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泰民安赖祭祀,长养孝心天下平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6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四集

全文共912字,阅读需4分钟

  反观我们今天,世界上出现了种种乱象,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精神建设。而中华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恰恰为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乱象提供了出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孝道,祠堂祭祖教人返本报始,教人孝道。人人都有孝心,绝对就不会作恶。

  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到自己作恶,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先,这就进而能够“笃人伦”,就是处理好五伦关系,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都能处理好了,人人都能够这么做,社会风俗自然就变得淳厚,这就是“淳风俗”。也就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繁荣,进而世界也能够太平。

  我们现在国家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哪里做起呢?必须要恢复“孝道教育”,具体来说就要恢复祭礼,提倡祭祀。这不是一件小事,不可以小看。对于我们地球而言,能令我们中华文化复兴光大,对于宇宙而言,可以普照大千世界。中华文化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它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宇宙的。中华文化里面讲的道德仁义,整个宇宙里面的任何国土都适用,是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和平、安乐、福慧、自在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祠堂、祭祖是何等的重要,人人都能够敬祖先、爱父母,也必然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正是因为祭礼如此的重要,所以礼有吉、凶、宾、军、嘉五种,没有比祭礼更重要的了。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这说明,祭祀并不是外在的人、事、物所要求的,而是源于人内心,对父母、祖先的感念之情,这种内在的感念之情表现于行为就是祭礼。既然祭礼是对父母、祖先内心感念之情的外在表现,所以就必须具备诚敬之心,也就是做到毕诚毕敬。像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他在祭祀的时候,如果祭祀父母、祖先,就好像父母、祖先在面前一样恭敬;如果祭祀神明,就像神明在面前一样,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所以他能够达到“我祭则得福”的效果。

  当然我们知道神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有功于社会,过世之后,就给他建立庙来祭祀。比如说赵云庙、岳王庙,他们被称为神,这是中国文化中对神的一个解释。庙其实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纪念馆、纪念堂、纪念碑,它是一种教育的含义,没有什么迷信色彩。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