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382:君子诚信不僵化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孔子讲的“君子贞而不谅”?君子为什么能坚守大原则而又能不拘小节?孟子对君子这个特征的描述与孔子哪里相同,哪里不同?为什么要特别当心绝对化的思想观点?中国人推崇的五德,为什么把仁义放前面,信放在最后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的卫灵公篇里还有一则非常短,孔子的话只有六个字,告诉了我们君子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僵化。
01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君子,他是坚守大道,是讲求大的信用,而不拘于小的信用。这个“谅”应该理解为小信。
我们把孔子的话,用今天的家常话发挥一下,就是说一个真正有修养,有智慧的君子,他内心是有坚守的,他坚守的是正道。
他在大的问题上非常坚守原则,有底线,但是一些小的问题上,他不会过于僵化拘泥。
02
读完了这则《论语》,我们再重温一遍孔子的另一则教诲,记载在《论语》的子路篇里。
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做了一定要做出结果,一定要做到。那只是固执死板的小人表现,是智慧不够,火候不到的程度。
而真正的有道圣人,内心肯定有坚守,但待人接物的时候圆融无碍的,不僵化,不死板的。
03
读了这则《论语》,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一个问题,以后咱们凡是遇到绝对化的思想主张,都要特别当心。
如果有人说,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事儿,或者是某种体制完全正确,没有瑕疵,而且彻底地排斥对立面。
我们基本上可以下一个断语,他的思想是极端的,是有问题的,是偏颇的,如果发展下去是容易产生祸患的。
因为世界上只有变是永远不变的。我们中国人特别理解,阴阳对立同时统一的特征。
看着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实际上内在他们是统一的,他们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是不能够被分割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比较有害的。
04
那么读了这则《论语》,我们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孔子只说君子贞而不谅,那么君子为什么会贞而不谅呢?其实,另外一位圣人,亚圣孟子给了我们答案.
《孟子·离娄》一篇中有这样的话: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你看跟孔子讲的“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在表述上正好相反,但意思完全相同。
大人的境界是,说的话不一定100%去做,做了事也不一定绝对做到位,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是不是符合道义?是不是做的恰到好处?
05
中国人人格修养很讲究五常,也就是五种德行: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古人是把“仁义”排在最前面的,“信”是排在最后面的。
一个君子心里会明白,该不该说话算数?该不该说到做到?首先要看看答应人家的事,合不合天理?犯不犯国法?是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还是去伤害别人。
如果是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你就为了一个“信”字,而硬着头皮去做,那不是害了别人,同时也坑了自己吗?
所以,孔子讲的君子之贞,就是尊道贵德,恪守仁义,凡事有度,不过分。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君子而言,天理国法是心里的定盘星,他们有成人之心,有行事之义,而外在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则善于变通,不背正道,不失分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