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不堪言的“憋痰证”! 痰多、口苦、头晕,送你一方来化解,请笑纳

 遇见I中医 2022-01-27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说说,关于“憋痰证”的事儿。

啥叫憋痰证?

这不是课本上的叫法,而是源于民间中医人的实践。

我从前在农村工作的时候,身边有不少赤脚医生。他们一看到口苦、痰多、迷糊、血压高、苔腻、脉滑的人,就喜欢告诉患者,你这“憋痰证”……

实际上,我知道,这用中医的学术语言讲,就是痰热引起的风痰上扰。但是,用“憋痰”二字来概括,倒也形象生动,容易被患者理解。

来吧,为了让你对这“憋痰证”有更感性具体的理解,我给你讲一则与之相关的医案故事。

图片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赞臣。张师1904年出生,1993年去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在网上查阅他的生平事迹。

有一次,一个患者来找张赞臣求治。

这个人,姓李,当时是48岁,初诊时间为1963年的5月7日。

他从两年前开始,就有身体不适了。主要表现,就是头晕,迷糊,时轻时重。嘴巴里常感觉到口苦、痰多、胸闷。整个人一天到晚浑浑噩噩的,精神头很差。

最近这段时间,他的症状有所加重。眩晕之感明显,犹如坐在舟车之中。尤其是早晨刚起床那会儿,更明显。另外,他口苦、口中粘腻、胸闷,痰特别多,一天到晚咳吐不停。食欲和睡眠都不好。

他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张师求治。

张师诊脉,发现脉象弦滑,舌苔薄腻。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张赞臣前辈书方一首。但见:

竹茹6克,麸炒枳壳4.5克,制半夏6克,陈皮4.5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白蒺藜9克,天麻2.5克。一共是开4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之后,眩晕感很快消失,头脑清朗,痰也不像从前那么多了。但是,口苦口腻的感受还是存在,而且有一点咳嗽。

这时候,原方中白蒺藜和天麻去掉,加土炒白术6克,采芸曲9克(包煎),杏仁、薏苡仁各9克,桔梗3克。再投3剂。

最终,患者诸症悉平,身体完全恢复正常,能上班工作了。

图片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我给你复述完了。它就被记录于张赞臣早年的医案著作里。

现在,我来帮你分析这里的问题。

前面我讲了,有些赤脚医生,嘴里常念叨一个“憋痰证”。我觉得,这种归纳挺形象的。

你看啊,医案里这个患者,舌苔腻,脉弦滑,这不用多说,是痰湿内蕴的舌脉。

痰湿“憋”在身体里,容易化热。痰热蕴阻,肝胆气机不利,所以胆气上逆,患者就会口苦。

痰热蕴于肺,所以患者咳嗽痰多。湿浊之气上泛于口,所以患者口中发腻。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所以患者就会觉得胸闷。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所以患者食欲很差。

当然,更重要的是,痰热之邪,会引动肝风。肝风带着痰热往上飘,就形成了所谓风痰上扰。这时候,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眩晕,如坐车舟中。

你看所有这些,不都是“痰憋出来”的吗?叫“憋痰证”,也挺形象的。

既然如此,我们看看当时张赞臣老前辈,是怎么用方改善的:

竹茹6克,麸炒枳壳4.5克,制半夏6克,陈皮4.5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白蒺藜9克,天麻2.5克。

这其实是温胆汤化裁。其中,竹茹清化痰热,半夏燥湿化痰。痰湿之邪,源于脾胃,所以用麸炒枳壳、陈皮、茯苓,在化痰湿的基础上,兼顾脾胃。具体说,就是麸炒枳壳行气宽中健脾,陈皮行气除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除湿。

当然了,患者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头晕。那是风痰上扰所致。于是,用白蒺藜和天麻祛风、止眩晕。

后来,患者的眩晕消失,就把天麻和白蒺藜去掉。但是由于患者依然口中苦腻,肺中有痰,所以加强了健脾和胃、止咳平喘之品。于是,用杏仁、薏苡仁、采芸曲和白术。其中,杏仁降气,止咳平喘。薏苡仁健脾利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采芸曲可以和胃健脾消食。

在这里,我想请读者朋友,把张赞臣前辈一诊时开的方子,牢牢记下。

图片

因为什么呢?因为类似这种“憋痰证”,在很多人身上,尤其是五六十岁高血压患者身上,特别多见。这些人,常常血压波动,容易眩晕迷糊,口苦口腻,舌苔发腻,有些人舌质红,甚至舌苔腻而略黄。睡觉,爱打呼噜。平时,总是痰多。睡觉,一宿醒来好几次。吃饭,还感觉胃里不适,消化不良。

你想想,这类人,你是不是也见过很多?

怎么回事?就要考虑前面所说的“憋痰证”了。他们的体内,有痰热之邪,而且出现了风痰上扰的征象。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如果不去很好改善,此类人极容易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

正因如此,张师治疗此类疾病的验方,就显得很珍贵。我建议读者朋友,能将其摘录,日后有机会,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如果用得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很明显地改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这“憋痰证”,是殃及很多人的常见症候。文老师用并不十分专业的语言,将其解读,希望能得到你的重视。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