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334:有才无德最可怕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为什么说千里马最可贵的是其德,而非其力?千里马的德体现在哪里?和企业里的人才有什么想通之处?什么样的人是组织中的废品和毒品?为什么说有大成就的人自己必须强大,更要有能力整合别人的强大?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的人,称企业里面特别优秀的人才为千里马。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千里马,是不是光有才能就可以呢?孔子关于这个问题有论述,记载在《论语》的宪问篇里。
01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呀,千里马,人们最称赞的不是它的速度和它的耐力,而是称颂它的德行。
这就奇怪了!谈到千里马,那一定是速度或者是耐力超出普通马的,才有可能被认为是千里马。就像在今天的组织当中,只有专业能力超出平均水平的人,我们才会称他为人才一样。
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如果只有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非常不善于跟领导配合,不善于跟同事配合,不善于跟客户打交道,他的能力也要打折扣,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匹马不也是这样吗?确实是有力气,跑得快也跑得远,有耐力,但是它不善解人意,会不会给驾驭它的人,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伤害?
据介绍,好的马训练出来之后,主人从马背上掉下去之后,它不会乱跑,会立刻停在原地等待主人。所以孔子讲的千里马的德行,就是善解人意,能够跟人配合默契。
朱熹老先生在《论语集注》中说:德,为调良也。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马经过调教,能够明白主人的意思,人也了解马的特性,人和马能够合一,互相了解,互相配合。
就像今天的人讲,开车久了之后可以做到人车合一,是一个原理。
02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很显然,孔子他老人家是在借马说人,因为看历史书就知道,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开始重力不重德了。
读《春秋左传》这点感受非常深刻,大家不再敬畏道义,而是推崇强力,比谁的胳膊粗,比谁的腕子有力。
2016年二月份精读这则《论语》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德者,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骥者,良马也,除自己先天之例外,与驭者的默契配合也同等重要。
回到今天,人生在世,必须有两大能力。一是独有的超出常人的专业能力,另一个是整合别人能力的能力,而后者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凹凸互补,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也就是说,专业能力代表了一个人做事的能力,而整合能力代表一个人的做人。要不然中国人也不会长把“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挂在嘴边上。
03
读了这则《论语》,咱们千万可不要误会,德行很重要,能力跟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孔子并不是排斥能力,而是强调有了能力之后,还要有德行。
咱们前面讲过好几次了,一个组织里边的人,是可以分成四类的。
有德又有能的人,那是精品,是人才,是精英,是千里马。有德,才不足的人,半成品,经过训练、历练就有可能成为精品。
无德无才的人,那当然是废品。发现了要早点把他清除出队伍,否则的话,一颗老鼠屎可能会坏了一锅汤。
第四种人,就是作为管理者,容易看错和用错的人,有才而无德。
也就是能力特别特别强,明显超出普通人,甚至有的人有超人的能力,但是人品比较差,德行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这种人被称为毒品和危险品。
他的能力和他的德行之间的落差越大,给自己给组织,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也越大。
咱们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要特别特别当心这种人。
04
读了这则《论语》,我们还可以再引申一下,孔子他老人家讲的德,是一个人外在待人接物的表现。但是一个有德的人,他内在一定是有道的。
所谓有道,就是对天理的领悟和敬畏,以及严格的遵守。做事情不会只考虑自己,不会只考虑眼前,不会只考虑利益,一定会兼顾别人的感受,考虑到风险,考虑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而有才无德的人,内在是受到欲望的驱动,他对别人缺少足够的敬畏心,有明显的侥幸心理,投机取巧的心理。
所以,我们读到这里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大业的人,一方面他们自身很强大,另外一方面,他们很善于整合别人的强大,所以我们要把两种能力同步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