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始经启示录015:圣人和小人的区别在于情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关尹子为什么说无情才能做圣人?圣人、贤人和小人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我们该怎样理解关尹子说的人有情有欲是因为有知?为什么说普通人痛苦和焦虑是因为感知万物后的判断与分别?圣人为什么能做到没有分别、没有私人情感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来精读《关尹子》的宇篇第14章.
关尹子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恶者,自无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恶为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冥者为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
01
还是老规矩,咱们先用现代的家常话,把这段经文尝试着翻译一遍。
关尹子说:能够把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全部都冥灭掉的人,也就是没有任何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的人,就是圣人。
有情感和欲望,但情感和欲望都是善良的,这样的人就是贤人。而有情有欲,并且所有的情感和欲望都是邪恶的,这样就是小人。
所有情感和欲望都消失的圣人,是从有情、有欲修行到了无情、无欲,所以他的内心和行为、境界,没有办法展示给别人看。
而情感欲望或善或恶的贤人与小人,他们的情和欲都是从无中生有,他们内心的思维和外在的行为,都没有办法完全地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无论是情感、欲望是善是恶,都是出于感知、分别和取舍判断。只要是动物,其实都有这个本能。而那些能将情感欲望都冥灭掉的圣人,他们对外在的万物已经不再去感知、分别和判断取舍了。
在天地之间,甚至是宇宙之中,这种没有感知、分别和取舍的大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02
把这段经文翻译完了之后,我们还可以稍微的做一下归纳和总结,这一章经文主要告诉我们五点。
第一点,人是分三种的,圣人、贤人和小人。
第二点,这三种人区别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圣人无情无欲,没有个人的喜好。
贤人有情有欲,但是他的情感和欲望都是向善的。用今天的话讲,都是正能量,都是去帮人成就人,而不是去害人。
而另外一种最差劲的小人,他们不仅情感欲望特别旺盛,而且所有的情欲都是向恶的,不是向善的。
第三点,关尹子告诉我们,圣人虽然无情无欲,但是他内在的境界,外人很难琢磨,很难感知。而贤人、恶人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又很难掩藏。
圣人的内心,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捕捉,没有办法展示给别人看。而贤人和恶人,他的内心活动,不管你怎么想藏,也是藏不住的。
第四点,人的情感和欲望产生,原因在于人有感知、分别、判断和取舍的能力。
也就是看到了一个东西之后,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手、身体能够触摸到,鼻子能够闻到,五官对这个事物都有一定的感觉。
有了这个感觉之后就会判断,就会分别,是大的还是小的,是红的还是绿的,是好的还是坏的。
有了这些判断和分别之后,就一定会有取舍。我是想要它还是讨厌它,想要得不到会痛苦,不想要甩不掉也会痛苦。
第五点,关尹子讲的这种无知、无分、无取舍,无情、无欲、无有形的大道无处不在。
我们把这段经文读完了之后,首先应该告诉自己,虽然咱们现在还没有本事达到圣人的境界,但可以按照关尹子给的标准,给自己打个考评。
自己能不能算上贤人?还是个小人?还是半贤人,半小人?或者说,咱们什么时候表现的是一个贤人?什么时候内心是个小人?
03
读了这段关尹子的经文,我们应该明白一点,人之所以会有苦,那是因为有情,人之所以会有情,那是因为内心有分别。
一年前精读到这段经文,我写了一小段心得:
圣人之所以能够一情冥,是因为他们看破了好坏一体,没法分割的这一个本质。因此没有分别心,没有了分别心,自然也就没有了好恶之情,贪嗔之心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彻底消失。
而人一旦有了分别心之后,贤者就会求善,会循天理。恶者就会从恶,会逐人欲。
一个人是否真正得道,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那些内在能够彻底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能够在万物面前快速提起,又能够快速放下的人是极少极少的。也就是说,想要摆脱焦虑和痛苦,先要去掉自己的分别心。
04
怎么样才能够去掉自己的分别心,而且是彻底的去掉呢?
首先要明道,万物是没有好坏的,万物本质上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和坏,所谓的好和坏都是我们人强加给万物的。
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它里面一定藏着坏。我们看起来很坏的事物,也有它好的一面。
好坏是一体的,你要好就一定得承受坏。你面对坏的时候,造物主同时也给咱们一个好。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在事上慢慢修行,贪嗔痴就会慢慢减少。贪嗔痴这三毒少了,咱们的心态就会变得平和平静,烦恼自然就少了。
其实关尹子讲的圣人,就是那些能够看破万物好坏一体,能够提起放下不在乎的人。而贤人和小人内心都还处在在乎的阶段,都是有执着的。
05
我还有一个联想,关尹子讲的这三种人生境界,是不是跟物质的三种形态也有关?
你看圣人像不像气态,非常地自在,没有什么牵绊,没有什么能够制约,一切随缘。
而关尹子讲的贤人,像不像液态,就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样,但是它还有形,还要受到限制和制约。
而那些小人就是生命的固态,完全被物质和欲望彻底地捆牢了,不得自在。
所以,佛家、道家、儒家,读来读去,就是告诉我们要认知好坏一体,没有分别,然后不要太在乎。
分别心少一点,就离道越来越近了,心就越来越宁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