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历史的教训》【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6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1-27

《明朝历史的教训》【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6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二十五本书:《明朝历史的教训》。

大明王朝从朱元璋的恢弘建国为什么会走到三百年后朱由检的风雨飘摇?吴晗先生是明史大家,分析了从明初的恐怖政治、卫所制度、科举体制到晚明流寇、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一、民族奴化与政治恐怖宰相马士英凭了一点拥立的私恩,独擅朝权,排斥异己,摈史可法于江北,斥刘宗周、黄道周于田野,迎合弘光帝的私欲,滥费国帑,搜刮金帛,卖官鬻爵,闹得“职方多似狗,都督满街走!”左良玉举兵东下,以清君侧为名,他才着了急,尽撤防江的军队来堵住西兵,给清军以长驱深入的机会,他宁可亡国于外族,不肯屈意于私争。到南京沦陷以后,他却满载金帛,拥兵到浙江,准备再找一个傀儡皇帝,又富又贵,消遣他的余年。

三百年前,从当局到人民,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虽然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张煌言、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等,一些代表民族正气的人物,却都无法挽救国家的沦亡,民族的被奴化!

厂与卫成为皇帝私人的特种侦探机关,其系统是锦衣卫监察侦伺一切官民,东(西)厂侦察一切官民及锦衣卫,有时或加设一最高机构,侦探一切官民和厂卫,如刘瑾的内行厂和冯保的内厂,皇帝则直接监督一切侦缉机关。如此层层缉伺,层层作恶,人人自疑,人人自危,造成了政治恐怖。

二、为什么明朝宦官专政?市民暴动是明朝后期历史的一个特征人民的生活日益困难,不但农民活不下去,城市工商业者也活不下去了,他们便起来反对暴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最后形成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梃击”“红丸”“移宫”是当时三大案件,成为当时争论最激烈的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治上出现了什么现象呢?每一件事情发生后,这批人这种主张,那批人那种主张,争论不休,整天给皇帝写报告。到底谁对谁错?从现在来看,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争,一般地说,道理在东林党方面。东林党的道理多,非东林党的道理少。

娇生惯养的年轻皇帝受不了这苦工,政权便慢慢转移到皇帝的私人秘书——阁臣——手上,英宗以后,诸帝多冲年即位,政权又慢慢地从外廷秘书的阁臣,转移到内廷秘书的司礼监手上。阁臣和司礼监——外廷和内廷的政权互为消长,也间或有同流合污的时候,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皇族除了拿禄米,多养孩子,在封地渔虐平民,作威作福以外,绝对不能做一点事儿。中央的政权被宦官,地方的政权被仕宦阶级所把持。他们和他们的宗族戚党同时是大地主,也是大商人,因此这一阶级所代表的也只是这两种人的利益。

三、明朝流寇。明代之无学术事功,是由于这个特殊的社会重心,这个特殊的新仕宦阶级所构成的社会风气和制度。由于这种风气和制度所造成的人生哲学是读书取科第,做官要贪污,居乡为土豪。学术不能疗贫,事功不能致富,则此时代之无学术事功,正是此时代之本色。何怪之有!

明末流寇的兴起,是一个社会组织崩溃时必有的现象,如瓜熟蒂落一般。即使李自成、张献忠这一群农民领袖不揭竿而起,由那贵族、太监、官吏和绅士所组成的压迫阶级,也是要被它脚底下踏着的阶级所打倒的。

军队要吃饭,要花钱,这些负担都落在人民身上,所以明朝的农民受着无比深重的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明朝开国一直到灭亡,都不断发生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分布地区之广,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和明朝相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