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论语》15.37卫灵公篇——君子贞而不谅

 文冠厚朴 2020-02-02

一起学《论语》15.37

卫灵公篇——君子贞而不谅

【原文】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白话】
孔子说:“君子正守其道,不必拘执小信。”
 
【释词】
贞:正也,正而固也。
谅:小信。朱子:“谅,不择是非而必于信。”按:不符合原则和是非底线的信就是“谅”。蕅益大师:“谅,即硁硁小人。”“谅”另一解释为“执一而不知变通”,依据《孟子·告子》篇:“君子不亮,恶乎执?”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
孔安国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周易》曰:君子贞固足以干事。
《论语义疏》曰:为事苟合道,得理之正,君子为之,不必存于小信,自经于沟渎也。
《论语正义》曰:君子以义制事,咸合正道,而不必为小信之行。
张栻曰:贞者,贞于义也;谅者,执小信也。贞于义,则信在其中;若但执其小信,而于义有蔽,则失其正,而反害于信矣。盖贞于义者,公理所存,而执小信者,私意之守而已。
郑汝谐曰:贞谓正而不变也,不变则几于谅矣。其不可为谅者贞,守正也。谅,硁硁也,惟其近似是以辨。
陈祥道曰:君子求诸己,不求诸人;小人求诸人,不求诸己。求诸己,故内正;不求诸人,故不谅乎外
焦循曰: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君子好学,宜贞而不谅矣。
钱穆曰:孔子尝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义之与比。”“义之与比”,也;“言必信,行必果”,则匹夫匹妇之为
刘宗周曰:贞而不谅,其君子守道之正乎?
 
【附录】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言君子一心任理,而无所私也。人之为学,固贵能守,然亦不可不辨焉。有见理明而守之不易者,贞也,乃天下之公也。亦有执己见而必不可移者,谅也,是一己之私也。人惟察理不明,体道未真,故以谅为贞者,往往有之。君子则以精一之学为不拔之操,上而立业建功,下而出言制行,虽万变纷然,要皆合乎时措之宜,而归于至当之则,未尝偏执意见之私,而不达夫权变之理,径径然守之而不易也。君子之为君子者,盖如此。故欲为君子者,必当于其贞者求之,若以谅为贞,则执一己之小信而害义理之大公,如王安石之徒,非明鉴与?
刘宗周曰:四时之贞也言天道,贞于终也。于人则为智,智者贞之蕴也,故知是知非而不失其常,谅则执一不通,为有我之私而已。
 
【本章参考书目】
《周易》《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点睛》《论语学案》《论语意原》《论语正义》《论语大义》《论语集释》《四书解义》《孟子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