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晚上收工的时候,腰疼得直不起来,连炕都上不去了

 倦鸟依林 2022-01-27

1968年秋,我正好高中毕业,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我们班同学组成了三个集体户。军宣队和学校为我们班确定三个知青点,其中有两个条件较好,而我们这一群人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困难、最偏僻的丰口大队。

离家的那天,白雪厚厚地铺满地面,足有一尺半深。我们背着行李告别了母校,告别了父母,五十多人乘上解放牌大卡车向乌拉街进发。大约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公社,然后三个集体户所在的生产大队各都派来了大马车,我们又兵分三路坐上了自己大队的马车,向各自即将生活战斗的目的地出发了。

丰口二队是个小小的生产队,小山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我们集体户16名同学听从户长的安排,又分成四组,被安置在出身可靠、条件稍好点的几户老乡家里。我和另外三个女同学住在生产队长家。他们一家老小六口人住在南炕,我们住在北炕。

刚下乡时,我们什么农活都不会干,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我清楚地记得下乡后的第一个春天插秧的季节,正是集体大兵团作战的时段,我们集体户打着大红旗,同学们打着赤脚,一路急行军冲向稻田地,从早到晚奋战在第一线。因为我们之前几乎都没有做过农活,所以也找不到干活的技巧,完全凭着一身蛮力。这样下来,没两天,我们的腿就都肿了,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腰疼得也直不起来,回到老乡家里连炕都上不去了。

在共同的劳作生活中,我们集体户养成了团结互助的风气。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值班做饭,大家都争先恐后,互相关照。男同学聪明会干,各种农活技术都学得很快,除草、铲地、育苗、插秧、扶犁、点种、刨粪、打柴……没多久就都干得有模有样了。可我们这几个女同学却怎么认干也不行,有时着急就把苗给铲掉了,草却依然在垄上。当时铲地,同样把一根垄,人家都快铲到头了,我们还在半山岗上忙活。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会从很远的另一头接应我们。

记得有一次在谷子地里薅草。二里地长的垄,望也望不到边。我们和女社员每人把一条垄,队长讲完要求又做了示范,我们就有说有笑地干了起来。那时,我们一个个都不服输,卯着劲地要和女社员一争高低,不肯示弱。跟头把势地跟着薅了三百米,女社员的速度依旧没有减缓,而我们却开始有些体力不支了。

薅了近一半垄的时候,我们发现女社员已经把我们几个知青甩的远远的了。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烤的我们汗都滴成溜了。腿也蹲麻了,腰也疼了,索性我们就坐在垄旁边干,抬头往前看,依然看不到头,前面的女社员已经看不到影了。越着急,越追赶不上,汗水和泪水一起滚落下来。

到了晚上,记工员给社员和知青评工分,干得又好又快的女社员都给了10分,而我们几个女同学只给了半拉子工分7分。我们感到很不好受。社员们就安慰我们说:“城里人没干过,初来乍到,能干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受到了鼓励,也开始相互打气加油,心里暗自较劲: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只要肯学任干,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到了第二年,基本上所有的农活都干过一遍了,果然再干的时候比第一年时要轻松许多了。

我们这些人的到来也让这个小村子活跃起来,在和老乡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学会了很多新技能。有的同学天资聪明,和这里的老木匠、小木匠建立了友谊,边看边学艺,很快就把木工的基本技能都学到手了。平时打个桌子、椅子、碗厨、衣柜都不成问题。有的同学胆大心细,和这里的赤脚医生走家串户,耳濡目染,学到了初级的医护知识,扎个针,找个药,有时应急也能顶一阵子。有的同学心灵手巧,样样农活都干得漂亮,犁地像个老把式,铲地还干过打头的,俨然像个老庄稼汉。

岁月的痕迹不会失去。知青的往事已定格在那个年代,那是我们这代人特殊的经历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