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说说唐代的饮食

 ldjsld 2022-01-25

图片

那么先前讲过了唐代长安城东西市的店铺,就想顺便补充些唐代的吃食。

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宴饮图》

图片

《宴饮图》,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图中描绘当时盛行的游玩享宴之风,中间放置各种食物。图中有一个小细节值得关注,桌子前面摆放了一个汤盆,这或许可以反映唐人吃饭时已经喝汤了。

唐朝早餐,最常见的“馎(bó)饦(餺飥)”。简单地说,就是面片汤。

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对馎饦的做法有详细描述:“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意思说是将面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加调料,是唐人比较常见的主食,属于前面提到的“汤饼”之一。

隋唐五代的面食更加丰富,仅饼的品种就有许多。有煮饼、蒸饼、汤饼、蝎饼、阿韩特饼、凡当饼、 胡麻饼、双拌方破饼、春饼、赍字五色饼、五福饼、丸饼等。其中,春饼是一种以麦面裹菜肉蒸成或烙成的圆薄饼。 

隋唐有风俗,在立春日吃春饼。

《月令广义》卷五说:“唐人立春日食春饼、 生菜,号春盘。薄剂煿菜肉裹食也。”“赍字五色饼”的制作 方法是“刻木莲花,藕禽兽形按成之”,饼上印有美观的花纹图案,这与现在用模子作点心的方法一样。“五福饼”也是一种类似点心的饼,它其中有五种不同的馅料,这反映当时饼类食品的制作水平很高。

隋唐以来,由饼的制作发展起来的糕点品种繁多。如:苏(奶酪)、 豆餤(豆饴)、粔汝(米饼)、飡(糍团)、饧(薄糖)、 饼馁(有馅带奶酪的饼)等。(古时酪、嗠两字相通,始见于东周先秦经典《礼记》。其中《礼运》篇曰:“以为醴酪”。其后附注曰:烝釀之也,酪,酢酨。)

此外,隋唐时的面条、面团食品也有许多品种,如:冷陶(过水凉面)、汤饼(汤面),以及羊肉面、鸡汤面、素菜面等。

另一个常见的早餐是“粥”。

粥,这种简单好做又好吃的东西,也是唐人最爱,比如白居易的“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粥的原料与饭相同,种类也是差不多。唐人记载有栗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等。在夏天作为消暑的食品见录于书为多。

粥中若加上各种配料,因配料不同便分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等。高级的粥还有栗粥,乳粥,豆沙加糖粥。由于粥的配料不同,颜色也多种多样。白黄玄红各色在碗中争艳,令观者赏心悦目。

除了饼外,当然要说饭,北方人以栗米饭为主,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饭为主,较少还有麦饭和雕胡饭。雕胡,又名菰米,《西京杂记》说:“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之雕胡。”。一般百姓只能吃栗米和糙米做的饭,这种饭吃下去是涩口难入,甚至于“吃则胸疼”。

相对而言,贵族的饮食自然要考究的多了,夏天有用水晶饭(糯米),龙晴粉,冰片,牛酪浆调制后放入冰池冷却的清风饭。日常则有将肉丝鸡蛋等杂味汤汁浇到黄米饭上的“御黄王母饭”。

唐代比较著名的饭食有“青精饭”、“团油饭”、“王母饭”、“荷包饭”和“饧粥”、“茗 粥”等。“青精饭”是一种用南烛树叶的汁浸黑的米蒸成的饭,其色如青, 故名青精饭或乌饭。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十种》中说:“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瑿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杜甫《赠李白》诗云:“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此类食品也就是今天的蒸饭了。

还有当时名菜中的名菜——“浑羊殁忽”,做法也很奇特,《太平广记》中说:“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

说的简单些,就是把羊和鹅杀了之后去内脏褪毛,然后在鹅的肚子里放上调好料的糯米饭和肉,把鹅放到羊的肚子里,然后烤羊,等羊肉烤好了,去吃鹅。

图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

图片

据《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记载,唐初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歌咏葡萄酒的唐诗。

最后,唐朝人吃饭,还喜欢搭配“果品”,也就是水果,诸如橘子、荔枝、琵琶、龙眼、梨、桃、枣、杏、李子、樱桃都是当时常见的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