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死神的镰刀”的马克沁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泰荣林黑皮 2022-01-29

马克沁机枪被称为“死神的镰刀”。在南非初试牛刀时,英国军队的50名士兵,仅仅依靠5挺马克沁机枪,就将5000人的祖鲁族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在阵地前丢下了至少3000具尸首。在一战期间,马克沁机枪更是大显神威,仅仅在索姆河战斗中,德军用马克沁机枪,一天的时间就打死6万名英军。

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共有超过3200万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这种威力巨大机枪的发明者,是有着“自动武器之父”的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他在自动武器上的巨大成功,开创了自动武器发展的新纪元,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图片

那么,马克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发明马克沁机枪的呢?

1840年2月,马克沁出生在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市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家庭,是家中7个子女中最小的。他的祖辈可谓多灾多难,先是被法国驱逐到英国,然后辗转生活在英国的普利茅斯市等地,后又流浪到了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最终落脚于缅因州。

贫困的家庭是不可能特别重视子女教育的,尤其是要抚养7个子女成长,马克沁的父母更是有心无力,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上学。但家里有限的几本书还是让马克沁成天爱不释手,沉迷其中。

父母见马克沁如此痴迷于看书,在他6岁时,还是勒紧裤腰带将他送进了桑格斯维尔市的一所地方小学就读。这段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经历,对他一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小小年纪的马克沁就展露出了他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天赋,经常会自己动手组装出令同学和老师羡慕的小物件。

14岁时,马克沁还是辍学了,为了谋生,他迫不得已进入了一个马车作坊当学徒,这为他进一步学习机械制造技巧提供了机会。马克沁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只知道把弄着手里的各种机械零件,功夫不负有闲人,他终于制造了一艘小木船和一架马拉锄耙机。

后来,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和兄长一起狩猎,将兽皮出卖后重返过一次校园,但时间非常短暂。

后来,马克沁又到过一家作坊当工人,这家作坊的机械大都是以水力为动力的。聪明的马克沁在这里学会了图纸制作和手工技艺,并改善了作坊的许多机械,让作坊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4年后,马克沁辞掉了作坊的工作,自己开了一家面粉厂,但生意惨淡,且场内鼠患成灾。马克沁开动脑筋,制作了一个捕鼠器,老鼠倒是捉了不少,但钱却没有赚到,不久后面粉厂就关门歇业了。

图片

1861年,苦于生计的马克沁独自一人来到了缅因州,当了一名木工学徒,仍然只能勉强糊口,他又辗转来到加拿大,尝试了十几种工作,刷过招牌,当过酒吧招待,做过缝纫机外观装潢等等,但依然默默无闻,事业上毫无建树,只好重新回到美国。

南北战争后期,马克沁进入了一家专门从事机械生产的奥林福公司。也就在这家公司,马克沁的研究兴趣发生了转变,他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很多独特的发明。他改进了气体照明灯,发明了自动灭火器并取得了专利,和一个有钱人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气体照明灯生产公司。

不过,生不逢时的马克沁遇到了当时美国电器照明行业的霸主爱迪生,并受到了爱迪生公司的排挤,不得已到伦敦发展。也就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欧洲,马克沁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

战争给马克沁带来了机遇,他敏感地意识到了制造武器绝对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一头扎进了武器研发工作之中。他决心用新式武器取代那些笨重的、低射速的落后机械武器。

当时他就断言:机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600发,但遭到了欧洲一众武器专家轻蔑的嘲笑,认为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不过,这些质疑并未阻止马克沁研制的步伐,通过反复不断的试验,终于在1884年,马克沁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连续自动射击的机枪,射速竟然真的达到了每分钟600发以上。这个创举轰动了整个伦敦,各界人士纷至沓来争相目睹机枪试射,就连英国皇室成员也慕名前来,一睹新机枪的风采。

不过,参观的人不少,订单却寥寥无几。因为马克沁机枪彻底改变了射击方式,它不需要一颗子弹一颗子弹的装填,而是利用自身的后坐力完成子弹上膛。只要机枪进入了射击模式,就会一鼓作气将子弹打完为止,这虽然节省了装填子弹的时间,但也浪费了不少子弹。

图片

马克沁为了推销自己的机枪,曾在1884年举办过发布会,当时的清政府也派出李鸿章作为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当马克沁机枪在半分钟内连续不断地射出了300发子弹后,李鸿章也不免惊呼道:“太快了!太快了!”。

他发现这种机枪会大量地浪费子弹后,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太浪费了!贵了!”于是,马克沁机枪就这样和清政府擦肩而过。

和李鸿章有着同样想法的还包括法国人、俄罗斯人等等,但德国人却愿意为此下血本,他们大批量地订购了马克沁机枪。

于是,在索姆河战斗中,德国人用马克沁机枪痛击了英国人,让英国人付出了6万人的代价。这不仅是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单日伤亡纪录。此后,马克沁机枪一举闻名,成为了各国争相采购的对象,坦克、飞机甚至军舰上都装有马克沁机枪,这款武器也被人称为“战场上的寡妇制造者”。

二战中,马克沁机枪几乎随处可见,人海战术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它就像一台收割机,残酷而高效地剥夺着士兵的生命。

1916年11月24日,就在索姆河战役刚刚结束一周后,马克沁就在英国斯特雷瑟姆去世了,但他发明的马克沁机枪,却依然横行在战场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