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如何解决?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控弦破左的 2022-01-28

1927年,因为当时党内领导人的“唯书”、“唯苏”和严重的教条主义“左”倾作风,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后,教条主义之风依然十分盛行。1930年5月,在紧张的战争生活之余,毛主席为了反对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朝思暮想,殚精竭虑,写下了思想深邃的《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其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至今还闪烁着真理光芒。常常读之,必然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处理问题思路。

下面我们结合原文解读一下《反对本本主义》的第二节——“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篇。

问题如何解决?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原文】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解读】毛主席的写作语言风格总是开门见山的,充满着坚定与自信!文章开头就把本文的主题和解决方法写出来了。人们做事就会遇到问题,那如何解决面对的问题呢?就是去调查。调查什么呢?就是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把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搞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说,看待问题一定要知道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即问题是怎么来的;一个是“现状”,即问题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运用运用联系、对立统一等方法,对于得到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那样,自然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作指导,就能够较为顺利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原文】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

【解读】接下来,毛主席列举了三种人,一种是一般的“蠢人”,一种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的领导者,最后一种是失掉自信的领导者。

第一种人,他遇到问题喜欢“冥思苦想”,但是这种思想是没有任何的加工原料的,那么他的思考结果,一定是“画饼充饥”的。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空洞的,“空对空”方式一定不能产生正确认知,那就一定不能解决问题。那他也会失去进步的空间。

第二种人,他已经进步成一个“干部“了。那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他从原来的小圈子,进入一个大的圈子,但还没有等他认清这个大的圈子的全面,只是看到“一点表面”“一点枝节”就开始“宣布政见”。这必然会落入主观主义的窠臼。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新的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权威”,所以急于发表意见。然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言论,提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容易失掉其威信。

第三种人,他也是“干部”,但是明显已经灰心了,第二种人不改变自己的做事风格,也迟早会这样的,失掉了自信力的第三种人,觉得自己“才力小,干不下”,毛主席认为这样的人是“懦夫”。他真的是“才力小”吗?他需要怎么做?下面直接给出了答案。

【原文】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解读】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迈开双脚,到工作的各个范围各个部分去走走。”当然,也不必非得出门。也可以召集人员开会,这些人当然是要“明了情况的人”。对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要善于“每事问”。但“不耻下问”有时候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们,尤其是领导者的“傲慢心”常常很重。所以,后来毛主席常常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对治人们的傲慢之心,增强人们谦虚的品德。在调查实践中,“材料”不知不觉地就积累起来了,对事物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全面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会更加生动具体,发表的言论也会更加使人信服,自己的信心也就会逐渐积累起来。

本节的结语也照应文章的开头,即“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就像怀胎生子一样,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生出来,而是要经历“十月怀胎”,其中需要运用到许多方法、理念,也可能遇到许多的挫折、困难,但是等到“一朝分娩”后,那种创造带来的巨大快乐,也会使过程显得非常有价值。而且,这种调查习惯也会带来长久的红利。

问题如何解决?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主席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在1961年3月,他曾回忆起自己在1931年5月领导第二次反“围剿”东固战役时的情形。当时红军兵少,他觉得很不好办,心里没有底,每天都感觉有些忧虑。于是,毛主席就和彭德怀到白云山上转了一天,详细地察看了地形。最后,毛主席决定红一军团打正面,红三军团打包抄,必然能克敌制胜。结果,战况果然如他所预料,很快就把敌人的进攻打退了。

对此,毛主席总结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忧愁,就不知如何打法。调查研究就会有办法”。

还在为自己遇到的问题而忧虑吗?有?那就认真听从毛主席的教导,迈开你的双腿,调查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