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299:重理有情方为士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作为最底层的贵族,有机会、有资格做官的士,应该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对此,孔子给了子路怎样的回答?士人为什么既要相互责善,又要和睦相处?为什么说无论官位高低,权力大小,都需要刚度和温度的完美结合?为什么说情和理能够平衡有度的人才可能做得更久?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也就是说,读书读好了之后,可以去出仕做官。
学而优则仕的“仕”,是单立人加一个士兵的士。那么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士”是一个什么样的阶层呢?怎么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士呢?
01
孔子的弟子子路,就问了孔子这个问题,孔子给了他回答,记载在《论语》的子路篇里。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和他的同学们,很多人都是“士”的阶层,都在孔子的门下学习。有一天问老师,怎么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士”呢?
孔子的回答是,互相能够勉励、监督、互相帮助,而且彼此之间可以和睦相处,气氛很友好。这样的话才能叫做士,才能算是合格的士。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的督促勉励,兄弟之间需要和睦相处。
其实孔子是在告诫子路,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尤其是和同学们之间相处的时候,不能够只做老好人,一定互相之间能够督促。
用今天的话讲,能够相互挑毛病、找缺点,帮助对方改进,帮助对方成长。
但是如果只是帮别人挑毛病,人都是感情动物,情感上可能接受不了,还需要像兄弟之间那样和睦相处。
亲兄弟之间肯定是感情优先,不能过度地讲道理,不能过度地计较利害得失。
02
我们读了这则《论语》,先来研究一下,在孔子那个年代,“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阶层?
在周代,贵族是分四个等级的,最高的天子,然后是诸侯,下面是大夫,大夫的下面是士。也就是说,士是属于贵族阶层当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他和普通老百姓相比,第一,他十有八九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第二个,他比普通老百姓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孔子门下教的六艺,那个年代的士阶层都要学习的。
而且据资料记载,天子、诸侯、大夫这三个等级的贵族,都是有田产的,而到了春秋时代,多数的士都已经没有田产了。禄足以代其耕。
他们可以不劳而食,也就是他们是要靠工资生活的。他们要靠为前三个等级的贵族工作,赚取俸禄。
政治上他们是属于贵族的底层,只不过是后来慢慢慢慢发展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其实,我们今天可以把当年的仕,理解为有能力、有资格为国家服务的知识阶层,更接近于今天的基层的公务员。
03
那我们读了这则《论语》,还要再看一下,还要再问一下,孔子为什么特别叮嘱子路,作为仕要互相督促、互相勉励,同时又互相和睦相处呢?
咱们前面讲过,孔子门下的弟子,大多数都是士的阶层,因为他们要学六艺,他们将来都有可能、有机会去为大夫、为诸侯乃至为天子服务,去做官。
去做官,去做公务员,就需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就需要讲理和讲情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要有意识的去锻炼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朱子集注》中引用胡氏的说法: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孔子之所以这样告诫子路,是因为子路在这方面有不足,需要提点,需要敲打,需要改善和提升。
子路这个人行动力又特别强,所以孔子又害怕他把握不好分寸,过刚了,会伤了兄弟之情;过柔了,又丧失原则性,所以又多交代了一句。
04
其实孔子交代给子路的话,何尝不是在告诫今天的我们。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一旦过度地重感情了,就容易丢了原则,甚至是伤天害理,违反国法。
但假如说什么事都过分地讲理,过分地讲原则,过度地计较和苛求,又容易伤了感情,显得无情很冷漠。
所以孔子告诫子路,也等于告诫我们,人和人之间相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一定要调节好理和情之间的分寸问题,把原则性和灵活性能够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其实,这不就是刚度和温度的问题嘛!
在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上,不能含糊,立场必须坚定,这就是一个人的刚性。
在一些非原则的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要考虑一下人情世故,不能过度地较真。把问题解决好,但不伤到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05
但是,说起来很容易,我们观察观察身边的人,再问问自己,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缺?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真正的恰到好处?
我们绝大多数人,要么就是过刚了,显得无情;要么就是太柔了,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坚守。
孔子讲的轻飘飘,但是只有得道的圣人,才能够实现这个境界吧。
所以孔子随便交代给子路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最要解决的修行课题,也是修身的难题。
我们再往上讲一讲,即使做了大夫,即使做了诸侯,在今天,即使做了厅局级的干部,乃至做了省部级的领导,它本质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是情和理之间的权衡、取舍和分寸的把握问题。
难道不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