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丨我们真实而虚空的人生

 新用户8892u6Ow 2022-01-26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绝对不是一部反战片,或者不仅仅是一部反战片。

李安想要和我们探讨的,或许是人生的荒谬和孤独,还有生命的价值和选择。

我对于电影的三个镜头印象深刻。

一个是比利赤裸而茫然的后脑勺对准不知所谓的歌舞狂欢。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面对疯狂依旧的世界时,无以言说的孤独。

一个是比利亲手杀死的伊拉克人最后睁大的眼睛。这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真实的屠戮。

一个是比利的生死回忆过后留下在大屏幕上的巨大而死板的脸。比利消失了,舞台只剩下一具无人理会的硕大的行尸走肉。

这三个镜头已经足见李安的功力。李安探讨了战争与和平并行、个人与世界背道的荒谬。但是李安绝不止步于此。

其实李安在这部电影里探讨了人生的诸多问题,而直面生死的战争无疑能够放大许多冲突。

首先,李安想表达的是人生何以选择。比利参军不是他选择的,而最终他在战争后丧失了选择是否退伍的思维能力。他被外界的价值观裹挟,无知无觉地沦为没有灵魂的机器。

其次,李安借比利之口说出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比利对电影投资人说,有些东西真实的“没有”强过“有”。这里不仅仅指的是作为士兵的尊严,其实是在说人生的尊严。当人生的尊严不被他人用金钱施舍操纵、任意加减的时候,比利们才算拥有了他们的所有人生价值。虽然比利的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电影是持悲观态度的,但是人之为人,存在本身就有其微弱而真实的意义。比利说要追求这种真实的虚空,就是要保留这种虽然微茫但是真实的人生价值吧。而或许这就是李安对于大多数人的生命价值的定义。

最后,李安的电影消弭了所有的国界和仇恨,只剩下对于生命的怜悯。无论是那个反复作为生命而非敌人出现的死去的伊拉克人,还是作为嗜血、厮杀的隐喻出现的工人和士兵、士兵和观众的争斗,还是李安的镜头对于每一个生命关切的注视,都让我感受到对于战争和杀戮的质问、反讽中的悲伤,还有滚烫滚烫的仁爱之心。

最终,比利还是坐上了那辆忽然出现又必然出现的战车,径直驶向他无法选择的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