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焦虑,你想怎样处理它?

 哈林情感 2022-01-26

前 言

首先是自兼职运营公号以来,更文成了最大的焦虑.

灵感基本已枯竭,新作品只能靠意志力在硬撑,但看到不少同学仍然日更时,一对比,觉得自己快跟不上他人的步子了,那个着急不言而喻;

第二是不清楚目标往哪发展?内容之大大如海,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点,也是焦虑的来源;

第三是小孩的教育,总担心他成绩不好,考不上好的学校怎么办?又额外添了第三个焦虑.

面对种种焦虑,该如何解决?今天,我将之一一拆开来讲:从内心到外界,从主动被动,它产生的源头,它的影响以及对应的处理办法.

希望我们都能克服它.


首先谈内心的影响,分成3点

1 昨天的懊恼

从因果关系来看,我们今天的成就,可以看成是来自无数个昨天连续下去产出来的结果.这种结果有好也有差.

对于追求每天都有所上行的人来说,每做错或者偏离一件事情,对结果有着不可预测的改变,特别是离目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比如我:昨天本来计划着把文章写完,赶着在当天发文.不料半途要处理其它事情,导致错过自己的任务.

对初期运营的公号来说,相当于削弱了自己的权重,然后给自己带来了非常懊恼的情绪,同时也加大了焦虑:公号还能不能做好?

而有些懊恼是来自对长年累积下来的结果觉得并不满意,比如在同一公司同一职位工作了多年,却无法取得好的待遇,无法升职.

也会后悔无数个昨天的选择没选好,只能通过懊恼来发泄下不良的情绪.

2 今天的不满

这个今天指的是当下或当前的不久之内的时间.不满,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达不到目的的反馈结果.

这里面包括的情况很多:比如长时间从事同种工作,多年来看不到一丝丝改变之处,对眼前做的事情提不起一丁点兴趣.综之,要么看不到希望,要么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用长远一点的眼光看来,当下的情况明显会影响到了未来-或是钱途或是前景.对于一个着急着往前走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煎熬,由此产生的焦虑就不出奇了.

回想自己的眼前从事的工作,已经是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每天都在想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再新鲜点?或者有点盼头的任务?

认真去找的话,有是有,但它属于工作中的边角料居多,它是可以帮到我将工作做得更容易点.比如,我可以增加一个通用的模板来管理工作,的确提升了效率.但从大

目标上来说,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成就感,这也是对当下不满意的一种情绪.

人的本性是喜新厌旧,喜欢不断折腾新的事情,怎奈现实与追求的落差,超出了预期,特别是这种情况存在一个长期间的话,焦虑就越严重.

3 明天的迷茫

人之所以容易迷茫,是对未来的不确性表现出一种恐惧的心理状态.比如临时工,今天做完这个任务后,明天不知道那里还有工作可干?

又或,我目前做的事情有没好的结果?或是白干一场?我今年从事的工作是我不喜欢的,那明年能否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如此等等,对未来的不确定悲观的成份较乐观的成份多,特别是像今天的疫情影响下,从学校里毕业就要面对失业的人群,焦虑成了一种常态.

即使我现在也还在上班,但也会想到未来那一天年纪大了,会不会像某家企业做法一样:上了35岁之后,就会被换掉.或者被裁之后,又如何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无法实现自由职业之前,近忧与远虑是避免不了的,但对前途的期望与其不确性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在大脑里,这两者的争斗中,由不确定的结果引发出的焦虑占了上风.

从本质讲,这是关系到自己生存满意度问题,因为迷茫而产生的焦虑是每个生物必须面临的情形,也更让人想用最好的结果来摆脱其影响.

这可归为是一种自发的应激性动力,也可认为是解决焦虑的出发点.

小结:

焦虑是一种对结果不满的表现,但根源还是在于自己想要的与现实得到的产生了差距.在现实当中,浮动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吗?

而我们竟然对此产生焦虑,不就多此一举了吗?故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心里将它划为常规事情,平常心对待就好

比起你当前要解决的任务,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外界影响,也不容小视

1 与人比较

幸福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比较,另一种是自知自足.生活中,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比较.

比如我,毕业工作后,听说某同学买了好几套房,但我还没搞定一套呢!同时出来工作,人家咋就这么牛?

一对比,内心又是羡慕又是焦虑:啥时我也能搞个几套就好了看着人家坐享包租公的清福,心里也想自己赶紧往上爬,快点升职加薪,赶上楼价还是处于洼地时再入手一两套.

这么一来,心态就变了:原来不紧不慢的生活习惯,并不受外界影响.现在一对比,发现形式不利,于是焦虑症就爆发了.

但焦虑归焦虑,人与人的差距并不是一天就产生的,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而已.

但真正理解且冷静的人很少,人很容易被情绪左右.此时的焦虑,无疑是加大了负面效应,因为你很难能够在短时间内追上他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责比较就失去意义,有时,人也会通过比较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努力去弥补,这就可以产生正向效应了.

2 进迁停滞

问个问题:假如你养一个小孩,其中有1年当中看不到TA长高,但TA的身体又没异常之处,该吃喝还是一点不少,你心情会如何?

我想在大多数父母肯定着急:求医或问神是少不了.人嘛!对成长的期待再正常不过了.

小时候种过树,树苗有一个阶段几乎不怎么成长的,即使你浇了肥和水,因为它也遇过成长的瓶颈.

可我不知道这个原因,百思不通.连睡觉也在想不会是自己选了一棵侏儒苗么?这其实就是对进展的渴望,只不过事与愿违,平添了焦虑.

同理,若你从事某项工作,做个一两年都无法获得较大的成长空间的话,心里也一样着急:这项工作到底有没意义?有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发展的好处?

即使你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如果每年待遇不变,在消费水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你能干个10年吗?不说10年,可能连两年都干不下去.谁愿意一成不变呢?

如果进迁受阻或者停滞,人的心理就会跟着发生变化,他会想:这样下去,还有希望吗?正是因为不符合个体的成长趋势,才会让他产生焦虑.

3 信息过载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除了书本知识和报纸信息之外,很少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着此丰富多彩的信息.因为信息的闭塞,我的任务只要是读书看书就够了,无需理会那些花边新闻.

但智能手机的兴起,催生了无数自媒体.各路信息通过自媒体这个平台,传送到在每个手机用户那里,汇聚成了一个信息长河.

本来与我们无关的东西都出现了:如新闻热点,明星热点,段子手,搞笑视频,各种惊爆眼球的事件,充斥在你大脑的每个角落.

关键那里平台,会通过收集你的习惯爱好,然后自动推送相关的内容给你,让你欲摆不能,这样你的注意力就会被消耗在信息里面.

本来之前有些信息不用你理会的,比如某种热点事件,某种促销活动等,但还没公布详细的结果,而你开始上心了,着急着想知道下文,那能做到不焦虑吗?

回头看看下,你是不是被外界信息所干扰,然后就将它视为中心,成功转移了自己本来要做的主要事务.

待你反应过来后,时间就过去了,你为此常感到后悔莫及,为未完成的项目开始焦虑起来,可下秒,如有更劲爆的信息,你又成了它的奴隶.

在手机变成随身工具后,信息量过载问题成了另一个焦虑的来源.

好了,下一步,我们来聊下如何解决的办法.


内调心态

1 缩小目标值

有没有看到,焦虑只是一个表象,产生的原因是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解决方法是调整目标,可以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而不是让自己难以触达的目标.

比如我每天读5页书,背5个单词,给它一个简单易行的目标,先坚持7天看看.学会放下膨涨的心态,不去追求一个月就吃成一他胖子.

在实地执行中,先让行动成功达到预定目标,解决两者差距问题后,焦虑就不功自破了.

可是,如果你把解决方法搞反了,那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比如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过高,反而加大自己的行动力,但实际上你并能一下子就达到的话,很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用?

这就像砍一棵树,本来是要10刀才砍断,你却想着一刀解决,这明显就行不通啊,这不是自讨焦虑吗?所以,别总是用理想去支配现实,这不合逻辑.你得尊重事实,并配合它去想方法,这才是该有的措施.

2 承认自己只是常人

世界上有超人存在吗?有的,他叫李嘉诚.但世界上只他一人,你想成为他吗?答案是你一定想成为他.

但是他的经历你无可复制,你注定成不了超人.这不是玩笑,天下没有超人,即使是李嘉诚,也是从小做起,积累了半个世纪才到达现在的高度.

故请放下自己是超人的想法,我们只是一枚小青枣.做个平常人,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并不是真的让自己一无是处,而是为自己的在达不到目标时,可以将它当做安全垫,用来给失望和懊恼的心情做着落准备.

当然,做为不断追求上进的人来说,打心底是不甘于当个平常人.之所以先把自己当做常人来看待,不仅是用来降低期望值,而且还可以以退为进.

比如你以三星到五星的水准来要求自己工作,最终结果达到了四星,虽然未必达到最佳,但还在期望值的范围内,这就足以使自己感到有收获的价值,那就没有焦虑之说了.

3 只为一天而做

焦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把昨天的后悔和明天的迷茫,统统带进今天的情绪当中,这无形中就扩大了焦虑的倍数.

本来处理当天的事情就不容易了,那还有余力去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所以聪明的做法是:把当天的事件处理好,其它事情暂时保持在无关事务之外.精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把当天的工作干好,才是上策.

可以想一想,过去的我已经无可奈何了,未来的我又无法控制,能把握的只是今天这24个小时,这才是最佳产出时间.

在这个时长内,你所能够争取的,就全力完成,这样就不留下遗憾.比如我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不停地做这个那个实验,感觉到时间都不够用,过得相当充实,那有时间去焦虑了呢?


外调环境

1 隔离噪音

关于噪音部分的定义,是这样的:凡是占用了个人的时间,且没有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的事物,都算做是噪音.

如何减少或避免它呢?正常的方法是屏蔽法,这和分手后不再见面是同种道理,要做就做到彻底.

举例,我就从两个方面入手去隔离.一是在硬件上,二是在软件上.

硬件主要是各类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平板,这些都是占用个人注意力的东东,也叫黑色家电.

你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来处理.比如我就只保留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只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可,其它的一概不理.

软件上主要是各类APP。每一个APP开发者,都会想方设法吸引你使用,让你上瘾.

果没有一点警惕性的话,相信你的手机会有无数个APP.这很恐怖,它跟黑色家电一样,悄然占用你的有效时长。

你能做的就是先区分后删除,对你工作或学习有帮助的,留着,否则可删除。另外,像杂七杂八的社群(特别是微信群)和自媒体(如公号),该处理就处理,绝不手软

有人说,我做不到一次性隔离,我总是舍不得,还有其它方法处理吗?有的,你可尝试小步法.

即当你不想用某个东西时,暂时将它隐藏一周,看看过一周后你还要不要用到它?如果对你一点也不影响,那么它就该从你的视线中清理出去了.

2 转移注意力

当焦虑暂时无法消除时,我们该如何处理?我的做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先将它放一放,把关注点切换到其它频道,我介绍两点。

一是兴趣引导:比如我就通过看书和散步方式来切换它。

阅读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如此渺小,从而进一步促使我去看更多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根本停不下来想其它事情,焦虑就被成功转移了。

散步是我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你彻底放松下来。一般选择一个风景较好的去处,比如山地公园,海滨公园。

不但可以欣赏美景,而且可以边走边想新的事情,比如想着为新的文章找素材,规划买什么书籍给小孩读,下一次准备去那里玩玩下等

当我们离开了紧迫的工作环境和嘈杂的家庭生活后,身心也会跟着恢复到自然状态。

二是开启新技能,一成不变的生活或工作模式,早已让人失去新鲜,甚至还会产生出不进步就退步的焦虑。此时,给自己增加一两项可视进步的技能,来打破沉闷的状态

比如学习烘焙技能,亲自准备材料,再研究做法,并动手去制作面包或者蛋糕,之后与家人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技能带来的成就感。

3 清空大脑垃圾信息

大脑这个系统有个不好的地方,是它不会自动给你分出好的与差的的信息,对于那些不好的信息,都是靠个人主动去分离出来的。

而在分离之前,就必须先分类。像明星的八卦,过时的知识,无必要的牵挂等,它们会占用大脑的空间,有时还会让你迷在里面.

一旦你处理不好,它们就会让你产生焦虑,比如追星簇,对明星闹出的负面新闻牵肠挂肚,之所以这么做,是他们无法区别那些东西对他本身起的作用更大.

理性来说,有必须将之一并处理掉,如同用橡皮擦拭掉铅笔字迹一样。

话是这么说,但现实中,这一过程其实挺难的.有没办法速战速决呢?也有,但这更需要进步的毅力.

比如去读一些认知类书籍,接触一些高知博主,从中学习逻辑性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然后用其来判断那些信息该留还是该删.

完成上述步骤后,大脑就被解放出来,而此前没有用的信息,及其附带而来的焦虑也随之消散.

最后,我想说,焦虑并非是一种过错.

从生物角度来讲,是它分泌的化学物质促使了人去重视它,并想方设法去消除它,从而保证了个体的安全.

长文不易,点在看呗!
好文!必须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