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启示录008:不求回报回报反而更大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怎样的布施福德最大,甚至能够大到不可想象?为什么帮助完其他众生,最好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就是对别人好的布施也不能勉强,要看机缘?修行者怎么在提起和放下之间自由切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继续读《金刚经》的第四品。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01
第四品我们分成两段来翻译。在第三品中,佛陀告诉须菩提,菩萨应该没有分别心,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度化他们,而且不应该着相。
在这里,佛陀继续说:还有啊,须菩提,一个修行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知道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因缘灭,本性都是空的,因此对一切现象都不会有放不下的执着心。
不仅如此,就是在行布施而利益众生的时候,也不能有执着心。
也就是说,心里不会计较,分别布施的我和我布施的对象,以及我所布施的东西,也根本不考虑布施以后能得到怎样的回报。
布施完了也就完了,不会一直放在心里,能够做到提起之后,立即再放下,就像根本没有布施这回事儿一样,这就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菩萨在进行布施的时候,是六根清净的,他不会执着于自己眼见的色相而行布施,更不会执着于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感的,所有表面现象而行布施。
须菩提呀,一个大菩萨就是应该像这样行布施啊,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任何际遇的表面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菩萨真的能够做到不执着于任何表象而去行布施,不分别、不执着、不计较,那他能得到的福德可以大到让人无法想象。
跟大家说明一下,这一段翻译并不是完全根据文字直译的,而是根据一些术语的解释,把它融合进去,尽可能的变成我们今天人交流时候常用的词汇、表达方式,这样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02
我们再来看第四品的下半段。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告诉了无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之后,佛陀又继续地追问须菩提,给他打了一个比方,好让他更能理解无住相布施的含义。
须菩提呀,你怎么认为?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想象的出来,测量和描绘的出来吗?也就是说,从你这里往东,这个空间到底有多远?你能说清楚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啊,世尊。也应该没有人能够做到。现在的科学家能描绘出来,能测量出来这个宇宙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吗?
佛陀接着又问:须菩提呀,那么南方、西方、北方还有头顶上的上方,脚底下的下方,这些虚空到底有多大?你能不能想象得出来呢?你能不能测量和描绘得出来呢?
这和东方本质上不是一回事儿吗?所以须菩提再次回答:不能啊,师尊。佛陀追问完了这个问题,给须菩提一个极大极难描绘的印象之后,接着告诉须菩提:
一个修大乘菩萨道的人,在布施的时候,如果能够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不执着于任何的表象,那他能够得到的福德就像这四面八方,再加上上下两个方向虚空一样,大到不可想象、不可测量、不可描述。
所以,真想修行大乘菩萨道,应该按照我上面交给你们的原则和方法去做。什么原则的方法呢?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心,不要着相。
不要把我和我布施的对象,我布施的东西对立起来。布施完了,不要对对方的回馈放在心上,不要指望有回报。把布施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03
这一品,核心思想就告诉我们:
一个修菩萨道的人,一个愿意为其他众生布施的人,他不求回报的时候,能够得到的回报反而更大,甚至大到没边,不可以想象。
我们还是拿咱们普通人,跟佛陀描绘的大菩萨们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咱们都是有太强的分别心,内在的私欲都比较重。
不要说让咱们不住相布施,平时不去算计别人,不占别人便宜,不投机取巧就已经不错了。偶尔发发善心去做点好事,给别人捐点钱,替别人搭把手,买个活物放生,这已经就很难得了。
要想让咱们布施的时候还不挑对象,不挑时机,还不要在乎对方什么反应,不计较别人给不给咱们回报,那不就是太难了吗?甚至几乎难于上青天了吗?
但是,假如我们能够深度思考一下,咱们就更加容易读懂佛陀的告诫,菩萨是觉有情,自己觉悟了之后,一定不会自己在那儿自得其乐,一定千方百计地去度化众生。
但是度化众生的时候是顺其自然的,是自然而然的。
不会看到一个人,人家不想让你帮忙,你非得生拉硬扯,拉人家过来听佛经。一个人不喜欢吃素,你硬要死乞白赖的劝人家吃素,让人家放生。那这就不是顺其自然,不是自然而然了。
人家能听进去最好,听不进去也无所谓,不要勉强,随缘布施,施过即忘。不管是布施给谁,布施了多大的东西,布施了多少的力量,都不放在心上。
只要放在心上,就有了人和我的分别,这就是人相和我相,有了众生相的分别,有了人我就有得失了。着相,自己的心就不清净了,心不清净,福报反而少了。
04
我们读懂了佛陀这些告诫,就应该明白,布施的时候不分别、不在乎、不着相,反而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更大回报,也就是佛陀说的福德。
2013年精读《金刚经》的时候,我写了四句打油诗:
见到机缘便布施,
机缘不熟任其迟。
莫贪功德莫分别,
莫让分别动心旗。
那个时机对就布施,时机对,咱们有能力才布施,时机不成熟或者自己能力不够,那就等一等,不要太在乎
布施完了之后,千万别想,哎呀,老天爷什么时候给我回报啊?对方怎么不感恩戴德呀?别想这个事儿,如果想了,这个布施就不干净了,就让咱们的心有染了。
所以我们以后的布施,不管给任何人也好,乃至其他众生也好,所有的布施尽可能都做到随时提起,随时放下。
就像当年的布袋和尚一样,人家问他佛法,一句话不说,把布袋放下。人家没理解,再问的时候,他提起布袋,掉头就走,一句话不说。
有机会一定要提起,提起完了之后,一定要放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