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出行与文明交通

 熟年人生 2022-01-27

(按)这一周的阴雨湿冷天气,对地面交通带来一定影响。市民出行的需求多元而又复杂。回想2016年参与某区一项文明出行的调研。

最近,上海正在大张旗鼓开展文明交通的宣传整治活动。423日,又是上海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开幕之日。地铁口遇见几个年轻人,拿着一面写有“快乐徒步”的旗子。机关公务车改革后,一批原来坐惯小汽车的领导,现在也步入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车和地铁的行列。这些,都触发通过网上对市民“快乐出行与文明交通”的微型调查。

100多份抽样有效问卷看:填写问卷的中老年占到84%,其中中年人占到52%。日常出行的主要目的:工作占到70%,生活,包括购物、休闲、社交等占25%;生活类出行在逐渐增加。日常出行主要方式:公交+地铁占41%,比例在下降;私家车占32.7%,在逐步接近公交车+地铁比例;步行占8.4%,有望逐步上升。从上班工作单程出行时间看:15分钟占1330分钟和45分钟各占24%;超过60分钟以上的则有26%。值得注意的是:对日常总体出行感到方便的仅占57%,其余感到麻烦和不快乐的则占到43%,其中感到不快乐的竟有23%

有一区搞统战工作的干部说,最近动员白领青年上街宣传文明交通。我对其讲起“快乐出行与文明交通”的关系。快乐出行的内涵包括,从问卷调查看“方便快捷”第一,占90.65%,其余依次排列则是:“安全保障”占81.3%;“换乘及时”占74.8%;“比较舒适”占65%;“服务良好”占61.7%。看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快节奏的环境下,追求出行速度和安全,还是头等大事。

文明交通,出行者需要心情愉快的氛围。而当前造成心情不快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从调研问卷看:早夜高峰候车时间较长的,占到30%左右,其中,20%是等候20分钟左右,10%要等候30分钟左右。早夜高峰乘地铁感到拥挤的占到83%。对地铁服务标识设置的满意度仅40%。有60%的乘客感到出租车难叫。对日常出行公交服务质量感到一般的占75%,不满意的有10%。上述调研结果仅是冰山一角。现实还有:骑自行车的认为自行车道太少。开私家车的认为道路太拥堵。步行的则感到人行天桥上下比较累,许多有电梯的往往是故障停用。

不能快乐出行势必对文明交通秩序的紊乱,带来情绪心智上的阻碍。因此,标本兼治,首先要从方便、安全、快乐出行着手!仅调研问卷揭示:92.5%乘客认为候车公交站有必要动态显示班次时间94%的乘客呼吁地铁出口外要设置方位服务标识;认为机动车在弯道和斑马线上应首先“礼让行人”的占到90%;“车速减慢”则占73%。

近日中心城区由政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联合推出“拯救斑马线”系列行动之一:“小小交警”。让6--15岁的青少年在家长的带领下,穿着“斑马卫士”制服,戴着荣誉帽,每周一次周末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在指定路口,宣传文明过马路。作为大人,不禁脸红。当然,这是全民参与自3月下旬开展以来的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所需要的氛围。由此可在晚报上专门开辟一个“文明交通大家谈”的专题讨论。希望这次行动能切实改善上海的交通,从斑马线、人行天桥、自行车道、公交专用车道、地铁服务标识等日常服务设施中,感受到快乐出行的环境和保障!

2016年4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