人的想法

就是成为祖逖第二

祖逖闻鸡起舞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与他们甘苦与共,又富有谋略,于是被推为他们行旅的首领——行主。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但因司马睿一心巩固初建的江东政权,无心北伐,于是只给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更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

但祖逖仍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渡过长江后,祖逖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同时又招募到二千多士兵。

太兴二年(319年)陈川以浚仪投降石勒,祖逖于是率军讨伐,石勒则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因连番失利而退回淮南。太兴三年(320年)祖逖派韩潜守东台,相持四十日后,祖逖设计令胡兵以为晋军兵粮充足,反见自己饑饿而失去士气。

后祖逖更派兵夺去石勒给桃豹的军粮,逼令桃豹退守东燕城,祖逖因而尽得二台,并派韩潜进占封丘压逼桃豹,自己则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320年(太兴三年)七月,祖逖被加封为镇西将军。大兴四年(321年),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

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但无远大的志向和识见,无助于北伐,而且自己既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却突然由如此从容不逼的文臣统领,甚为不快。同时,祖逖忧虑权臣王敦和宠臣刘隗等对立,内乱将会爆发,北伐难成,于是因激愤患病。

祖逖虽然患病,但仍然用心修缮虎牢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同时亦派人修筑营垒作为南部部队的据点以防后赵进侵。但营垒尚未建成,祖逖就于雍丘病死,享年五十六岁,东晋追赠车骑将军。-西陆网论坛2013.12.11

习习薰风逗舫窗,飞凫白浪沸长江。莉花香扑霓裳调,山色晴侵艾虎缸。

击楫中流谁祖逖,吠刁半夜寝毛尨。无端漫逐少年队,莫是痴心未肯降。

《甲申江门看竞渡》明-黄公辅

黄先生有这个想法

当然大把人

也会想得到

尤其是老朱家的子孙

不过朱家子孙太多了

皇帝只能一个人做呀

于是明朝南方的

南明政权

几年之间几度易手

自从正牌皇帝隆武帝

在福建被满清

杀害之后

1646

在广东又冒出了

两个皇帝

一个绍武帝在广州登基

另一个永历帝在肇庆登基

正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

何谓珠三角地区

丘陵平原一片

连高山都没

他们两个谁

也看不惯谁

那就打一架呗

正当他们打得

难解难分之时

满清军队趁虚而入

一举攻破了广州城

这是杜阮龙溪市场外的一片绿地,种满了禾苗。


绍武帝见老巢被端

没办法时不我与啊

只好自刎珠江

永历帝可不刎

你的老巢被端了

我又没被端

最多我逃回肇庆

找机会东山再起

于是便连夜跑回了肇庆

肇庆宋城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新会县

百姓们群情涌动

黄大人很快也听说了

他大声疾呼

即使是天命如此

我也要逆天改命

岂能让胡人

再践踏我崖山忠义

乡里们!干啊!

在滘头某座赵公祠里的“崖山忠义”字画。

于是

黄大人就和乡里王兴

组成了新会义军

并和反清义士

陈子壮

(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

张家玉(广东东莞人)

陈邦彦(广东顺德人)

等一起到广州勤王

(这三个人被称为“岭南三忠”

其实应该算上黄大人的)

很可惜他们都被

满清军队打败了

单靠一省之力

又怎么可能

与举国之兵对抗

黄大人回到杜阮

暂避风头

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军中夜感》-明 张家玉

讀史四首-明 张家玉

晉室傾頹事莫當,雞聲啼起鐵肝腸。諸君莫灑新亭淚,好向中原識范陽。摩詰才名噪一時,孤忠噴薄又成詩。可憐一片珠江水,翻作當年凝碧池。望斷厓門不忍聞,今今昨昨總紛紛。碙州縱有黃龍瑞,丞相傳來不姓文。絳闋天魔舞不休,義旗昨日起濠州。東官會有誇封禪,掃卻氈裘拜冕旒。 

      金枝归何处,玉叶在谁家?

   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明 陈子壮绝命诗

扬尘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 明 陈邦彦

题外话:这三位将军都是能文能武,尤其是张家玉将军,常年带兵作战,牺牲时年仅33岁,这与宋岳王爷无比相似,可惜他们都生逢乱世,如果在太平盛世可能会有一番大作为,或者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儒生,只有乱世才能让他们名垂史册,但是他们如果没有魄力和胆量,也不可能成为英雄,所以讲,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


谁知这时

满清朝廷的

新会知县

林凤翱

我也不知道读凤什么

反正这人是

配不起这个名字的

我们把他叫做

林汉奸就可以了

为了向新主子邀功

林汉奸竟然

带兵包抄了叱石山

想捉住黄大人

这是同一个牌坊的两面。

汉奸最喜欢做的

就是欺负自己人

不过林汉奸可能是外地人

你捉人也挑个好地呀

叱石山是什么地方

能让你撤野吗?

有仙人观音看着呢

仙人怎么可能

支持你卖国求荣啊

于是

林汉奸不仅人没抓到

反正被黄大人的义军抓了

然后呢

还有什么然后

见汉奸

一个字

。。。。。。

  这座山原名“羊石坑”。此处之所以称为"叱石",相传古时有一个人名叫黄初平,年幼上山放羊,遇英石公。英石公认为其有仙骨,遂收其为徒。怎料羊群散失,其兄找到追问,英石公闻之,便说羊群藏于乱石之中,授予黄初平一鞭,嘱向群石比之,羊便走出。初平依嘱,大比一句"羊群在此!"果然群石皆变为羊。由此,便有黄初平叱石成羊之说。

   后来,黄初平在金华得道升仙,世人称为黄大仙,并将叱石寺"大雄宝殿"左厅定名为"小金华",并建造"黄大仙祠"。明朝亡后,遗臣大司马黄公辅拥着太子南奔到此,见到此地乱石无数,状如山羊,赞叹不已,遂据"神仙传"中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将此山改名为"叱石",一直流传至今。-整点政事 2018.08.31

杜阮叱石山上叱石成羊的传说石头。这是一位大人物出资建造的。我还没去过这里。。。


后来

黄大人又出山了

鉴于上次各自为政的败局

这次他选择了

跟永历帝干

他不仅自己干

连儿子孙子都叫上了

一起干

干了几年

官是越做越大

可是地盘却越打越小

后来还被赶到了广西

黄大人又躲进

大山里避风头



避了一阵子

他又出来了

这次他到了台山汶村

谋划着

与台湾延平王郑成功

里应外合共同抗清

很可惜这个计划

被另一个大汉奸知道了

这就是鹿鼎记里

很著名的三藩之一的

平南王尚可喜尚大汉奸

他爹生了他也不知

是可喜还是可悲

尚汉奸带齐兵马来到汶村

厦门鼓浪屿上郑王爷石像,看见对面那两座高楼吗,是不是刚好对着郑王爷,我听了相关传闻,我们下次再吹,很有意思的,哈哈。

劝告黄大人投降

黄大人的回复

只有八个字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于是

黄大人与王兴将军

在汶村自焚殉国

享年83岁

尸骨无存

而黄大人的儿子

黄笃豫战死浔州

孙子黄确在广州殉国

爷孙三代满门忠烈

无一投降

澜石风景区位于杜阮名山叱石之侧,从杜阮圩西行仅3公里。此处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澜湖水深清澈,湖光山色,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澜石本名“烂石”,并无澜湖。此处原是一大片低洼冷水田,烂石四散,不堪种植。1958年,杜阮镇人民大兴水利工程,千军万马上“烂石”,手锄肩挑,在那环山之口,垒起一道4.5万立方米的土坝,汇集这里的高山流水,造成了今日的茫茫澜湖。土名“烂石”从此也更名为澜石了。

  近年来,杜阮镇政府水利会利用此处得天独厚的环境,兴建了澜古欢乐园。在湖边辟有一游泳场,可供习泳;备有小游艇,丽日蓝天,泛舟湖上,碧波荡漾;有烧烤场,围炉烤食,情趣盎然;可悠悠垂钓,闲情逸致;有澜石宾馆,背山面湖,内设旅业、餐厅、歌舞厅、“露天夜花园”。-蓬江区旅游

后人在叱石山

为他立了一座衣冠冢

可是在传统观念来讲

黄大人这种是

挫骨扬灰啊

去到阴间

也会灰飞烟灭

永不超生

但我相信黄大人

不会后悔

扬州的史先生

也不会后悔

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也不会后悔

一位民族英雄

中国人

从来都是不屈的民族

叱石山观音庙

放生池里的乌龟。那些白色一点点的不是水花,是硬币。

别说什么愚忠

我个人始终认为

那时的尚汉奸

其实同抗日时期的

汪汉奸性质是一样的

别说那些官方的说辞

当年扬州十日的时候

没人跟你讲民族团结

。。。。。。

杜阮中和将军山的抗日战斗

将军山海拔超过300米,位于新会大泽与杜阮中和的交界处,是圭峰山脉的延伸部分,东起大泽的同和村,西至杜阮中和桂山,背靠叱石峰顶的绿湖坪。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解放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70年前,曾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抗日战斗。
  第一次战斗是发生在1939年5月下旬,日军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大泽潮透一带。24日拂晓,日寇飞机就在将军山上盲目轰炸扫射一轮。之后,隐约听到杜阮井根方向传来枪声,敌人气势汹汹,以为凭着武器装备的优势,可以一举占领将军山要塞,岂料遭到埋伏在将军山阵地上的我地方军台山保安七团三连战士迎头痛击。每当敌人炮弹落地炸出深坑,机枪手就跃出战壕,跳进弹坑,不时变换位置,瞄准敌人扫射。战斗了一个上午,敌人仍无法占领山头,下午又发起第三次冲锋,结果也败下阵来。黄昏,日寇改用飞机大炮更疯狂地轰炸扫射将军山,我军为了保存实力,奉命暂时撤回台山休整。当晚敌人不知我军虚实,也不敢贸然袭击将军山。
  将军山的第二次抗日战斗发生于1941年农历8月,我国民革命军64军156师奉命到新会大泽接防,抗击日寇西进。468团进驻大泽潮透,营部设在大泽吕村。当时刘赞湘任团长,他指派部分连队镇守潭江北岸各个渡口,预防日寇炮艇登陆突袭,把主力工兵九连部署在制高点将军山上。部队一进阵地,便挖战壕、垒掩体、筑工事、设路障。中和村的老百姓主动为国军送茶水、削竹签、烧铁网,支援前线。日寇集中兵力,直迫将军山下。我军将士严阵以待,沉着应战,日寇一天内连续向山上发动五次冲锋,均被我军击退,伤亡惨重。翌日再大举进攻,仍未得逞。从初九日起,连续四天进行阵地争夺战,致使日军尸横遍野。八月十三日,日寇增加兵力,从三灶调来五架轰炸机,会城抽出四门迫击炮,向将军山狂轰滥炸,尽毁山上的预防工事,使翠绿的将军山变成秃岭焦土。国军工兵九连百多名战士几乎全部阵亡,只剩下三名勇士,抱住枪支滚下西面山麓,得以绝处逢生。由于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最后阵地被日军占领。
  日军占领将军山和大泽圩后,便疯狂地对大泽同和、鲫鱼山及杜阮中和几条村实行“三光”(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共烧毁房屋100多间,杀死平民150多人,惨不忍睹;杜阮中和村一个临产的少妇,逃避不及,被日寇抛入火海,活活烧死。当年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我们决不能忘记日寇侵华的罪恶历史。(镇志办)-杜阮乡情 2014.01.20

讲完黄大人的故事

我们把目光转到

杜阮另一条村

中和村

中和考场那条村?

没错

就是中和考场那条村

现在江门考科目二科目三

的考场所在地

但今天的重点

不是中和考场

而是这条村

(虽然这个考场是影响

现在这条村

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条村有什么好讲的

路破破烂烂的

不知道坑了多少

学车人士的钱包

科目三中和考场起点的烂路。。。经常令车辆后溜,然后不及格。。。


路是官方的事情

跟中和村没关系啊

那么谁跟中和村有关系

说出来就厉害了

中国舞蹈之母

戴爱莲先生

祖籍就是这条村的

所以杜阮镇

也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

(可能是自封的)

中国舞蹈之乡

这是杜阮戴爱莲广场,我来的时候还不知道戴爱莲是谁,就觉得他可能是一个华侨捐建的广场吧。原来并不是。


戴爱莲先生

她并不是男的

她本来也不姓戴

她是姓吴的

她也不在杜阮出生

她曾祖父就已经到了

西印度群岛经商

同乡们就称他为“阿大"

由于在客家话里

大与戴同音

(杜阮话与客家话相似

中和村讲的完全是客家话)

这样大家叫着叫着

就把这位吴阿大叫成阿戴了

于是

他的孙子的女儿

吴爱兰

后来改名叫爱莲

也被人叫戴爱莲

这条中和村怎么看也就是一条普通的村子,没有任何特色。


这位戴先生

还是称为戴女士吧

她的人生也是相当传奇

1916年

戴(吴)女士出生在西印度群岛

应该就是

吃海鲜住大屋长大的

但她几岁开始跳舞

到了她十一岁时

母亲从英国带回一本杂志

(她家应该是挺有钱的)

叫做《舞蹈时代》

(应该是英文的)

里面介绍的是

英国两位舞蹈家

碰巧这本杂志

让小戴看见了

碰巧小戴又学过英语

(华侨家庭教育好)

她又看得懂

不仅看懂了

她还很有兴趣

于是她就写信

给这两位芭蕾舞蹈家

向他们索要签名照

碰巧这封信他们收到了

他们不仅答应了她的请求

还答应让她来英国

跟他们学跳舞

杜阮街头的牛群。。。我总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一边是公路车辆,一边是公园放牛。。。小牛好可爱

共享单车与黄牛,这张图对比性更明显。。。两者好像丝毫不沾边,隔了几个年代,竟然能走到一块去了。。。


哎呀

这也太巧了

。。。。。。

于是小戴就跟着

母亲姐姐来到伦敦

开始学习芭蕾舞的生涯

之后

小戴又去了

很多芭蕾舞学校学习

杜阮一条村。村前的路在围蔽装修。


偶然的一天

她碰巧看见了

另一个著名舞蹈家

在表演现代舞

她看得呆住了

哎呀

现代舞和芭蕾舞都好看

如果能融为一体

就更好看了

这个图书馆真是建来看的,不是看书那个看,因为不开门不开放呀,连馆外标注的开放时间都没有开门,书就没得看了,只能看这个奇怪的建筑。


于是她回学校

把这个想法

告诉了外国老师

外国老师一听

NO NO NO

当然不行了

我们芭蕾舞

是传统美学

他们现代舞

是异教徒开创的

怎么能融合在一起呢

你是不是变成异教徒了

竟然帮他们说话

你很有可能是

他们的间谍

算了算了

你别学我们芭蕾舞了

那么喜欢现代舞

你跟他们学去

汽车与牛,那部黑色车的副驾驶座的人,可能是伸头出来看牛,哈哈。


小戴万分不解

不就是跳个舞嘛

怎么就成异教徒了

因为她不理解

即使同一个教

都可以打起来

你看看伊斯兰教的

什叶派和逊尼派

伊拉克伊朗

可以打N年

现在动乱的中东地区

多数都是这两派在争斗

 。。。。。。

其实这张图意味深长,黑牛与黄牛能和平共处,为什么黑人白人黄种人就要诸多纷争,甚至是同一种族不同教派的信众,为什么就要争个你死我活呢?


小戴只好离开了学校

碰巧这时她父亲破产了

她从理想跌落现实

但她并没有因此

就放弃理想

小戴一边打工

帮人打扫卫生

去电影厂跑龙套

做服装模特

一边继续求学

到各大沙龙表演

同时

她还开始了舞蹈创作

谁说芭蕾

不能和现代舞相融合

你们说不能

我就做给你们看

而且我还要

开创属于

我们中国人的舞蹈

于是

《波斯广场的卖花女》

《杨贵妃》

诞生了

杜阮上巷古社,我觉得很有韵味啊,虽然一点都不漂亮。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

作为杜阮抗清英雄

黄先生的同乡后人

戴小姐当然

也是同仇敌忾

她多次为伦敦

宋庆龄举办的

“保卫中国同盟”

义演筹集资金

还自编自演

《警醒》《前进》

以鼓励中国人民

勇敢抗敌

杜阮村落农田,建筑都很新,几乎看不见牛角屋等旧屋。


1939年

戴小姐认识了

她的初恋情人

雕塑家维利

她是给他做模特的

但奇怪的是

不是他盯着她看

雕刻多了

他还没喜欢上她

短短的两个星期

她就爱上了他

但人家有未婚妻了呀

没办法

戴小姐只好退出

但这成了她一生的牵挂

或者讲是阴影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

戴小姐见伦敦

也呆不住了

就第一次踏足故国

(我觉得在她身上

不存在回到祖国的表述

她从来也没有来过祖国啊)

宋庆龄亲切接待了她

杜阮中心市场,人来人往。但多数是外来人口和本地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


在香港

戴小姐认识了

英俊的青年画家

叶浅予先生

认识了一周

他们就闪电般恋爱了

不久

就在宋庆龄女士的

主持下结婚了

不过这段婚姻来得轻易

失去也就不难

十年后

他们离婚了

因为戴小姐

始终放不下她的初恋

1956年

戴女士再次结婚

但不久又离婚了

终其一生

她的心中

都只有维利一个

好一个痴情之人

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相思了无益

悔当初相见

。。。。。。

杜阮一间民居前的白色小花,不知道叫什么花。


1941年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

她取道澳门到桂林

参加义演募捐抗战

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

《游击队的故事》《东江》

《思乡曲》《空袭》《卖》

等等

为中国舞蹈的发展

做出巨大贡献

杜阮市场外的农田。


1942年

戴小姐到了重庆任教

在陶行知先生的应召下

她创立了

育才学校舞蹈组

期间

周恩来先生和夫人

多次关照

鼓励她办好舞蹈

从此

戴女士被人尊称为戴先生

。。。。。。

1945年她在重庆新华日报社看了延安文艺工作者演出的新秧歌剧之后,创作歌舞《朱大嫂送鸡蛋》。当年夏天,戴爱莲和著名画家叶浅予一起到川北和西康等地采风,搜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谱记录8个藏族舞蹈(现分别存在美国纽约舞谱中心图书馆与伦敦舞蹈中心图书馆)。她还创作藏族舞蹈《春游》和《甘孜古舞》与彝族舞蹈《倮倮情歌》、苗族舞蹈《苗家月》、维吾尔族舞蹈《青春舞曲》及《马车夫之歌》等;

1946年与育才学校师生一起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这一次演出的影响很大,不仅使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登上现代舞台,而且掀起一个民间舞蹈的普及运动。同年秋,戴爱莲和叶浅予赴美国讲学,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民间舞蹈。

1947年回国后,戴爱莲主持了私立上海乐舞学校的工作。

1948年在国立师范学院与北平国立艺术学院任教。戴爱莲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人之一,为新舞蹈事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戴爱莲先后担任华北大学三部舞蹈队队长和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及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等职。在此期间她与其他同志合作创作了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及大秧歌《祖国建设》(1949)、舞剧《和平鸽》(1950)等大型节目。

戴爱莲根据陕北民间舞蹈形式“荷花灯”创作的《荷花舞》深受群众欢迎,并在1953年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中获奖。

1954年主持新中国的第一个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她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舞蹈人才,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国舞坛上的生力军。

1955年她创作的中国舞坛上第一个展现唐代敦煌艺术舞蹈珍品双人舞《飞天》获得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奖。

1980年以来,戴爱莲主持举办的拉班舞谱学习班,为中国培养拉班舞谱人才。为促进中外舞蹈艺术交流,戴爱莲先后访问英国、联邦德国、美国、丹麦、瑞典等国。

1981年5月,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把英国著名雕塑家W.索科普1939年雕塑的戴爱莲头像陈列在学院大厅,以表彰戴爱莲为促进中英友谊和艺术合作作出的贡献。同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舞蹈博物馆收藏这尊雕像的复制品,以表彰戴爱莲为发展国际舞蹈事业所作的努力。

1996年,香港演艺学院授予八十高龄的戴爱莲“高级院士”称号。

2001年11月,为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中华魂《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海峡两岸万人签名百家寄语征集活动”题词寄语。戴爱莲亲笔为于成松《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的题词“愿民族统一的梦想早日成真。

2002年,文化部授予她首届国家“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5年的12月26日,戴爱莲举起拳头站在党旗下进行了宣誓。叶明明说:“当天,协和医院特意准备了一间大的休息室和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以及中芭党委的主持下,戴先生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6年2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享年为90岁。2月17日上午10时戴爱莲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举行。-百度百科


身后
戴先生被誉为
“中国舞蹈之母”
杜阮镇自然也沾亲带故
变成了中国舞蹈之乡
连上一级的江门市
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首个
“中国舞蹈之城”

这是杜阮中和村的戴爱莲故居,我相信带先生应该没在里面住过,那就不应该叫故居了,应该叫祖居。


不过在杜阮街头

你不会看见任何

与舞蹈有关的线索

当然了
舞蹈是艺术
怎么可能在街头看见

那在哪能看见

给钱啊

不仅能看

还能学

去哪学

这是江门演艺中心的一间舞蹈中心。晚上也有人在跳舞。


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

总部就在杜阮

什么舞都有得学
都可以学得会
只要你有钱
不去杜阮也行
江门满大街都是
其他城市也有
现在时代不同了
写多少封信都没用
给钱最实际

。。。。。。

这个舞蹈学校已经开遍广东,不知道戴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是喜还是悲?


除了戴先生

杜阮还有一位

著名的女士

的确

杜阮出了

非常多的女名人

可能同米氏太婆

葬于此有关

哈哈

这间学校是新改名的,以前叫杜阮华侨中学,是一间旅游专业中专。我发现现在的学校很喜欢搞这些噱头,什么什么附属,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事实上都是良莠不齐,我还在礼乐附近见到一间北大附属幼儿园。。。既然是附属,是不是上了这家幼儿园以后就能上北大?。。。。。。


那么这位女士是谁

非常厉害

国务院参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抗抗女士

祖籍广东新会

张抗抗(1950-),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一级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作协名誉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隐形伴侣》《作女》《爱情画廊》《赤彤丹朱》等长篇小说及《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第二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360问答


据说就是杜阮长乔人

但她从小就

不在新会出生

可以讲同

新会没有什么交集

但讲杜阮人杰地灵

一点也不是吹牛

哈哈

杜阮中心初中,我很多高中同学来自这里,还有一间楼山初中在附近。


哪止人杰地灵

瓜也灵

瓜也会灵?

那当然

杜阮凉瓜

杜阮凉瓜是江门蓬江区杜阮镇的特产,也叫江门大顶凉瓜。是江门市蓬江区的特色农产品和江门五邑的特色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代,本县蔬菜品种已有萝卜、笋……苦瓜(凉瓜)等”。可见,凉瓜在杜阮的种植历史悠久,还被认为是“大顶凉瓜”的始祖。驰名省港澳,远销东南亚,是杜阮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于2013年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是继新会陈皮、台山鳗鱼、开平马冈鹅之后江门第四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同时,还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及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颁发的“广东岭南特色食品”等荣誉称号。-新浪广东2016.05.31

那是远近闻名的特产

还有国家地理标志呢

你看

这是大顶瓜

跟别的地方的长瓜不同

杜阮这几年新兴起的凉瓜路灯,以前用的是莲花路灯,我之前就奇怪,杜阮没见过莲花呀,为什么用莲花作路灯,现在才知道是爱莲的意思。

远望杜阮山头,那是叱石山。


我从小吃的苦瓜

就是这个样子啊

有什么特别的

那是因为你

从小就在江门

没去外面吃过苦瓜

我自己种的杜阮凉瓜。哈哈哈,也很大个啦


果然

我到了大学

发现市场卖的苦瓜

都是长型的

没有吃惯的圆瓜

这时我才发现

这些长型苦瓜都不苦

一点味道都没有

还不如那些圆圆的

“老鼠瓜”

杜阮凉瓜。


苦与不苦

只是主观感受

最主要是

人们生活幸福

再苦的凉瓜也是良方

我们杜阮不如棠下啊

他们好命

有人在后面规划一切

杜阮镇政府。从这里看像是一间烂房子,进去了可就是一幢大楼。。。简称别有洞天。。。。。。


我们除了工业区

就是城中村

还有那些

有钱人的别野

住的也住旧了

不住的都长满草了

(杜阮镇有江门最早的别野区

某泉,某园)

也不见提携我们镇

多少经济收入

杜阮农田。也没见多少苦瓜呀。。。


不种苦瓜

能靠什么特色

跟别人比

本来特色就不多了

那些都是什么东西

还想把我叱石山吞掉

我跟你拼了

江门“叱石山”更名“圭峰山”?镇政府:牌坊文字将拆除

南都讯 记者罗忠明 三百多年历史的“叱石山”更名“圭峰山”?有市民向南都反映,昨夜,一条配图叱石山门新建“圭峰山”牌坊的消息在本地朋友圈广泛传播,引起许多市民议论。今日(7月27日),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圭峰山将建设东、南、西、北四个牌坊,其中包含了北门叱石山牌坊,叱石山的名字不会因为建设该牌坊而停用,蓬江区杜阮镇政府回应将拆除牌坊上“圭峰山”三字。

叱石建设“圭峰山”牌坊?“好好一个叱石山竟然更名为圭峰山,不能接受,虽说叱石山历史以来都属圭峰山系,但叱石这个名字已经深深扎根在杜阮好几代人心里,不能因为商业发展而随便更名。”据市民提供的线索,南都记者见到,本地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消息是叱石山门新建“圭峰山”牌坊的图片,该消息引起许多市民议论。

今日上午,南都记者前往叱石风景区了解情况,在叱石风景区路上看到一在建牌坊,清晰刻有“圭峰山”三个大字,而牌坊前后不远仍有许多写有“叱石”的指示牌。

据现场工人介绍,该牌坊为数个月前开始建设。

在叱石风景区做生意的黄先生是杜阮村村民,他表示,“叱石”的名字已经沿用了三百多年,该名早已深入民心,不知为何会突然建“圭峰山”的牌坊,当地许多村民都对这样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江门民俗文化学者林福杰表示,圭峰、云峰、叱石等三座山组成圭峰山脉,叱石寺原由圭峰玉台寺僧人开创,受玉台寺管辖。但对于是否有必要立牌坊的问题,他表示,圭峰山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立标志,但按历史习惯,无需在东南西北立牌坊门,只有正门才需要进门牌坊。

为了解牌坊的建设原因,南都记者来到蓬江区杜阮镇政府。该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为了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大圭峰旅游景区知名度,根据市政府要求,分别在圭峰山建设东、南、西、北四个牌坊(即现有东门登山广场牌坊、南门会城石涧牌坊、西门大泽牌坊和北门叱石山牌坊)。牌坊由政府筹资建设,不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只为提升景区的知名度。该牌坊只作为圭峰山北门的入口标记,并不是要将叱石山改名为圭峰山,叱石山的名字不会因为建设该牌坊而停用,而会继续沿用并扩大知名度。为了体现叱石特色,在牌坊两侧分别设有“叱石岩”和“观音寺”匾额,并在牌坊柱位增设石羊,增添“叱石成羊”的意味。

杜阮镇政府表示,感谢市民对牌坊建设的关心,更期望大家对牌坊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杜阮镇政府将充分尊重民意,支持民意,首先将牌坊上“圭峰山”三个字拆除,同时欢迎广大市民对牌坊的名称多提宝贵意见。-南方都市报2017.07.27

杜阮你小子造反啊

我新会是你亲爹

现在征用一下你的山名

有什么不行的

当然不行了

我们不愿意

新会变成江门

但我们也不愿意

叱石变成圭峰啊

三百多年的历史

黄老英雄的名声

能让你毁掉吗

你。。。你。。。你

你以后别说你是新会的

这部车是去叱石山的,很少班次。图片来自@NG不可再生


哎呀

你们在争山名呀

争不争都一样

也就是那么一两个特色

你们杜阮拿什么

跟我们棠下比

景点不够我们多

特色也没我们多

哈哈

杜阮戴爱莲广场很多村民在运动健身。

不过怎么说

我们是新会来的亲兄弟

也是好邻居

可不能让人离间了

发达肯定带着兄弟

你棠下拉倒吧

哪门子兄弟啊

你们以后做市中心

我们不还是工业区嘛

还说离间

就是你自己抛下邻居

去捡高枝攀了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对比?!左岸是工业区,右岸是牛耕公园。。。


你这好兄弟

我们高攀不起

我还是找共和兄弟种苦瓜

跟大泽兄弟开几间厂好了

。。。。。。

此处纯属虚构

杜阮随处可见的工厂。


杜阮镇

给我的第一感觉

就是河水很臭

其实也是属于天沙河

河里基本上都是污水

天沙河杜阮段,可能因为工业污染的原因,看起来闻起来比东炮台那段更恶心。


杜阮应该

也没有什么古村落

或者讲

没有什么有特色的古村

而那些旧祠堂

我也几乎没见过

那次经过一间

远处看很漂亮

但他封在一所学校了

我们进不去

连外墙都看不见

杜阮龙溪市场街头人来人往。


最多的是什么

不是苦瓜

是工厂

外来人

还有喧闹的市场

真的很热闹

那个龙溪市场

还有中心市场

啤酒鸭烧鸡麻辣烫

什么都有

在龙溪市场行驶的两部18号车,现在已经改变线路,不再进入了。2014年的图片


还有还有

公交车

哈哈

18号车

平均五分钟一班

真真正正的城乡快线

杜阮亭园村行进的18号车,现在已经改变线路了。这是2014年的图片。

下图是别人的图。@NG不可再生

18号车,是连接江门市区和杜阮镇的线路,客流量巨大,班次非常多。每次经过杜阮,总会看见5.6部18在路上,每次搭18,不用等5分钟就来了。今年年初,18号车把108合并,延伸到平岭村,我还没搭过。

18号车速度很快,几乎每次都会开飞机,一骑绝尘。不过我很喜欢搭去杜阮走走,因为快,爽。18号车好好玩的,哈哈哈。


至于杜阮话

我也听不懂

我高中很多

杜阮来的同学

他们很多都姓黄

他们讲的话

我都听不懂

可能同客家话有关?

但上次去到杜阮

我竟然听懂了

本地啊婆的一句话

He路啊He路啊

原来是睇路

让我们不要撞到她

哈哈

其他就听不懂了

18与牛的故事,好搞笑,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见到18,我总会见到一些很好玩很搞笑的东西,即使见不到,我也觉得他好好笑,这部车好像自带笑点,还是我自己不正常呢。。。


凉瓜小镇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

城中村工业区

不种凉瓜能干嘛呢

种凉瓜多好啊

至少比搞工业好吧

未完待续

部分图片格式非原创

部分文字资料

参考自互联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