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迷案:袁绍本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他不挟?

 若悟369 2022-01-26

(一)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可能是错的

有人说,袁绍官渡之战那么大优势竟然失败的原因,就藏在这“青梅煮酒论英雄”里,曹操评价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发小袁绍:

“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那真实的袁绍,真的是这般“非英雄”吗?

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1、“色厉而胆薄,干大事而惜身”

说袁绍就是看起来厉害,其实是个胆小鬼;想干大事,但又不敢下大赌注。

真的是这样吗?

可能不是。

有证据吗?

有。

比如公元189年,董卓率西凉军占领洛阳,劫持了文武百官,连皇帝都在他手里了,说:

“我要换皇帝,这个刘辩(少帝)不是当皇帝的料,我要让聪明一些的刘协上。你们文武百官是否同意啊?”

众人皆呆若木鸡,在淫威下瑟瑟发抖,哪里敢反对。

此时,袁绍站出来表示不同意。

董卓怒视,曰:“天下大势尽在我手,今天我说了算,你不同意又如何,莫非是嫌我的刀不够锋利?!”

袁绍“色厉”道:“难道就只有你手里有刀?”把佩剑一横,走了,老子不和你玩了,当场就和只手遮天的恶霸决裂了。

这何止是有胆,简直就是有种到吊炸天!

这哪里是惜身,简直是不要命!

这是在朝堂上,在战场上也如此。

在191年,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袁绍被对方的骑兵包围了,谋士说您赶紧到那边的矮墙里躲一躲吧,不然就要当场就义了。

袁绍脸一沉,把头盔一扔,躲什么躲,大丈夫不就是应该死在战场上吗,在如此险境下竟指挥如常,硬是打退了这帮骑兵。

说他胆小、惜身,真不知从何说起!

2、那他“好谋而无断”吗?

可能还是站不住脚。

确实,他在官渡之战中输得一塌糊涂,但你要知道袁绍一辈子领兵打仗,除了这官渡之战,可基本就没输过,可以说是常胜将军。

就拿上面的界桥之战来说,公孙瓒说他“袁氏之攻死若神鬼。”

这哪里是“好谋而无断”呢?

但你可能说了,即使再神鬼,官渡之战那么大的优势,结果输得那么惨,即使赢了一千仗,最后连裤衩都输掉了,怎么就不是好谋无断呢?

这一点正是后面的重点,暂且先按下不表。我们继续看曹操的评价。

3、见小利而忘命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从小嘴里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对利锻炼出了粗壮的神经,为什么有人说要「富养女孩」,不就是想长大了对“小利”有免疫力,不被臭男人的小恩小惠给骗了嘛。

回到袁绍,人家四世三公呢,人家那里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那简直就是含着钻石钥匙长大的,这钻石可能还不论“克”,论斤。

他怎么可能会像个乞丐一样,见了一点小利就连命都不要了呢?

当然了,抬杠的人可能说,他是小妾生的,从小的待遇和袁术没法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得多,再没法比,那也比其他99.9%的人要强吧。

所以说他见小利而忘命,逻辑、人情上讲不通,不合常理。

倒是曹操有“见小利而忘命”的潜质,养在宦官家庭,要是不是胆子确实大,去找王允借七星宝刀刺杀董卓,天下人都不知道他曹操是谁,从小无名小卒一个。

你看后来张绣本向他投降了,一看张绣的婶子长得好看,就直接霸占了,张绣在奇耻大辱下连夜就反了,这一仗就杀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

这算不算见小利而忘命?还是两条。

那既然袁绍这么刚猛,又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的他有十几万军队,而曹操只有2万左右人马,为何在官渡之战他会失败?

有人说,掌握了大量军事机密的许攸叛变导致粮草被烧,这是主要原因。

确实。

但许攸为何要叛变呢?是因为贪小利而忘义吗?

不全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大周末的您抿一口茶,且听我慢慢分解。

文章图片2

先干为敬,您随意

(二)降维打击

自从许攸叛变,乌巢粮草一炬殆尽,后面就是连锁反应,张郃、高览等等都投曹了,十几万大军就此崩溃。

你可能会说,那这袁绍虽然不像曹操那四句的总结,但也不咋地啊,起码是部队向心力不够,政治思想工作没到位啊。

确实,在史书中也有说他对手下人不好,什么沮授、郭图、田丰等等都不好,但这应该是“个案”,你想,他坐拥当时的四大州是怎么来的?

是继承来的吗?

不是,是他凭着自己本事挣来的,在那个乱世,你不礼贤下士,不懂笼络人心能挣来那么大的家业?

所以袁绍应该不是那种对手下不好,从而导致内部没有凝聚力的愣头青。

曹操在这方面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当许攸来投靠时他是怎么表现的?

从榻上下来连鞋都没顾上穿,这里有爱才的因素,也有许攸定带来了投名状、事关重大的因素,但这里面有没有礼贤下士、笼络人心做给人看的表演成分?

我看也有。

既然双方都能笼络人心,为何那么多人反水,去了曹营呢?

就是因为此时的曹操“挟了天子刘协”,以前跟着你袁绍,那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这只是私欲,私欲虽然难以遏制,但说出去或别人捅破毕竟没有脸面,说白了就是你袁绍没有合法性。

在你袁绍这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矣,只能私欲和大义二选一。

但去了曹营就不一样了,不仅可以谋得官职,还能展示虚假的大义,400多年的汉家正统在这里,你们看,我投靠曹操可不是无情无义啊,我这是在匡扶社稷啊,很高大上的。

所以投靠曹操,鱼和熊掌能一起端上桌,私欲和大义皆入囊中。

这么一看,选谁不选谁、站到那一边就一目了然,那么多人去投曹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皇权面前的袁绍凝聚力,就是大腿和胳膊的关系,是怎么都拧不过的。

所以,官渡之战的失败是袁绍性格的原因吗?

不是。

是因为袁绍做人不行,让队伍离心离德队伍不好带了吗?

不是。

终其主要原因,不是在战争本身的“术”上,而是更维度的“道统”上,套用大刘在《三体》里的话说,这是:降维打击。

到此,又一个天大的谜团出现了,那就是:

袁绍在曹操之前,本有机会“挟天子”的,为何他硬是没怎么做?

您再抿一口茶,继续往下看。

文章图片3

我没做,是有原因的

(三)既然这么好,为何袁绍不去挟天子?

其实在刘天子“落入”曹操之手前,袁绍是有机会先下手的。

董卓被吕布杀了之后,汉献帝从长安到洛阳,一路上如乞丐般连饭都吃不上,祖授就提议,要不要把汉献帝接过来?这样我们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方案都提出来了,袁绍为何最终没这么做?

是他比曹操蠢吗?

在乱世中能活下来的就算聪明人了,何况是成为一方霸主的人,会是个蠢人?

我不信。

那是为何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外在、一个内心。

1、外在原因

在董卓换皇帝时,他得罪过献帝,第一段说了,董卓在公元189年将刘辩赶下台(后来杀了),让弟弟刘协上。

但此时袁绍并不承认刘协的合法性,并说这刘协不是灵帝的儿子,死不承认这个小皇帝的同时,还想拥立幽州太守刘瑜,但刘瑜死都不去坐这个已被烧红的椅子。

我们明白,袁绍这么一搞,就是乱臣贼子、就是造反,就是永远回不了头的和献帝决裂了。

而现在你又要把刘协接过来侍奉,这算是怎么回事?

这个矛盾无法解决。

这是第一个原因,还有第二个。

2、内在原因。

即使现在的处境与叫花子无异的末代皇帝刘协不计前嫌,毕竟没有更多选择,能“破镜重圆”也不是不可能,起码在刘协重掌权柄之前是有可能的。

但接过来以后呢?

皇帝就在你边上,下一道命令你听还是不听?你要做事了,是不是要装模作样去请示一下,要是皇帝说不行,你做还是不做?

此时的你可能会说,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皇帝就是个傀儡,当然不能听他的了,该做的还是得做啊。

可一旦这样,你既不听又要做,那你是不是第二个董卓?

既然你是董卓第二,会不会有第二个王允、第二个吕布、第二次拿着七星宝刀的刺杀者?

这,可能就是袁绍没有接刘协的很重要的原因。

你看后来的朱元璋,一定要接自己的皇帝韩灵儿到身边,刘伯温就死谏,说的也是这番道理。

后来确实去接韩灵儿了,但接这个皇帝的船在湖中央“很意外很及时”地破了个洞,船沉人死了。

这就很好地解决「道统和约束」的问题。

皇帝我是接了的啊,天下人都看到了,我朱元璋可不是乱臣贼子,但很抱歉,半路出了意外了,领导责任是有的,船工的失职是有的,等他们回来一定严加管教,如果是临时工,那肯定是要开除的。

但要我引咎辞职?哈哈,那是不可能的。

文章图片4

挟天子,是把双刃剑啊

(四)既然那么不好,为何曹操就干了?

我知道,你肯定有这个疑问。

一是因为曹操过去没有得罪汉献帝,没有袁绍的“外在原因”,更重要的是,曹操愿意承受袁绍的“内在原因”。

他很明白汉朝天子在身边有什么好处,更知道有什么坏处,并愿意用这些“坏处”去换来那些“好处”。

就像我们羡慕一个人的绝美身材时,却没有看到他在拒绝美食时的痛苦,当我们赞叹一个人的成就时,却没有看到他日以继夜的辛苦耕耘。

同样,世人只眼红曹操享受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爽,却没有看到他在背后的承受之重。

他用了哪些承受之重换来的“爽”呢?

随便举两点:

1、生命危险。

像之前说的,你名义上还是汉献帝的臣子,你一旦连面子都不顾了,那你曹操号令天下的法统也就失去了,所以还得遵守一些皇家礼仪。

比如你要出征,是要觐见皇帝的,但觐见皇帝是不能佩刀的,不仅你不能佩刀还得让佩刀的御林军带着你走。

你想,虽然这些御林军都可以是自己安排的,但谁敢保证有没有一两个不开窍,誓死要效忠皇帝的?谁敢保证有没有一两个是嘴里笑嘻嘻、心里妈卖批的?

只要有这么一个人和皇帝串通好,你曹操的人头就会摆在汉献帝的案板上,每次去觐见汉献帝,曹操那也是一身冷汗的。

2、背后捣乱

举一个例子,就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正酣时,衣带诏搞得满城风雨,这个诏书到底是献帝送出的还是捏造的,争议不小。

但不管真伪,可麻烦是真真切切的,衣带诏主要意思是什么?

就是讨贼,谁是贼?就是你曹操。

只要汉献帝在曹操这里,就会不断有这种麻烦。

所以,袁绍和曹操,一个挟天子一个不鸟天子,并不是谁蠢谁聪明的问题,而都是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

你不想承受那份重量,那你必然得不到那份好处;

你想得到那份好处,你必然要承受那份“生命之重”。

文章图片5

为何眉头紧锁的抽烟?压力大啊!

(四)总结

历史上已经走过了几百亿人,能留下姓名和事迹的没多少,万里挑一都不止,简直就是亿里挑一。

这些人无论是好、坏、忠、奸,必是人中龙凤。成了败了,定不是用简单的胆小胆大、蠢、笨就能简单回答的。

就像陈寅恪先生说的,你能在历史人物中看到他选择的无奈,并能生出复杂之情愫,你就在慢慢接近他了。

在袁绍败给曹操的官渡之战里,我们看到一个道理:

任何选择,必有代价!

你在体制内,享受着福利和衣食无忧,但你就得承受生命可以一眼到头的乏味;

你在体制外,享受着生命可以有无限可能的憧憬,但你就得承受一路的不确定性。

你在四线城市,享受着慢生活,那你就得承受着平淡;

你在北上广深,享受着高工资,那你就得承受着高房价。

你打王者农药,享受着游戏的爽,那你就得承受放下手机后的无尽虚无;

... ...

(五)

任何选择,必有代价。

无一例外。

(完)


关注@老余读书头条号,阅读更多历史中的「人、事、理」,但此人看书杂得没边,你完全猜不到他下篇会写什么,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