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公约”给共享单车违停再建“围栏”

 黄齐超 2022-01-27

用“公约”给共享单车违停再建“围栏”

1月26日,由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牵头,会同四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共同签署了《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试行)》,对存在多次违规停放共享单车等不文明行为的用户,将实施联合限制措施。《公约》将于2022年1月31日起试行,3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月26日            澎湃新闻)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共享单车的身影。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不少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颇受公众欢迎。但是,因为一些人不规范停车,就地骑就地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现象,成为城市“牛皮癣”,既影响交通,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课题。

文明停车全凭用户素质,这不靠谱。为了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单车企业和政府也探索了一道可行的措施——建“电子围栏”。什么是电子围栏呢?也就是网络、蓝牙技术,建一个虚拟的单车停车框。用户必须将车辆停在指定区域内,否则无法锁车结束行程。如果用户不将车停到规定区域,车辆就无法归还,手机APP就会一直计价。

推出“电子围栏”,确实能改善用户乱停乱放的坏习惯。但是,“电子围栏”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毕竟,它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有些单车未安装蓝牙,比如有些“电子围栏”受信号影响,比如有些用户依然不管不顾,事后申诉,等等。再者,严格执行“电子围栏”,“药效”过猛,影响到用户体验,单车使用率就降低。所以,后来的“电子围栏”不再严格,而是变成了提醒用户——你的单车停在了规范区域之外,请下次文明使用,规范停车。

单车企业提醒用户“下次规范停车”,但用户是不是听从提醒呢?恐怕未必。有媒体调查发现,“电子围栏”起初效果挺好,但是,因为存在弊端且松懈了管理,用户也变得随意起来,乱停乱放又泛滥成灾。这就形成了矛盾:严格执行有弊端,不严格执行,用户还是满不在乎。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以及四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共同签署了《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试行)》。这个“公约”规定:如果用户超过3次违停,将被限制用车,这对于习惯了共享单车的人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很显然,它相当于用“公约”给共享单车违停再建“围栏”。

因共享单车的随意摆放,造成重要路段和区域的堵塞、影响人行通道和盲道行人的行走。共享单车违规的“牛皮癣”,的确到了需要彻底改观的地步,我们期待着“公约”能发挥效力;同时,大家也应积极响应,文明出行,规范停车,共同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