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清热燥湿 龙胆味苦燥湿,性寒沉降,可引火下行,故其燥湿力强,尤可清下焦湿热。龙胆常与燥湿药,如苦参、黄柏等相伍为用,其功效更著,方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阴肿阴痒、带下、带状疱疹、湿疹等症。一般用量3~10g。 2.用于利湿退黄 龙胆其性清利,能导湿下行。《本草图经》曰:“古方治疸多用之。”说明龙胆在治疗黄疸时运用广泛。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龙胆散,龙胆配麦冬、升麻、栀子等治疗热病黄疸之热渴、额上汗出、手足热、小便赤涩。 临床还用其配伍茵陈、郁金、田基黄等加强清热燥湿、利胆退黄、行气止痛之功效。一般用量3~10g。 3.用于清热通淋 《本草求真》曰:“龙胆草专入肝、胆,兼入膀胱、肾。”龙胆性寒味苦,又入膀胱经,故亦能清膀胱经湿热,可配伍木通、车前子达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效,治疗小便热涩淋痛。 病程短、湿热下注者可采用龙胆合八正散加减,加强其利尿通淋的功效; 病程长、湿热阴虚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一般用量3~10g。 4.用于清肝明目 龙胆苦寒降泻,入肝经,肝开窍于目,与目关系密切,故龙胆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等症。 龙胆虽以下行、向内为主,但通过炮制和适当配伍也具有上行、向外的作用趋势。 《医学启源》曰:“以柴胡为主,酒胆草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睛胀,胬肉高起,痛不可忍。” 说明酒浸龙胆配伍柴胡治疗风热目赤肿痛、胬肉翳障,能起到清肝明目的功效。一般用量3~10g。 5.用于清肝宁肺 龙胆性寒味苦,苦可燥湿,寒能泻热,主入肝经,泻肝火。然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若肝火不降,则肺金难安。龙胆可清肝宁肺,对于肝木刑金,痰热内蕴之咳嗽者,常以龙胆为主,图其本。如以龙胆为主药,配伍海蛤壳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小儿顿咳因肝火犯肺,痰热内壅者疗效显著。一般用量3~10g。 6.用于解毒利咽 龙胆除味苦性寒外,《主治秘要》曰其:“味苦辛。”辛能散,可消散肿毒。 《本草汇言》记载:“龙胆治咽喉肿痛。”说明龙胆具有解毒利咽的功效,故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如藏药十味龙胆花颗粒就是以龙胆为主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又如《圣济总录》之龙胆膏,方用龙胆配伍明矾、乳香治疗咽喉肿痛、缠喉风等。一般用量3~10g。 7.用于开胃进食 龙胆大剂量使用易伤胃气,但小剂量使用(小于5g)却能开胃助食。它的这一功用以张锡钝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得最详:“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 基于这一功用,在治疗各类慢性胃炎时,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用小剂量龙胆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加用龙胆能短期内减轻胃炎患者的嘈杂、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一般用量2~5g。 8.用于实证耳鸣 《本草正》曰:“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 龙胆苦寒入肝胆经,泻肝胆实火是其主要功效。肝胆相表里,胆经通于耳,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耳周外,耳部外周疾病多由胆经热邪引起。 因此,龙胆清其胆经实热而达通窍之效,如《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之当归龙荟丸治疗肝胆实火之耳鸣耳聋。一般用量3~10g。 9.用于清肠杀虫 《履巉岩本草》曰:“龙胆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神农本草经》亦记载龙胆能“杀蛊毒”,蛊为寄生虫所引起的病症,无湿则虫无以生。 苦寒之龙胆可清胃肠湿热,湿热除,蛊毒自平。故龙胆可用于治疗蛔虫攻心、吐清水,其代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贯众散,龙胆配伍贯众、鹤虱、狼毒等共达杀虫止吐之效。一般用量3~10g。 10.用于小儿盗汗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关于龙胆“味苦微酸”的论述,酸能收,故可敛虚热,治疗热证汗出。《杨氏家藏方》曰:“龙胆草为细末,用猪胆汁加温酒少许调服可治疗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方如龙胆汤。 又如《得配本草》曰:“配防风,治小儿盗汗……拌猪胆汁,治病后盗汗。” 说明龙胆治疗小儿盗汗疗效较好。小儿盗汗以过食甘肥、积滞不化、脾胃郁热夹肝火上蒸迫液外泄的入睡即汗、头汗淋漓多见。 龙胆既能清肝火、降胃热,治其本,又因其味酸,能收敛止汗以治其标。一般用量2~5g。 11.用于小儿疳积 据《日华子本草》言龙胆能“治客杵、疳气……”及《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的记载,临床在治疗小儿疳积时运用龙胆确有良效。 疳积之证虚实夹杂,脾胃虚弱与食滞不化、肝胃郁热兼存,在治疗小儿疳积时选加龙胆一味,不仅能开胃运胃,且能清泄肝胃郁热,一举而两得。有人言龙胆为治疗疳积的要药,其言可信。用量一般以2~5g为宜。 12.用于凉心定惊 《药性论》曰:“龙胆草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其味苦性寒,苦主泻热,故可用于肝经热盛、热扰心神者。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凉惊丸,龙胆与牛黄、钩藤、黄连等同用,可清肝泻火、开窍凉心,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牙关紧闭等症。一般用量2~6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