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启示录023:曾子引用《诗经·淇奥》告诉我们什么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曾子论述诚其意”时为什么引用《诗经》中歌颂卫武公的卫风·淇奥》篇?卫武公是怎样从一个杀兄夺位的小坏蛋成长为拥有大德大位大财大寿和大名的大神?为什么人格的完善非常象雕塑?又为什么人境界的提升需要内外力的最佳配合?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曾子在《大学》中告诉我们要”诚其意”,而且提示我们“富润屋,德润身”。然后他接着引用了《诗经·卫风·淇奥》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01
这段《诗经》比曾子自己的话还难理解,还拗口,那他老人家把这段《诗经》拿出来,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其实,曾子他老人家是想给我们树个样板,立个标杆。
他是讲完道理之后,举个例子,告诉我们向卫武公同志学习。是通过这段《诗经》来告诉我们,卫武公这一位大神是怎样炼成的
这段《诗经》用最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来一位君子是如何自我修炼的。
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卫武公,读南怀瑾先生的书,据南先生介绍,卫武公是少年的时候杀兄自立。
也就是他年纪轻轻的时候,把自己的兄长给杀掉了,才当上了国君,是有不良记录的,甚至他的所作所为是很恶劣的。
但是这个曾经的不良少年,没有把混账进行到底。
他有能力改过自新,自我修炼,而且有文有守,从谏如流,以礼自防,没有破罐子破摔。
用不太光彩,不太正当的方式夺得君位之后,他没有放纵,没有去作恶,反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且广泛地听取不同意见。
因为他严格要求自己,建立了很好的功业,最后被封公。
封公什么意思?就是他被当时的周天子赐予了爵位。大家知道周朝的诸侯国国君,级别是不同的,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公,是诸侯国君里边爵位最高的一级。
这还不算,他还入周朝为相。也就是说,不仅仅在自己的诸侯国里边获得了周天子赐予的最高爵位,而且还成为了周朝的相。
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是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而且还能够辅助天子去治理天下。
因为他进德修业,所以为诸侯所重,建功立业之后还能够立德成范,不仅仅是做得非常好,还受到了天下这些诸侯国国君的尊重,成为了他们的典范。
这还不算,这个曾经的不良少年,杀了自己哥哥夺得君位的人,居然活到了95岁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讲:德寿可风。
大家看看,这样一个人,他不仅仅拥有了高位,还享受了高寿、高名、高禄。
用今天的话讲,既当了大官儿,发了大财,出了大名,还享受了大寿,这不是一个四大的完美君子吗?
02
曾子把这段《诗经》拿出来,就是想提示我们,像卫武公这样曾经杀兄夺位的人,一个小坏蛋,最后都能变成大君子。
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像他一样,修理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修正自己的心念,一点一滴的积累,完美自己的人格
曾子拿做雕像、做骨器来打比喻,先是切磋。
说明卫武公这个人,他很善于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追求,他夺得君位之后,没有肆意妄为,没有放纵。
虽然他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但是他能改过自新,自净其意,因为他有了一个诚意的意识,知道自己不足,知道用功学习和钻研。
其实卫武公和明朝的朱棣很像,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得了君位之后,然后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想要做得更好。想向天下人证明他是多么的英明和伟大,想要证明自己夺得君位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天下人谋福利。
而如琢如磨四个字,说明卫武公这个人,不仅善于向别人学习,而且学习以后,能够反观自身,作自我反省,这点最可贵。
就像曾子他老人家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
他通过学习和钻研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勇气,有意识去做持续的自我修正。就像我们今天人常讲的,能够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卫武公能从小坏蛋变成大君子,最后能把自己塑造成大神,主要是他通过持续不断,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钻研和自我反省修正,最终才成为了一位有位有才有名有寿的大君子。
03
其实,读了曾子引用的这段《诗经》,就让我想到2013年到柬埔寨,导游带我们参观的一座工厂。
这个工厂相当于咱们中国的福利工厂,主要是一些残疾人、孤儿,用石头雕刻各种工艺品,做的最多的就是佛象和神象。
我看那些年轻的工人,先是用电锯把一块石头切出一个跟佛像很像的大致轮廓。
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明确的形象,看不出工匠最后要把这块石头雕刻成什么形象,这就是切的功夫。
然后又有工匠,利用刻刀在这个轮廓上,按照图纸或是他心中的形象,雕刻这个神像的细部。比如说四肢、五官,甚至衣服上的褶皱。
这个工作做完了之后,我们就能看出他雕的是谁,但还不够精致,还显得有些粗糙。
雕完形象之后,还会有人用更小的刀子来修细部,用砂纸进行打磨,让这个雕像表面变得光滑明亮,完成从一块石头到神像的巨变。
联想到人的自我提升和修养,其实原理和这个雕塑是一样的。
首先要明确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像卫武公那样,想成为一个最有德行和建树的君子。
一开始应该还只是一个雏形,必须要通过外部的力量来促使自己成长的提高,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模样,但是能够做到一天比一天更像。
自己每一次学习和钻研,就如同一个工匠刻在石块上的每一刀。
尽管在外力的帮助下,自己能够改变,但内在的习气仍然还在。这个习气就像我们开车的时候,碰到的阻力一样,它制约着我们前进和成长。
这样就特别需要自我反省和持续的自我修正。而反省和自我修正,就如同那后期补上的小刀和打磨的砂纸,能让我们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04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曾子引用《诗经·淇奥》这段,就是想告诉我们,真君子是通过不断的向外学习,并且持续的自我反省和修正才实现的。
普通人天天想着修理别人,挑别人毛病,而一个真君子一定是天天盯着自己身上的缺点,盯着自我修养的目标,并且勇于狠下心来一刀一刀地修理自己。
向外学习和向内自修,都不能缺少。
外力和内力相结合,就如同禅宗喜欢打的那个比喻,一个小鸡要想出壳,外边要有老母鸡的孵化,出壳前老母鸡在外面用嘴叨蛋壳,小鸡在里面叨蛋壳,这样这个新生命才能诞生。
一个真君子的养成,是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持续不断累积下来之后的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