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丁小悟典 2022-01-29

现实生活中,一个“三观”正确的人都会喜欢接近好人,远离不好的人。因为好人一般不会有害人之心,用不着时时处处防备;而坏人心存不善,与他们打交道,处处是陷阱,不得不防,让人活得很累。

远离不好的人,一是担心受到他的伤害,二是怕“近墨者黑”,被他带坏了。我们一般的人都会这样去做,而老子认为,好人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不好的人也有他存在的意义。

《道德经》第27章:“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师,老师;资,凭借,引申为借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善人是指有道德的人,品德好,是社会所倡导的正能量形象的人;不善的人,当然是品行有问题的人。

善人有好的品行,对那些不善人来说,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从善人那里得到有益的教导,通过向善人学习,改掉自己不善之处,逐渐向善人看齐。

善人对于不善的人,不应该持舍弃的态度,而应该成为不善人的导师,劝导、引导不善的人,纠正他们的毛病,使他们一步步地向善成为一个善人。

善人即使没有改造好不善的人,也不要以为不善的人就没有一点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应该把不善的人作为反面教材,从他身上吸取教训,对照反省自己,警示自己不要犯不善之人的错误。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据史料记载,魏徵向唐太宗李世民谏议有50次,多达“数十余万言”,劝诫唐太宗以史为鉴。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的建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迎来了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贞观元年,魏徵任尚书左丞。有人嫉妒他,就奏告他任人唯亲,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是子虚乌有,纯属诬告。

唐太宗派人转告魏徵:“以后要远避嫌疑,不要惹出同样的麻烦。”魏徵当即面奏说:“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唐太宗被魏徵的忠心所感动,当魏微去世后,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徵逝,朕亡一鉴矣。”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意思是对照铜镜可以整理衣帽,以历史为镜子能够预知世代兴衰,以人为镜子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我就是凭着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发生过失。如今魏徵病逝,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不管是善人,还是不善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从对照中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善人这面镜子中可以看到善,两个相对照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向善人学习。

从不善人的那面镜子中发现了恶,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恶。如果有不好的表现,要及时改正;如果没有,要以不善的人为戒。

老子认为,善与不善,皆可为师,孔子也有相同的观点。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看到品德优秀的人,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向他看齐,虚心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优秀品德,让自己的行为与他一样好。

看到德行不好的人,就要对自己进行反省,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贤者的毛病,如果有这些坏毛病,就要及时改正。

向贤者学习,可以学到正面的东西;把不贤者作为反面教材,时时警示自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恰好就是老子所说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则较少,或者避之不谈,只害怕被污染了,而忘记了不善也是一种反面教育,没有把不善当作一面反而教材去警示人们,教育人们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老子接着又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贵,看重;爱,珍惜;一个人既不重视以善人为老师,向善人学习经验,又不珍惜从不善的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即使他看起来很聪明,其实是很糊涂,会走向迷途。

因为一个人不懂得向善人学习如何为善,不以不善的人为鉴,就不能辨别善恶是非,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做人做事,这个人看起来很聪明,也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

老子在《道德经》第27章最后总结说:“是谓要妙”是,这;谓,叫做;要,主要、重要;妙,玄妙、奥妙。这就叫做精微玄奥的之理。

要妙之理是什么?就是以善人为师,以不善人为资,这是为人处世的良方。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为人处世少犯错误。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看你向谁学习、怎样学习。向善人学习善,这是一般人正常的选择,很多人也会努力去做的。而面对不贤与不善时,是以恶为戒,还是学恶,这是区分一个人是否善学的标准。

学做人,既要向善者学习,也要以不善者为鉴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历史上称他为枭雄,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著名。

他正的一面,雄才大略,扫平中原,灭掉群雄,统一北方,使战乱平息,使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他也有反的一面,挟天子而令诸侯,欺君罔上,独霸朝纲,常有不臣之心。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在民间很不得人心,就是因为他在道德人品方面确实存在很多污点,以致戏曲舞台上的大白脸奸臣就是曹操的形象。人们某个人心术不正,为人心地不善,就会说“这个人心真操”,或者说“这个人真曹操”。

有人学曹操,没有学到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偏偏学的是他阴险狡诈,让历史上的一些英雄豪杰走向反而,变成了人们眼里的“黑心肠”和“厚脸皮”,这就是不善学的表现。

一个人要正确地为人处世,就要以善人为师,向他学习正确地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就要以不善的人为鉴,引以为戒,不让自己学坏。懂得了这样的处世良方,一生向善,就很少有过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