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观植入的影响力分析

 哈林情感 2022-01-26



小悟

昨天在刷头条,无意间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视频,像Beyond、周华健、张学友、林俊杰、陈奕迅等人的作品。

再看看当前流行的歌曲,感觉现在的水平已远不如以前,乐坛的后来者,还不能打败老歌星。这是我的看法。

其实这就是我在无意识到自己主观做了判断的情况下,将眼前流行的音乐视为劣品。

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早已形成的主观看法,已代替我给出了评价。

说真的,我没怎么听年轻一代的歌,对娱乐圈的关注度仅限于负面热点出来后,才知道一二。

至于新歌,听的不超过十首。

就凭这个,还真不能否定现在歌星的水平。只不过,人如果要推翻自己以前肯定的东西,是非常难的。

因为这意味着对以前的认知进行否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多少人都无法说服是一个道理。




细析

这种由先前留在大脑里的主观思想,相当于我们自己构建好了世界观。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没有根据的。

喜欢读书考上好学校,出来谋求到好工作的人,就会把读书的重要性传给下一代;

喜欢直接做生意赚钱的人,也会把这个观念传给下一代。

主观思想一旦形成了,就会直接作用到人的思维上。

为什么新式的行业,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等新兴事物,往往只有年轻人上?

有可能就是由于老一辈的人只相信所谓的过往经验,阻碍了他们进入。

对于新的东西,打破传统的认知,都视为是挑战。

他们无法忍受自己被后来的事物改变,更多是想保持旧的状态。

因为这样,人才感到舒服,生活在自己认知的圈子里,就不会有各种不适,人人都害怕后来者抢走饭碗。



推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着相应的发展和相应的任务。旧的东西,被新的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纵然个人的主观先前再怎么正确,也不能由此来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道理是时代的发展是动态向上的,但人的思想认知是滞后的。

比如现在推出的元宇宙概念,大部分还是第一次听说,只有少量人去研究,少量的企业真正在做。

因此,那些了解不到位的人就只能猜测,凭空臆想。

说它是换个玩法骗钱、是个伪概念,谁信谁上当等等。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新事物,已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所见所闻。

因此,只能根据先前的观念来推导现在的事物,不符合大部分的认可,那就是骗人的。

这跟大清还在时,国外传教士带着枪支给皇帝看是一个道理。人家说这家伙很厉害,打仗时特别有效。

但对于守旧的人来说,这玩艺儿也不过是小意思,不值得一提。

直到后来,被人教训、败得一塌糊涂时,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落后。

再回头看看咱们现在的政策,就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这就说明了,我们肯定是吸取了教训。多跟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新事物打交道,才不会吃不懂与不知之亏。




有果

我发现,人年龄越大,跟年轻一代人的隔膜就越大。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定形之后,跟年轻人形成了理解鸿沟。

就像我回老家,跟自己的爷爷谈起话来,最多超不过5分钟。

因为我们的思想已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他的我早就知了,我的他未必就懂。

所以,要想自己不受先前的主观影响,那就得想方法去接触新式的事物,了解新的一代喜好。

我们可以看到巨头企业,在这方面早就布置。

像国货之光中的鞋子、电子产品、传统之光的汉服、乐器等。这一代的追求,他们早已做足了准备。

双十一就展开声势浩大的促销。

企业能做的事情,推及到个人,也有相通之处。

先前的主观,不是死守不变,而是人在一系列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修正。

这就是开放型人格的必要性,即保持思想同步现行的趋势。

同样,也应该知道,我们倡导的终生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时不时提醒下自己,那些大脑中固化的主观认知,有必要给它修补与更新。

因为,我们谁也不想当个保守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