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这些人在墓中能活多少天?说了你别不信

 喵妹畅谈 2022-01-27

我们知道,古代有些君王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生前会斥巨资和大量的劳动力为自己建造豪华的墓室,要求在死之后放很多的金银珠宝和贵重器物作为陪葬品,不仅如此,还要求用活人殉葬,为的是死后还能够有人伺候,数量只能多不能少,其中要去陪葬的人包括皇帝的妃子们和奴仆。

比如历史上的秦武公,去世时被陪葬的就有66人,到了秦穆公时期,陪葬人数更是到了上百人,其中涵盖了三名大臣,这不禁让人感到可怕,可见封建思想害死不少人。

实际上,活人殉葬仪式从殷商时期就开始了,慢慢发展成为了一种传统,在当时十分流行巫蛊文化,深受它的影响,人们会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生活人殉葬的情况不在少数,用以殉葬的主体大多是战俘。

由于民间的盛行,君王在去世后也采用这种方式,此时的殉葬对象就变为了宠妃与亲近的奴仆。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得尤为残忍,吴王的女儿自杀身亡,其感到很痛心和愧疚,为了不让死去的女儿孤单,吴王打算让全城的老百姓去陪葬。

为了让计划顺利实施,便在女儿送葬的路上安排人挥舞白鹤,这引来了一部分老百姓的跟随,让大家没料到的是陷阱在后面,吴王把他们都关在了地宫,为其女儿陪葬,最后这部分百姓全殉葬在公主墓室里,死得十分残忍。

到秦始皇时期,虽然人殉制度还存在,但形式发生了改变,用以陶俑来取代活人陪葬,就如我们如今看到的壮观秦朝兵马俑。从汉代起,大多数的皇帝都不会采取殉葬的方式,甚至会还奴仆自由之身,但有些会被送到寺院。

但到辽代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又兴起了,成吉思汗的殉葬人数达到了两万,数量非常惊人,后面的朝代断断续续地采用了人殉制度,直至康熙时期才得以终止这难以理解且残忍的制度。

看到这里,很多人好奇了,被送去陪葬的人在密闭的空间会存活多长时间?其实这得取决于墓室的大小及陪葬人数的多少,墓室属于密闭空间,所以氧气是有限的,人越多,氧气就会消耗得快,进而民众存活的时间短。如果墓室越大,氧气相对也会多,也就能存活的长。但不管怎么样,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曽有专家推算过,假如墓室的人数在18人以内,他们大概活不过4天。如果人数在56人左右,他们连3天都活不了。如果超过了60人,那里面的氧气仅能存活1天,这是以最普通的墓室规模为例进行的推算,然而古代大部分皇帝的殉葬人数是超过56人的,所以这些人在墓中也就能活1天。

那么问题又来了,他们为什么不想办法逃出去呢?其实不是不想逃,而是根本逃不出去,不仅有结实的大门锁着,在建造墓室时会设置机关,就算逃过了机关,外面还有军队驻守,抓到之后会被杀死,继续为君王陪葬,终究还是逃不了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