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启示录038: 为什么说“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曾子为什么说“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为什么说当领导的最大影响力不是来自他的言,而是他的行?领导的两个境界“帅”与“令”境界上有什么根本差异?领导说一套,做一套时下属会有什么反应?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在《大学》书中,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的时候,曾子告诫我们: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接着,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并且得出一个结论: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01
读了这段《大学》,我们就要问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呢?又为什么说“君子一定要先有诸己,而后去求诸人”呢?
其实,一个做领导的,乃至做领袖的,他最有力的影响,并不是他说的话,不是他的语言,不是他发号的施令,而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个人的行要比他的言,影响大很多很多倍。
我们可以想想看,就算是老百姓、员工嘴上不说,他们心里面也会做出判断,就像俗话讲的那样:人人心中有杆秤
还有就算因为老百姓,在企业里面员工,因为害怕强权,公开场合不能说,不敢说,但是他们私下里往往会聚在一起议论和评价,对领导和领袖会指指点点,会说三道四,相当于在他们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02
我们可以想想看,如果居上位的人,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那么他去号召百姓、号召员工,亲睦家人的话,他自己心里就有底气,有力量。
如果一个居上位的人,自己不自律、不节俭,却天天严格要求下属和基层的百姓、员工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他就会成为基层人员眼中的笑话。
也就是说,就算你有办法暂时通过强力,让大家口头及表面上臣服于你,但内心不仅不服气,甚至可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变本加厉的、绞尽脑汁去找回他们心理的平衡。
君主的一言一行,直接会影响到百姓的态度;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在企业当中,一个老板对员工的最大影响力,也不是来自于他口头上的说教。
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共产党的军队战斗力远超国民党,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官兵一致,指挥员带头冲锋在前。
03
我们可以想想看,如果基层的百姓和员工,一旦发现居上位的领导说一套做一套,最后领导们就变成了撒谎的孩子。
就算你有时候说真话了,办了实事,他们也认为你是装的,是套路,是别有用心的。
当发现居上位的领导领袖,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的时候,居于下位的百姓和员工,很容易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
再发展下去,他们也很容易学上面,也可能开始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整个社会风气或者企业内部的风气就会变坏了。
恶化到最严重的是官逼民反,在企业里面是员工跳槽,甚至是另起炉灶,开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公司,跟原来的老板对着干。
04
明代的高僧蕅益大师,他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令字与帅字正相反,帅,是无心之化;令,是有心之求。
说的实在是太到位了。做领导的两种境界,一种境界是帅。
所谓帅,就是我先给你做榜样,我要求你的,我先做到。做领导的,要做下属百姓员工的样板,用行为去影响和感化员工。
而“令”字就是强行的,下属和员工是被迫接受的,心里面是不服气的,不认同的。
说的再直白一点,最智慧的领导会对下属说:看我的。而智慧不足、影响力不够的领导,则把“听我的”挂在嘴边上。
05
咱们今天中国的政界,常讲一句话:打铁先要自身硬
其实看到现在就明白了,一个领导最最重要的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先要求自己。一个好的领导,最难的不是管好自己的下属,而是能有魄力管好自己。
也就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你要求别人做的,你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你自己坚决不去做。
否则的话,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自己倡导的,以及要求下面人做的正相反,这不就是曾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其所令反其所好”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增加民众和下属,对居上位的领导者产生怀疑和反感。
今天我们讲的“打铁先要自身硬”,本质上和曾子讲的“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不是一回事儿吗?
一个连自己家族的教育协调都弄不好的人,怎么敢指望他能有能力去治理好国家呢?更何况是平天下呢?
这样的话,我们不就明白了吗!其所令反其所好,就是言行不一,谁会喜欢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呢?
喜欢这篇文章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