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懒妈妈No.418】带你盘点山西美食风俗

 懒妈妈瑞霞日记 2022-01-26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烟酱醋茶”,全是有关吃喝,雅些称“饮食”。

不独国人,老外也如此,费尔巴哈说:“心中有情,脑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

各地区饮食文化是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在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山西人的饮食风俗,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哈哈,那我作为山西人,带您了解别具一格的山西饮食文化。

要说山西的美食,面食必然是无法绕过的,如果说来到山西而没有吃过山西特色面食的话,就好像去了四川没有吃火锅,去了海边没有吃海鲜一样遗憾。甚至有人说如果来山西,没有吃过面食就好像没来山西一样。

对,山西的饮食文化中,有名的就是面食。

通过山西人们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各种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诱人。

那山西有名的美食,有哪些呢?

山西的面食

大同的刀削面:

山西大同的刀削面,手工制作,劲道口感摔机制面几条街,宽窄薄厚适合,再配上现切的辣椒丝、配上你喜欢的臊子,比如西红柿鸡蛋的,牛肉的,猪肉的,加上一颗卤鸡蛋,撒上葱花淋上醋,那味道一绝。保管你吃过以后离开山西也会一直念念不忘。

晋中的剔尖:

莜面烤姥姥:

莜面烤姥姥是山西高纬度地区最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

莜面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还有纤维素等营养素,在所有谷物中是第一位。

莜面有降低血糖,清除胆固醇等作用。莜面也是减肥瘦身人群的一个最爱的粗粮品类。

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嫁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并且莜面是非常耐饿的,在山西当地有一种说法叫做:四十里的莜面,三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所以莜面一般都不会吃的太饱,吃多了会消化不良。

平遥的碗托:

碗托就是用荞面和水混合制成的一种类似糕点的美食,加热之后淋上辣椒油、醋、花生碎,入口咸香软糯,味道很是让人惊喜。

闻喜的花馍:

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

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

炒琪

它是用土炒的一种面食,这里面不仅有着发酵对面食的影响,更多的是当地食材对食物的影响,(如果土也算成一种食材的话)

平陆的油泼面

面煮好后放入碗中,倒入本地最有特色的油泼辣子还有其他调料,干拌面放入提前做好的花生一样大的肉块和臊子,咸香适中,肉粒的嚼劲刚刚好,吃完后再加上一碗热热的面汤,此时茶余饭后配上微微照在脸上的太阳,你会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山西人确实爱吃面,山西的面确实是够劲道,咬一口下去有种纯粹的面香充斥在嘴里,和其他地方的面条质地是不一样的。

面食您看饱了,那说道说道汤吧!

郭氏羊汤:

长治当地的壶关郭氏羊汤,有着“百年郭氏,羊汤世家”的称号。郭氏羊汤,现在已经通过大型超市走向了全国。

丸子汤

山西的丸子汤一般配葱花烙饼吃,白色的骨汤,温润如玉的丸子,炸至金黄的豆腐片,撒上葱花香菜,一碗丸子汤喝得你全身舒展。

爱吃盐醋

山西人们爱吃醋的习惯,历史悠久,区域广泛。这同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山西“水硬”,即碱性强,加上以杂粮为主,如高粱、莜面等,都是不大好消化的,需靠醋来中和、助消化。

我们山西人无论吃面条类食物,还是包馅类食物,或者烹调菜肴,都离不了醋。调和须见醋色,饭菜须有醋香,否则,就不算好饭,吃着就不香。山西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名醋,其中“山西老陈醋”味道最好,堪称调味佳品。

山西的民俗

山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许多数不清的传统民俗,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吧

像是精致的剪纸,洪亮的民歌、好听的戏曲和好看的秧歌等等,一直从我们中国古代流传至今,可谓是源远流长。

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翦彩为人起晋风。”山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雅趣横生。

民间社火

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开始

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威风锣鼓

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山西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十八般武艺引人入胜,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戏曲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副来自晋西的旧戏台楹联,可以说集中反映了山西人民对戏剧的强烈爱好。这种爱好,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一种代代相因的传统风尚了。

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

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更是各种民俗符号代代相传,最终凝结而成的独特的“集体记忆”。传承民俗文化,留住那些关于乡愁的记忆吧!

我是终生写日记的幸福懒妈妈瑞霞,我是山西妹子,我爱我的家乡!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文字的记忆,承载的是永恒;欢迎你来写日记一起写日记一辈子,一起幸福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