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经血不走的病因在哪里

 负鹏载舟 2022-01-27




经血是经期血运的一种状态。所谓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出血(即经血来潮)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偶尔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仍可视为正常,即月经周期不应少于25天,也不能超过35天,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为4~5天。以上列举的这些条件,均为正常的生理范畴之内。如果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或者7天以上方净者。经血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果7天以后经血长期不走,就称之为月经不调。曾有一位女士,因经血不走来诊,我为她运用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仅仅经过4天的治疗,就使经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位女士,四十九岁,月经来潮7天仍血红不走,持续半个月仍然不见好转来我处诊治。月经来潮超过7天不走,应属于妇科的一种病态反应,需要对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辨证施治。

脉诊是判断病症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位女士来诊后,我首先通过脉诊洞察体内脏腑的运转状态,以确定发病的病因。从脉象上看,肝、脾脉虚,而余脉平,脉象足以说明患病的病因在肝、脾,肝脾两个脏器当中,脾为主,肝为辅,脾脏功能失调,是患病的主要病因。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统血”,统有统摄、控制之意,乃指脾有统摄或控制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管之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中说,脾“主裹血,温五脏。”因脾虚,湿热下注,可令脾之清气不升,湿热交阻,困扰胞宫,少腹绵绵而痛;青阳不升,无力固摄,白带、经水淋漓。清.尤在泾《金匮翼》中说,“脾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这位女士经血不走的原因,是脾统摄功能失调,致使血液外溢而经血不走,所以,脾脏应为经血不走的主病。

病因确诊后,选用了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治疗,在治疗上根据病因,我选择了脾经、胃经和心、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从阴阳五行的关系上看,脾、胃在五行中为土,心、小肠、心包、三焦在五行中为火。脾为阴土,胃为阳土,点按脾、胃经络上的穴位,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心、心包为阴火,小肠、三焦为阳火,点按心、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上的穴位,以火补土,以心补脾。运用此方法,补气摄血,以加强其血管内平滑机对血液的固摄之力。

此病症仅经过几天的治疗,病症就得到有效的控制,恢复其生理功能。治疗的效果说明,对病因的判断,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正确的,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向我们说明,无论身体上患有何种疾病,其病因均应在五脏之内,绝不会脱离五脏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