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最终能体会的,只有自已的感受

 巨风视界 2022-01-27

看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经常会有男女主人公拍着胸口,脸上是一副痛苦得要死的表情说:“你为什么就是不能理解我呢?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好。”

生活中,这种为了“我”好却不能让“我”满意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笑,我们哭,我们爱,我们恨,都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为了“别人好”。所谓的“为了你好”也掺杂了自己大量的主观意识。

如果对方不能理解,倒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绪表达;如果事事都表示“我理解,我理解”,心意真实一点儿是敷衍,假一点儿就是虚伪了。

基本的同情和善良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但是完全替代别人的情感是不可能的,完全从对方的意愿出发也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对别人的理解就看得不那么重要了。

1

别人看到的好都是表面的,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内心的需求。

这是在一个女人情感群里看到的故事。

A离婚后,双方亲人都埋怨坚决离婚的她,认为她莫名其妙。男方事业有成,待人彬彬有礼,会做饭会养花,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从不对任何人发脾气。这样的男人别人求之不得,她却坚决要离婚。

A在群里说:“人人都认为我嫁了一个好男人,我一直感觉嫁的是一盘花。你们说,你们谁能和一株植物过日子?”

原来她嫁的是行走的“植物人”。

有人在群里说,不见得是对方冷漠,可能是语言的沟通不到位。也有人建议有事一定要说出来,不能期望别人能猜中。还有人在群里发了一段香港动画片《麦兜》里的一句话:“有事情要说出来,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A在群里沉默了,我在她的沉默中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怕就怕这样,说出来,别人也不能理解。而且说多了,还会变成现实版的“祥林嫂”。

在A的故事中,语言沟通根本是无效的,谁能和“一盆花”讲讲人生感受,谈谈职场离奇古怪的故事?

感情上的事和工作上的事有着相通的道理,都需要沟通,需要磨合,需要配合,需要体谅。如果你的工作配合对象如同一株“植物”,怎么办?人心能把石头捂热,不会把一株植物养成人。就是在鬼怪故事中,植物成精也需要个万把年时间。真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只能看情况做决定了。能“离婚”当然最好,不能“离婚”也得赶紧逃离,人生苦短,没有人能耗得起。

2

有人好奇我学工程专业为什么做了新闻宣传工作时,我会简略地谈一下过往的经历,有朋友就会出于关心安慰几句,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不用放在心上。其实,我不仅没有放在心上,隔着二十多年的时间河流,我心里早已经没有了伤感,重新生长出的是精神上的从容和心底的自豪。

但是这种精神上的从容是无法向人描述的,只有我自己能够感受得到。看到十分渴望人别人理解的女人,我会给予最大努力的理解,并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尽管如此,我能感觉得到,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对方内心的渴望与需要。

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事情,不会对生活有相同的感受。

看火遍朋友圈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时,坐在前面的一位中年女性哭到不能控制自已,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还是接着哭。旁边坐着的男性也一直抽泣不止。到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哭。电影的确非常感人,我也是含着泪看完。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是经历了与电影中相类似的故事,才会如此悲痛。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只有切到自己的皮肤,才会有“切肤之痛”。

没有在初入社会时经历过人性火炼,不会体会到人性善的一面有多么难,有多么可贵;没有经历过亲情、友情、爱情的重大变故,不会体会到人情宝贵的暖和直入心底蚀骨的寒。

别说是不同的人,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事物的感受也不会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年龄越大,越无法交心的原因。经历得太多,扩大了对生活的理解范围,范围太大,导致缺少了设定标准答案的条件,每个人心里对事物的感受都从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答案已无法相同。所谓合得来,也只不过是答案类似而已。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我们对自己亲身感受过的事物才会有体验,而且就是经历同一件事,你的甜也可能是他的酸。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来往的人不同,境遇不同,喜欢的事物不同,各种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感受和思想。你的感,他无法同;他的身,你无法受。

我们最终能体会的,只有自己的感受。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