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匡兴洪|长征——永恒的话题

 安礼德 2022-01-25



当年红军的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在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下的行军。长征途中生命极限的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一些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真实数字:在368天的长征中,平均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有15个整天用在决战上,有235天消耗在白天行军中,18天在夜间行军中。在总长约25000里的征程中只休息了44天。······红军之所以能够彻底征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有着崇高的理想在默默支撑,有着不怕牺牲、勇于胜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长征,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出版以后,无与伦比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立即引起了世界上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八十多年来“长征热”持久不衰。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些人人皆知的顺口溜,早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胫而走。特别是老百姓自发创作的红军歌谣,琅琅上口,浅显易懂,深受人们喜爱,代代相传,成为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经典红色素材。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红军歌谣,辑录于后,现附八首。




01



  迎红军  

红军到,家门开,

个个欢喜把手拍。

乡亲们,迎上来,

家家摆出酒和菜。

哈哈哈,笑开怀,

个个酒窝装满爱。

02



牢记党的关怀

红领巾,胸前戴,

时刻不忘党关怀。

营养餐,扶贫来,

点点滴滴都是爱。

加把劲,刻苦学,

长大报国要成才。

03



红军精神发新芽

红军红军顶呱呱,

长征万里打天下。

如今建党一百年,

红军精神发新芽。

发新芽,在心底,

盛开朵朵英雄花。

04



  鸡毛信  

小海娃,爱国家,

革命嫩芽心中发。

鸡毛信,手中拿,

枪林弹雨也不怕。

小鬼子,抓了他,

面对搜查智对答,

勇斗敌人大家夸。

05



永远跟党走

铁锤镰刀手拉手,

组成一对好朋友。

党旗鲜艳迎风飘,

指引我们跟党走。

06



小小红军

小红军,有红心,

为了革命敢牺牲。

红缨枪,拿在手,

瞧我威武多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

敢和敌人做斗争。

传消息,送情况,

帮助红军打敌人,

团结紧,杀敌人,

流血流汗为和平。

我要学习小红军,

努力学习第一名。

07



那年红军过郑场

那年红军过郑场,

处处都为干人想。

红军队伍谁领导,

毛主席和共产党。

朝也盼来晚也盼,

盼望郑场出太阳。

如今太阳出来啰,

干人翻身暖洋洋。

08



三杯素酒敬红军

一杯素酒敬红军,

红军吃了有精神。

北上抗日信心大,

展望前途更光明。

二杯素酒敬红军,

红军吃了打敌人。

临别之时握住手,

英勇杀敌立功勋。

三杯素酒敬红军,

红军干人心连心。

今日路口把酒敬,

不知何时才返程。

喝杯素酒要起身,

红军兄弟表决心。

此去前线打鬼子,

解救天下受苦人。

去把魔鬼全消灭,

干人翻身享太平。

红军革命要回来,

天下干人请放心。

长征中发生过很多精彩而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感动,人们较为耳熟能详的有:

掩埋小红军:在长征的队伍里,有一个独特的群体,那就是“红小鬼”。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一定要跟着红军走,谁也劝阻不住。这个年龄段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但是他们已经尝尽了人间的艰难困苦。有这么一则经典红色故事:一个地方的老乡,听说附近有一些老红军牺牲了,当地苏维埃政府动员他们去掩埋尸体,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老红军”,分明是一伙“小红军”,稚气未脱,老乡们禁不住潸然泪下。

红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鸣志,气贯长虹:长征途中陈树湘当时28岁,是红34师的师长,红34师是断后部队。红军长征路上遭遇了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那一战,红军差一点全军覆没。红34师本来已经到了江边,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又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连夜去报功,在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觉得脚底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子拽出绞肠而死。我们应该知道,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12位师长牺牲了3位,陈树湘是首个为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师长。道县地方军人唐季候知道陈树湘自杀后无法向上级交差,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其头割下,悬挂在城墙上予之示众。在这位英勇师长的头悬之处前面是一条叫瓦屋街的小街。而在这条街上,一个破门的背后,躺着他多病的母亲,还有他的妻子陈江英,也许他做梦也没想到,7年后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回家,又以这么惨烈的方式与母亲和妻子作最后的诀别。陈树湘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上,怒目而视,令敌胆寒。

③陈慧清生孩子: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长(红五军团),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长征路上的一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就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在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有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多年前在那样严酷的情形之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这样的情形你能想象吗?

长征,一部鲜血写就的战争史书。

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两年,十八万将士。

两万五千里征程。

谱写了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一次次的绝处逢生,一幅幅激昂的历史画卷,凝聚成熠熠生辉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

长征路上,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凶恶残暴的追兵,能够征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干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胸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往无前,永不后退。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长征是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的徽章,是信念与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长征是一座“精神矿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部百科全书,生动鲜活,历久弥新。

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时,天地将多么广阔,生命是何等光荣。

长征给我们的最大启迪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字贴在后背上,后面的人边行军边认字,延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流行“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

我们今天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我们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养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克服本领恐慌症,成为各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我们还要让后人也踩在我们的肩膀上,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接续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长征,的确是永恒的话题,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END-




者简介

匡兴洪,现系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和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曾任绥阳县郑场中学校长和绥阳县儒溪中学主管教学的业务校长,著有《作文章法》、《送你一支生花妙笔》和《学习的艺术》等书,还担纲编有《郑场中学校史》一书。现已发表文学作品上千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