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双水游记_人杰地灵

 我願追随風趙 2022-01-25
举国同庆 盛世中华

写在前面:昨天,我约上高中的同学伦少,搭他开的车一起到新会双水,进行了一次围绕着历史建筑展开的乡村之旅。本来我这些农村寻找烂屋之旅,是没有什么人会喜欢的,但伦少竟然也觉得很好,因为这些古迹是很有历史价值的。

作为设计师的伦少,又真的很有诚意,高中的同学还有联系的不多了,他一路跟着我拍古村视频,还剪了一个原创视频出来给我,我当然要发出来给大家看。

-2021.10.04






新会双水镇





双水对于我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将军山水库吃烧鸡了。到初中之后,也经常去吃,不过近些年因为环保等原因,那间烧鸡店被拆了。很可惜,当时手机的照片找不回来了,看着水库吃饭,这是很美的风景。

曾经独立为一个镇的小冈,自2002年开始合并入双水镇,所以双水镇的面积是很大的。这一座桥原称“黄宣充纪念大桥”,后来扩建了,是香港著名企业家黄克竞博士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兴建的。

小冈的老街,处处散发着历史的味道。

双水镇政府,也很有红色色彩。

富美村的陈皮和宣传墙,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我无比认同。

天亭村的邹氏宗祠。





不过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将军山,难道真的有将军吗?后来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这里真的有一位将军,而且威震东南,官至浙江水师提督,朝廷二品大员,是晚清的名将,而且他出身草根,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武功与军略一步步从无名小卒做到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

豪山村的张将军家庙,气势恢宏。

据说张将军家庙门前原本有一对大石狮子,后来被拆去新会人民会堂门前,再后来一直有传说真的那对狮子已经被卖了,现在那对是假的,当然只是传说。

张其光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于豪山村,字信千,号奎垣。张其光曾任福建、浙江、台湾挂印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等职,在抵抗英法联军侵犯海疆和保卫台湾、平定海盗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张将军家庙是一座典型的岭南地区晚清祠堂风格的建筑群,坐南向北,由高大主体建筑和东西厢房构成,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分山门、中座、后座共三进,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家庙前的广场用数十根石柱建成罕见的石围栏。正门石匾额刻有“张将军家庙”五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钦差大臣、广西巡抚钟德祥手书。中座、后座为硬山顶,梁架为规格较高的九架梁,驼峰、枕墩,外墙有精美的木雕和灰塑。最具特色的是中座两侧的厢房各建有一间飘檐小阁楼,俗称“小姐楼”,这在祠堂建筑中比较少见。

张其光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于豪山村,字信千,号奎垣。张其光曾任福建、浙江、台湾挂印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等职,在抵抗英法联军侵犯海疆和保卫台湾、平定海盗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张将军家庙是一座典型的岭南地区晚清祠堂风格的建筑群,坐南向北,由高大主体建筑和东西厢房构成,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分山门、中座、后座共三进,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家庙前的广场用数十根石柱建成罕见的石围栏。正门石匾额刻有“张将军家庙”五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钦差大臣、广西巡抚钟熊祥手书。中座、后座为硬山顶,梁架为规格较高的九架梁,驼峰、枕墩,外墙有精美的木雕和灰塑。最具特色的是中座两侧的厢房各建有一间飘檐小阁楼,俗称“小姐楼”,这在祠堂建筑中比较少见。


门前这几个字,是清光绪十年建成家庙时翰林院编修钟德祥所题写的。

高门深巷,岁月几何?

家庙内一处很有艺术感的雕刻。

据说这叫小姐楼。

百年已矣,荒草萋萋,英雄气短,青史留长。

我们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了小冈,又找不到香,然后去了双水的著名网红老字号酒家,买了和古劳同样甜的沙琪玛,到东凌村看古桥,进入昔日的影剧院,进入大门的一瞬间,仿佛穿越回一百年前的教堂。顺便吃了一碗好多人排队买的豆腐花,的确是豆味很浓,其他市面上的豆腐花是几乎没豆味的。

这一间不起眼的酒家,一到下午就人潮汹涌,大家都来买下午茶,东西称不上多好吃,只能说味道还可以,应该也是真材实料的,胜在够便宜。

老婆饼挺好吃的,除了沙琪玛,这里的东西都不是很甜,有各种食物原始的味道,是鸡蛋,就有鸡蛋味,不算很好吃,但至少是真材实料。

这些糯米鸡比不上月山三点三那些那么好吃,没有馅的,不过味道还可以。

双水街头,比我四年前来时变化也挺大的了。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很多东西都翻新了。

2017年时的双水街头。





东凌村




昨天来到这个牌坊,我竟然觉得似曾相识,我觉得小时候肯定来过,虽然当时的路没有那么大,但肯定我来过这里,因为右边的石围栏,以前有人在那里摆摊卖东西。

双水镇东凌步天桥,是东凌村通往天亭墟的古石桥,桥长33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乡人张思仁捐资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重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关于步天桥名字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南宋末年,南宋小皇帝赵昺君臣南逃至东凌涌,此处无桥。陆秀夫、张世杰指挥官兵搭建简易木桥,请小皇帝步行过桥。因赵昺贵为天子,后人建桥后取名为“步天桥”。

该桥横跨东凌涌上,北接东凌村,南通天亭墟,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全桥总长约33米,其中桥身长22.3米,南引桥5.15米,北引桥4.9米,桥身距河床4.6米,桥身宽2.77米。步天桥为平梁桥,四墩三孔,结构兼有拱桥和梁桥的特点,全石砌筑;桥基为砂岩石砌筑,四个桥墩为船形,上游作尖三角,相互间构成三个圆弧桥孔;桥身两侧设石栏板,每侧栏杆有16根,东面中部栏板刻有“步天桥”三字。

小桥流水人家,可惜水不干净,可以想象,一百年前这里水清澈见底时,这里又是什么景象。

这棵木棉树,据说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这是东凌村的奎阁,其实就是文塔的意思,一般都是起到风水作用,据说,不是我说,图中那块牌子说的,“奎个建,东凌兴”,这座塔就像一支利箭,而步天桥就是拉开的巨弓,拉开弓就会一箭冲天。

东凌奎阁在步天桥桥头,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六角形建筑,属典型的清代奎阁建筑,保存较好。首层门口石匾额阴刻“文润映翠”四个楷书大字,二层阁身正面石匾额刻“奎阁”两个楷书大字,正面有圆形青砖窗,其余各面为长方形的绿色琉璃格窗。

从痕迹上看,以前这里是一家理发店,当然现在已经关闭了。

对面的旧建筑不知道是什么,但真的很旧,很有意蕴。

下午时分,有很多老人在桥头乘凉打牌,非常热闹。

东凌大队,从外面看似很普通的一栋旧楼,但一走进门,你会觉得好像走进一个旧世界。很有感觉的地方,像电影院,像教室,像教堂,反正就像穿越了一样。

这里建筑的规模,设计,色调,都是搭配得刚刚好,一点也不突兀。

当然这么好看的建筑,自然是大有来头的,既开过演唱会,又拍过电影,有很多大人物来过呢。

我们出来之后,过了一会再走过来拿车,会堂的门就关了,不知道是够时间关门了,还是因为见到我们进去才关的。

就是这一家桥头豆腐花了,用木桶装的,三块钱一碗,很多人买,所以我才买来试试,真的豆味很浓。

在桥头坐着,微风习习,其实这样的退休生活也不错。

告别了东凌,我们又驱车来到附近的木江村的“寅初学校”,这里不仅建筑独特,而且有名人题字,这个学校的校名是冯玉祥将军题字的。学校旁边还有一间成山祠,应该是一间旧祠堂,也很有年代感。






木江村




这条村的牌坊正在重修,我们只好快步跑进去,因为害怕工人师傅手中的石碑会脱手砸下来。

 

寅初学校位于木江村口,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学校前高后低,前面楼高四层,学校后花园处还有一些房间,是原来学校的饭堂及教师宿舍。

  学校整体建筑风格偏欧式设计,正面顶端有“纪念简公寅初”六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寅初学校由双水镇木江村旅马来西亚华侨简寅初之子简又文捐资13万银元创办。据了解,简寅初在马来西亚做橡胶、矿产等生意,家境相当富裕,他心怀桑梓之情,有意回乡办一间学校,以解乡中子弟读书之困。简又文秉承父亲遗愿,回乡创办学校,为纪念父亲,故将校名定为“寅初”,由爱国将领冯玉祥亲笔题字。目前学校大门入口仍挂着“寅初学校”四个字。

  为何冯玉祥会为寅初学校题字?双水镇木江村当地村民普遍认为简又文曾拜冯玉祥为义父,对此记者无法查实。但是,记者从百度百科对简又文的介绍中发现,他1924年受聘任职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结识冯玉祥,旋任冯玉祥创办的今是学校校长,这一介绍与《新会名人辞典》中曾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北京今是学校校长相吻合,可见其与冯玉祥关系非同一般。

  寅初学校于1932年正式建成,刚开始是一所私人办学机构,建国后改作侨办公助,期间曾易名为东风小学,1978年起恢复原校名。

  2005年,因木江村学生人数较少,经资源整合后,寅初学校正式停办,结束了它“教学育人”载体之责任,并曾一度被出租为厂房。后来,经社会人士多方奔走,寅初学校被定为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木江村教育促进会于2016年1月1日将寅初学校收回。

这间祠堂里面很暗,应该是旧式宗祠。

就从外边匆匆看看这间屹立超过八十年的学校,我们又继续下一站,双水豪山村,张将军的故乡,这里有他的家庙,祠堂,故事。祠堂虽然在翻修,远远看去就像一块融融烂烂的工地,但是门前这几块石头,几条石柱的价值,可能比整个祠堂的价值还要高。

因为这里有皇帝御赐的蟠龙石柱,有"奉天诰命"圣旨石,有两条刻着“振勇巴图鲁”“利勇巴图鲁”(满语里的英雄之意)的华表,这是新会唯一现存的两条华表。






豪山村




豪山新村,是皇帝下令建的村落,当然现在已经不新了。

昔年的新村,如今只有老人居住。

这是豪山村的三眼井,里面的水很脏的,不过来头倒不小。

三眼井: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三口井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品”字,又称“一品井”。位于张将军家庙以北约50米的民居之中,井台由花岗岩石板铺盖,有3个圆形的井口,呈“品”字形,井口直径35厘米,井口至井底2.32米,水深1.30米,井壁以青砖砌筑直径约1.5米。井台为正方形,以4条花岗岩石条铺砌。该井为张将军兴建家庙及新村时所兴建,井水清甜,村民使用至今。

豪山村史馆里的枪,可能是张将军当年用过的。



仲羽张公祠——张姓祖祠,三路三进,于明末清初兴建。祠前竖有石华表两枝,高8.8米,分别刻有“御赐振勇巴图鲁张其光”、“御赐利勇巴图鲁张焜(张焜是司前田边村人,与张其光同宗,所以一起竖立在张氏祖祠)”。满语“巴图鲁”就是“勇士”的意思。祠前围墙还竖有一块花岗岩石厥,石厥的上部阳刻“圣旨”两字,中部阴刻“奉天诰命 臣张其光立”,周边有四柱缠龙石柱。石华表及石厥已连同张将军家庙一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真的圣旨,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石头圣旨。

祠堂里面很乱。有工人在施工。



其实能在新会双水这个普通的乡镇,看见这么多古迹名胜,我是非常震撼的。这里就像一条天生的旅游线路,古桥古村,将军名人,有山有水,有美食。



仰云楼的旧貌与新颜。

仰云楼,又名官印楼,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位于张将军家庙以南100米的小山坳上,方形炮楼的建筑酷似当时的官印,为张其光之子张祖荣所建。是具有门楼性质的碉楼建筑,兼有护村和交通作用,属张其光系列文物之一。

这一座碉楼是难得可以上去的,里面空空如也,有三层。

这不是稻田,是茨菇田,远方的楼房是新会二中。

奎阁:位于张将军家庙东面约300米的田野中,建于清代,塔高4层约20米,匾额“奎阁”二字由张其光第六子张祖荣所书。张祖荣曾任民国时期军官,属文职。他认为,豪山村不能单出武官,要文武双全。

稻田就要成熟,如果变成金黄色,一定更美。




但明明可以靠旅游发展的一个古镇,偏偏选择了工业,而且还相当厉害。他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19年排名200多名,也是五邑地区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乡镇,五邑地区唯一一个拥有高铁站的乡镇。
果然是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之后我们又去了富美村,江门学过车的朋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富美驾校,没错,这个驾校的校长就是双水富美村人 ,可能他心念家乡,就改了这个名字。





富美村




富美村(前名:沙富乡)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东南部,距双水圩10公里。总面积16.6平方公里。

据说这条村有十八个姓氏,十几间祠堂,但我们去到时只见到三四座,而且有些还改变了用途,或者这条村比较大,祠堂分得比较散吧。

富美村的街巷,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

见龙桥:俗城九孔桥,九眼桥,位于双水镇富美村,横跨富美坑,是当地富美村与邦龙村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明代,原为木桥,清壅正十三年(1735年)由邑人张钟沛等人倡议捐建改为石桥,后在乾隆年间、民国年间得到了多次维修。石桥为悬臂式全石结构,十墩九孔,长73米,跨长64米,宽2米,共有十个桥墩,状似船形,上,下游均作尖三角形以减轻河水对桥墩的冲击。桥两端设有台阶及引桥,桥两面侧置有望柱,栏板。桥中央两边栏板分别刻有“见龙桥”和“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字样。该是新会现存最长的古桥,1995年公布为新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被改建成警务室的祠堂,咱也不敢评论。

这条村处处可见这位的芳名,不过在网上查无此人。





看着一盘盘的陈皮在广场上陈列,映着天边落日的余晖,这真的很新会。回程时经过崔华根桥,黄宣充纪念大桥,看见一间间纸巾厂,一座座工业园,而且走了很久都还在双水,可见这个镇面积真的不小。我来过这个镇很多次,但是见到这么多古迹还是第一次,多一点去发现,多一点去探索,我们身处的小城也是很不错的。



END

文中原创视频出自@伦少
参考资料:

1.腾讯网:新会印象-新会的古桥 2020.05.26

2.中国侨网:江门寅初学校将修缮 将建“侨胞之家”展示侨文化

3.新会侨报网:新会红色旅游-访古“双水线” :探寻名士家史 重温峥嵘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